第355章

  如果能突破,这就是本场第一件突破百万的拍品。
  沈瑜看到一位留长发,戴着墨镜的男子举起了手中的牌子。
  提示员举手提示,拍卖师喊道:“0371号藏家出价100万。”
  “哦——”
  场中的声音立刻高涨起来。
  终究还是突破了100万。
  随着价格被抬高,实力不够的竞价者陆续退出。这对蒜头瓶最终还是被那位长发带墨镜的男子,用103万的价格拍下。
  第一件突破百万的瓷器出现,让场中藏家们议论纷纷。
  沈瑜努力屏蔽周围的干扰,悄悄在心里算了一笔账。57、37、64、75,再加103,总成交价336万,减去手续费以及税务之后,应该有260万左右的收入。
  这下,沈瑜彻底放心了,可以轻松的坐在一旁,以旁观者的心态观看后面的拍卖。
  他发现易雪似乎因为连续的竞价失败,而有些懊恼。
  此时大屏幕上出现了一件豆青釉大碗的图片。
  台上换了一位拍卖师。
  新上场的拍卖师精气神十足,高声的介绍这件藏品:“下面的拍品是,清乾隆豆青釉印折枝花果大碗。直径34cm。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大碗撇口,深腹,高圈足。通体施匀净的豆青釉,釉汁凝厚。外壁釉下剔刻玉兰、荔枝、荷花、佛手、石榴、梅花、荷花等花果。瑞果累累,寓意吉祥。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乾隆官窑精品瓷器。
  起拍价三十万。请藏家出价。”
  易雪毫不犹豫的举起了竞价拍。
  提示员举手示意这里有人出价。
  拍卖师高声喊道:“0623号藏家出价30万5千元。”
  “0973号藏家出价。31万”
  ……
  开始拍卖之后,有十几个藏家参与了竞价。价格很快超过40万,正在向着50万迈进。
  沈瑜觉得,这件大碗的价格提升的速度,比自己的瓷器还要快。
  他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衡量这些瓷器在市场中的价格变化。就在他思索规律时,拍卖价已经超过了52万。拍卖师的嗓音越发高亢嘹亮。
  “0683号藏家出价56万。”
  “57万。”
  几次竞价后,价格超过了60万。
  沈瑜原以为达到60万之后,很多藏家会退出或者变得冷静。
  但是,后续发展出乎他的意料。的确有几个藏家退出了竞价,可是有更多的藏家加入了竞价。而且,这一批新加入的藏家出价更快。
  陈晨也觉的奇怪,向沈瑜询问:“沈总,这件大碗为什么价格越高,竞争反而越激烈?
  沈瑜想了想,说道:“这种大碗承自雍正官窑,所刻花果品种、形象与雍正大碗不同。寂园叟《陶雅》一书称此类大碗为‘海’,有记载:“内平外凸之雕花豆青海,雍乾皆有之。式样绝巨,而甚为精致。”
  我估计这时候参与竞价的人,应该都是很熟悉市场行情的人。现在的价格,大概到了他们的预期了。
  他隐隐听到周围的人在议论。
  “我找人看过这件瓷器,估价是60万到80万。”
  有人附和说:“没错。如果超过这个价格,我就不拍了。”
  可惜无论这些人怎么议论,依旧是有人不停的举牌竞价。
  沈瑜看到旁边的易雪已经连续几次举牌。
  最终,价格到了九十六万的时候,易雪又举起了牌子。
  拍卖师喊道:“0623号藏家出价九十六万五千元。”
  “九十六万五千元。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成交。”
  场中响起掌声与唏嘘声。
  沈瑜对易雪说道:“这种大碗是宫廷陈设或祭祀用的大器,历来皆称名品。恭喜您。”
  易雪红光满面,高兴的说道:“侥幸,侥幸,我也没想到,能这么顺利的拍下。”
  沈瑜以为自己的珐琅彩蒜头瓶已经算是拍出高价了,很快,一件雍正官窑的瓷器,就把蒜头瓶的拍卖价格远远的甩在了身后。
  第233章 鳝鱼黄茶叶末釉,新面孔
  沈瑜的珐琅彩蒜头瓶拍出了103万的高价,所引起的议论还没过去,拍卖会的大屏幕上出现了一件四方倭角瓶的图片。
  拍卖师介绍道:“下面的拍品是,清雍正仿官釉双耳四方倭角瓶。高17.2cm。底足有“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沈瑜听着介绍,对照着图录上的图片,查看这件瓶子的细节。四方瓶的直颈两侧有对称双耳。圆肩,方腹折角形成八个三角斜面,深圈足外撇。瓶子施以天青色开片的“仿官釉”。
  拍卖师喊出请藏家出价之后,对这件瓷器的竞价,很快进入了白热化。从30万元的起拍价开始,几分钟的时间,就突破了40万、60万,向着80万迈进。
  价格变化之快,让陈晨咋舌不已:“沈总,我虽然不懂收藏,但也听过清代官窑器的名字,看这架势,这件雍正官窑的成交价可能会更高。”
  沈瑜说:“这件瓷器的釉面之莹厚不亚于宋瓷。足边宽厚无釉,露出黑褐色胎骨。是雍正御窑仿宋‘铁骨大观釉’的成功之作,拍出高价也不奇怪。”
  旁边的易雪说道:“预展的时候,我请几位专家看过。对这件瓷器的估价都在150万~180万之间。”
  沈瑜也觉得这个估价比较实际。可是,四方瓶的价格很快就超过了180万,稳定的向着190万提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