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等拍卖师喊出:“0827号藏家,出价191万。”
  藏家们纷纷调高了对瓷器价格的预期。
  沈瑜看到在会场中,此时只剩下三人还在竞价。
  一位年轻藏家举起竞价牌。
  拍卖师喊道:“0827藏家,出价192万5千。”
  会场安静下来,终于没有人继续竞价。
  陈晨瞪大眼睛:“192万,一个瓶子?这也太贵了。”
  沈瑜没说话。这个价格在当下来说并不便宜了,但是,以后会超过千万的雍正官窑瓷器出现,甚至更贵。
  他对比了今天出现的这些瓷器后发现,人们还是更认同康雍乾时期的官窑。
  接下来的拍品,是一件贯耳大尊。
  陈晨听着拍卖师介绍这件瓷器。
  “清乾隆茶叶末釉贯耳大尊,高52cm。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颈部有双贯耳,并饰有凸起弦纹一道。釉色为茶叶末中的‘鳝鱼黄’……”
  她听不懂这些专用术语,而且不喜欢这种釉色。
  出乎陈晨的意料,乾隆贯耳大尊经过激烈竞价,最后以177万成交。
  有了雍正官窑的192万成交价作为铺垫,这件瓷器177万的拍价,并没有引起多大的轰动。
  陈晨却觉得不理解,就对沈瑜吐槽。
  “青花,粉彩这些瓷器拍出高价我能理解。这个所谓的茶叶末,听着就不太高档,而且这种釉色似乎过于沉闷。为什么会拍出这么高的价格。”
  沈瑜想了想,说道:“茶叶末釉在唐代出现。清代仿制非常成功,成了瓷器中的名品。
  清代寂园叟的陶雅一书中,曾描述过这种瓷器。茶叶末釉色以滋润,鲜明,活泼,三者为贵。茶叶末娇娆而不俗。美如玉,笵为瓶,最养目。
  *都博物馆藏有一件乾隆酱釉贯耳弦纹尊,与此件“鳝鱼黄”尊尺寸造型一致。
  “鳝鱼黄”釉为含铁的结晶釉,釉面失透无光,是唐英在雍、乾之间创烧的仿明“厂官釉”的一个品种。据唐英《陶成纪事碑》记载,厂官釉有鳝鱼黄、蛇皮绿、黄斑点三个品种。其釉色苍古典雅,形制规整,当时即为清宫所欣赏,被列为官窑的秘色釉,产量不多,为皇室所独享。
  所以,能拍出高价,除了茶叶末釉本身出色之外,还有宫廷器皿的原因。”
  陈晨听的似懂非懂,只能尴尬的笑笑:“我可能真是俗人吧。”
  官窑瓷器之后,拍品中出现了金元明时期的瓷器。
  沈瑜关注的金代钧窑钵式碗,拍卖价超过25万。他觉得这个价格已经超出了预计,因此放弃。
  上午的拍卖会结束。很多参加拍卖的藏家一无所获。
  易雪以为沈瑜也没有收获,特意安慰他。
  沈瑜心中高兴,却不好意思表现出来。先感谢了易学的安慰,又婉拒了一起吃饭的邀请。
  他们两人随着众多的藏家走出拍卖会场。
  大厦周边有很多就餐场所,沈瑜不想浪费时间,选了一家快餐店。
  他们走进店里,看到店里已经有不少客人。
  沈瑜看到几个熟面孔,都是参与拍卖会的。
  服务生帮二人找了空位坐下。
  沈瑜还没开始点菜,就听到有人招呼自己。回头一看,博物馆的杨老师,开博物馆的都老师,以及几位研究员一起走进店里。
  他们进店之后,就餐的很多客人都站起来打招呼。
  沈瑜也站起来打招呼。
  杨老师说道:“小沈,你来我们这桌。中午时间有限,大家一起吃个便饭,顺便给你介绍几位朋友。”
  沈瑜看向陈晨。
  陈晨很明事理,示意沈瑜赶快过去,自己不方便过去。
  服务生给几个人找了张大桌。
  众人落座,杨老师说:“小沈,我给你介绍。”
  在这里就座的人,除了搞文物收藏鉴定的人之外,还有一位得嘉拍卖行的副总经理,姓韩。沈瑜隐约记得这个人的名字。
  介绍到都老师的时候,他笑着说:“我和小沈在入场的时候已经认识了。”
  等菜的时间里,几个人谈论今天出现的瓷器。其中一位研究员对沈瑜说:“小沈,我看到你也竞拍那件金朝的钵式碗。最后怎么放弃了?”
  沈瑜说:“那件瓷器超过我的预计价格,就不想再碰。”
  都老师笑着说道:“小沈在这种场合,还能保持冷静,很不容易。”
  几人聊天的时候,从店外走进来一个人。他看到了沈瑜这一桌人,立刻走过来。
  “杨老师,都老师……今天真是巧了!”
  这一番招呼,吸引了众人的注意。
  沈瑜看到这个人生得极瘦,留着偏分头发。
  博物馆的一位祝老师站起来说道:“有几位朋友可能还不认识。这位是茂盛拍卖行,管业务的孙副总经理。”
  祝老师给孙副总介绍他还不认识的研究员或收藏家。每介绍一位,孙副总除了握手之外,还给新朋友送上名片。
  沈瑜在这里最年轻,又是新面孔。祝老师介绍的时候,就把他留到了最后。
  孙副总以为沈瑜是跟着哪位老师来的晚辈,因此,等祝老师介绍完一位研究员之后,似乎没看到沈瑜,直接去跟杨老师等人聊天。
  祝老师看到这情况,一时之间不知道该怎么把场面圆回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