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外挂修好了_分卷阅读_16

  越宁笑道:“没事儿,钱花了还有。”
  小胡老师不乐意了:“你的钱,随你支配,但是要记得不要有多少花多少……”
  越宁含笑听着,也不分辩,等她说累了,给她倒了一杯茉莉茶,杯子也是新淘来的瓷杯,洁白的瓷胎上画着红色的花。小胡老师叹了口气:“你这毛病可不好,怎么能不自己留点过日子呢?你看,收拾得也差不多了,你去学校上课吧,再一个月就期终考试了,考完放假回来咱们好过年。哎,二中不大好呢,下学期我调过来了咱们再合计?”
  越宁给她续了杯茶:“二中也挺好的。”
  因为还是落户在福利院,所以越宁的一切手续都是福利院这边给办的。方院长的效率也不错,很快报纸公示那边没有反馈,也没有自称越宁父母的人出现,她就给越宁办了户口,学籍也办好了,书也给他领了一套来。办这些事情,方院长也是熟手了。
  越宁的新学校在二中,福利院里有好几个孩子都在二中。县城里说大不大,倒有三所中学,分别是县中、一中、二中。三所学校里,县中是最好的,二中排名最靠后。小学也有三所,也是这样的排名。福利院的孩子,因为靠一小近,不少在一小上学,小升初就全凭本事了。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上二中的居多。像越宁这种外来户,一过来读书,县中什么的就没戏了,一般都是二中里混着。
  越宁倒不在乎二中这个排名,他这些日子也不是全在小胡老师家里住的,还时常去福利院。福利院里有两个也是读初三的,都在二中。听他们讲,二中本来是所完中,就是有高中、初三,一共六个年级。但是从前年开始全县的教育系统开始调,县中为了申请评定省重点中学做准备,其中一个标准就是规模。于是二中的高中被取消了,高中的生源被分散到了县中和一中里面去。二中在这一拨高中生毕业之后,就要彻底成为一所初级中学了。
  同时二中也扩招,主要是为了义务教育的普及率问题。八十年代的时候,许多人家做小买卖,宁愿让孩子缀学,因为历史的原因,有知识的不一定比没知识的赚得多,是当时的国情。到了现在,磨合得差不多了,对这方面又重视了起来。不管怎么讲,至少要混个初中毕业吧?
  这可把二中的老校长气得够呛,好好一所完中的校中,跟县中、一中的老同行是平级的,猛然给他砍去半截,理由就是二中的成绩不理想。真是要气死了!老校长也豁出去了,重奖以求勇夫。中考考了全县第一的奖三千,进前三的奖两千,前十的奖一千,前五十,就只有五百块了,前一百,奖一百块。主旨就是要比县中、一中考得好,要争最后一口气。虽然争了也改变不了什么局面,可就是不服所啊。凭什么用一副“二中垃圾场”的口气作这种决定?不幸的是,去年老校长只送出一千块五百块——有两个学生考进了前五十,五个进了前一百。
  什么?高中?高中生转学的、走门路学艺术的,都走得差不多了,老校长已经放弃了。高中部的许多老师已经走了,有些因为有一技之长被县中、一中要走,有些干脆远走,听说发达的地方、大城市开始有私立学校了,那里收入更高。留下的都是些老弱病残,十分让老校长心痛。
  越宁相中的就是这个三千块的奖金,所以他才说,二中很好。以越宁的经验来看,二中还是县中,对他来说差别都不太大,只要同学上课的时候别干扰他就行。有课本,有历年卷子,他很有把握能够考好。他就是冲钱来了!
  就这样,越宁抱着课本,跟福利院两个比他年长的同学进了二中。先去找老师报到,被班主任领到了教室里做自我介绍,然后随便安排了个座位——正在角落里,背后就是黑板、笤帚、废纸篓。二中的学生有些懒散,课堂纪律尚可,班级里还很有几个认真学习的学生。
  一切调整才刚开始,这里还真不像老校长气愤的时候说的“垃圾场”。
  条件还行,越宁表示挺满意的。这种满意只维持到了第一节课上课,化学老师让大家拿出课外习题集,越宁傻了——他没有。领的都是正常的课本,课外买的什么题外集之类,统统没有。
  越宁可以肯定,这些同学桌面上摆的教辅书,有些甚至是三家村中学的老师都没有的。还好,他同桌是个沉默的眼镜儿,人倒好,把习题集往课桌中间一推,不耐烦地拿笔点了点道:“这里。”
  越宁一看,也默了,这位仁兄满本有一半红叉,怪不得臭着一张脸。题目类型对越宁来说也比较新鲜,不至于全然摸不着头脑,找着规律之后,倒也好理解,只是——以前没见过。半节课过去了,题目讲完,再讲模拟试卷,这卷子比三家村中学的难度提高了好几个台阶,对越宁来说,不难。
  就像“高中学费很贵”这件事情上,不是不能掌握,只是以前没有接触。二元制,有时候就是这么地坑。
  一切,都要他去适应。尽快适应。
  第19章 先着(一)
  转学生,无论美丑,都会引起一些关注。如果是个有特色的,那就更会被围观了。比如越宁这样的,他的学习成绩、他的来历,很多人都不知道,因为他改了姓名,户籍、学籍全是新的,出生年月也随口改了。只要不是有心打听,是很难将他跟“李卫东”联系起来的。这就更神秘了,还不得可了劲儿地围着问长问短?
  再说了,人家长得好看呀,颜,永远是人们第一眼关注的焦点。
  事实上,也有不少人注意到了他,尤其是女孩子们,叽叽喳喳讨论了两天,随即又都是一副生无可恋脸。在这一次的整顿中,二中受到了震荡打击,高中部正在自生自灭中,连带的初中老师也跟着人心惶惶了起来。学生比老师还要紧张,虽然他们只是学校的过客,但归属感却一点也不比老师们少。
  这节骨眼儿上,就算来个天仙,只要他不能拯救学校,也是白搭。
  对此,越宁倒是觉得很舒服。在经历了三家村的变故之后,他很需要这种忽视,不要总提起什么孤儿之类的让他烦。正正常常过日子就好了嘛!
  越宁对于这个大家都生无可恋的二中,特别地满意。尤其是在同桌眼镜兄借了习题集给他看,过了一周,他渐渐熟悉了城市中学的节奏之后,觉得拿到中考的奖金完全没问题,心情就更好了。
  记挂他的是小胡老师,小胡老师努力将越宁从福利院接了出来,自己却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到县城来陪着。这一个月里,越宁还把家里好一通收拾。这让小胡老师颇不自安。好在有一个小何医生自告奋勇,天天过来报到,才让小胡老师不那么担忧。
  逮着周末回来看一看越宁,发现越宁过得悠闲自得,脸色也比在三家村红润多了,整张脸都容光焕发了起来,眉眼之间郁色全无,这才放下心来。小胡老师留下了生活费,又问:“真不用人陪?”
  越宁笑道:“这儿挺好的。”比桥洞好多了,桥洞路边儿屋檐下都睡过的人,有不漏水的屋顶住着,就是很好的待遇了。何况还没了讨厌的人,那就更美了。相较之下,他更担心小胡老师在三家村的处境,也诚实地问了出来。
  小胡老师笑道:“他们还不知道你在我这里,就算知道了,我也快回来了,能把我怎么样?放心吧。”要说排斥那也不可能没有,但是对小胡老师来说,也是不痛不痒的,没必要让越宁再跟着操心。再两个星期,期末考试就考完了,小学放假比中学还早。
  小胡老师回来一看,水米不缺,一大早跑去菜场买了些鱼肉回来,又捎了一只鸡,统统给他做上了。装了几个大盆子,告诉他:“冬天菜也放不坏,你每顿盛一碗出来蒸一下。”
  越宁倚着门框,浅笑着答应了。小何医生过来的时候,就看着这幅温馨的画面,心底给自己好一阵打气。等小胡老师忙完了,邀他一起吃一顿,他也没有拒绝。将自己带过来的水果酒拿给小胡老师:“先放着,我琢磨着过年你们也该喝点酒的,这酒度数不高,正合你们喝。当是庆祝宁宁的新生。”
  越宁被这一句“宁宁”雷得鸡皮疙瘩掉了一地,小何医生自己也是一个哆嗦,小胡老师却很高兴:“谢谢你。我都忙晕了,忘了给宁宁庆祝了。”
  这一声宁宁叫得,越宁就不好意思了起来,默默地盛饭吃饭,默默地收拾碗筷。小胡老师拦住了他:“我来收拾,你去写作业。”
  作业这种东西,不写也能考满分的好吗?但是小胡老师坚持要让越宁写作业,即使觉得老师布置的作业幼稚,也要把基本打好,即使基础很扎实了,也可以拓展一下知识面,或者培养一点兴趣爱好。比如练个字,比如背个单词,比如记个公式什么,又或者多读名著,如果有条件,小胡老师甚至筹划着下学期自己过来之后给越宁报个兴趣班,培养点吹拉弹唱写写画画的技能。
  身为老师,小胡老师比越宁专业多了,她清楚地知道城市教育水平的差距。县城已经有家教,出现补习班了,乡村能不缀学就是谢天谢地。就像越宁对她的了解那样,在她心里,接都接过来了,那就要好好养。何况越宁的先天条件是那么地好,可不能糟蹋了。
  于是越宁被赶去练字,小何医生见状心喜,又摸出个包来:“这是我找到的习题集,去练习吧!”他已经明白越宁学习是丁点儿不吃力的,还特意摸了本字帖出来,“要是不想写作业就练字,我把纸也买了。”
  越宁:……虽然是帮忙,可还是好想打他!临走前,越宁特意盯着小何医生看了一会儿,那意思,你老实一点。
  当天,越宁百无聊赖地把习题集做了一百页,忽然有了一种与同学们近似的“生无可恋”。太无聊了!
  百无聊赖中,小何医生和小胡老师聊完了,出门的时候特别大声地跟小胡老师道别。越宁果断地放下笔,起身出去。才走到门口,小胡老师一脸羞涩地回来了,看到越宁,有点扭捏地问:“你怎么出来了?外面冷。”又担心越宁冻着,琢磨着要不要买个电暖器之类的。
  冷不冷的,越宁可不在乎,他比较关心小胡老师的反常,看起来倒像是跟小何医生挑明了,而且接受了。问她,她也不说,只是笑。伸手握着越宁的肩,将他带到屋里,在书桌前一页一页翻看他练的字,开口道:“庞中华的字我们那会儿练过,其实,也不算很好看。先别练这个了,等我再找本别的吧。”
  越宁答应了一声,再看小胡老师口角含笑的模样,居然有点心塞。
  ———————————————————————————————
  此后,小何医生更不把自己当外人了,拿出讨好小舅子的架式,要跟越宁联络感情,搞得越宁十分无奈。还好两个人一个要上班,一个要上学,闲暇时间都不多,越宁更加觉得二中顺眼——这就是个避难所啊!
  进了避难所还不行,小何医生还担心呢:“学校有没有人欺负你啊?记着我小时候,不少人爱欺负乡下转学过来的学生。”
  越宁大汗,心说,你是不是也干过这事儿啊?
  小何医生越想越不妥当,越宁为什么住的院?还不是被欺负的吗?虽然在县城里面,只要成绩好的学生,就会得到老师格外的偏爱,整体的大环境也是,只要成绩好了,差生或者说全校都没人敢动优等生。但是,这不还没考试呢吗?小何医生忧心了起来,千叮万嘱:“放学别跟傻大个儿一起出去,下课了也不要到处逛,不要随便搭话。哎,你普通话讲得不错的,但是下课的时候试着讲点县城方言啊……”
  十分啰嗦,越宁听着听着就笑了:“没事儿,老师对我挺好的。其实,我还挺想跟大家一块儿玩的,就是不太有意思。”虽然只是上了一个星期多一点的课,但是通过作业,老师还是能判断一个学生的学习水平的。越宁已经被越入重点观察对象里面了,当然会受到一些照顾。
  “啥?”
  越宁是很想能跟大家玩到一起去的,比如一些体育运动什么的。前世残疾十几年,很多运动都没办法玩得痛快。今生想玩呢,遇到的全是水货,三家村的时候,只有乒乓球,还没拍子,都拿书来打,结果大家发现总也打不赢他,就不跟他玩了。到了二中,他倒是想玩,全学校弥漫着一股生无可恋的味道,连打球都是懒洋洋的。所以说没意思。
  面对小何医生的担心,越宁也没说出自己的计划来。他只是在课间休息的时候“一不小心”就昏倒了。虽然很快地被闻讯而来的老师抱去了医务室,折腾了好一阵儿,越宁才“悠悠转醒”,人醒了就好!校医检查一回,什么问题也没发现,只能根据“眼前一黑”判定是贫血。孤儿么,贫血真是太正常了。由于入学的时候登记的联系人是小胡老师和小何医生两个人,小何医生接到电话的时候魂都要吓飞了!飞快地赶了过来,还以为越宁这是有什么后遗症。
  经过这一番折腾,学校上下都知道了,初三有个转校生越宁,成绩很好,就是身体很差。为越宁病弱的名声打下了深厚的群众基础,没人敢欺负他,万一不小心一碰把他碰倒了……
  想想就觉得后果很可怕。后来哪怕越宁天天绕着标准跑道跑七圈半,大家还是觉得他是个文弱的孩子。提起来就是“不容易啊”。
  有了这么件事情刺激着,一些神游天外的老师也把目光投放到了他的身上,觉得这孩子真是不容易,身世凄惨成这样,还认真读书。这么想着,老师们上课的时候居然认真了起来。仔细想想也是,学校调整了,大家也没失业啊,就是说出去不太好听而已。
  越宁就这么在二中慢悠悠地混了下去,俩星期一过,开始考试。考完了阅卷,三天后取家庭报告书,齐刷刷的满分闪瞎人眼。让老校长觉得自己看到了希望之光,奈何希望之光居然是个病弱,老校长几乎要操碎了心。
  为些,老校长约谈了结束三家村小学工作,转到县城里来的小胡老师,主旨就是:“这孩子基础很好,可不能养废了。”
  得到了小胡老师的赞同。
  越宁在小胡老师的紧迫盯人之下,被补得脸圆了一圈,以“买礼物”为名奔逃了出来。准备买些好点的烟丝给张老头,再给张老头、邵奶奶各买条电热毯,这两份钱都是早早预留下来的。到了拎起东西来就走,年前给二老送过去就行了。
  检查了包装,又要发票,老板娘不情愿地给了。拎着两包东西回小胡老师家,才走到一半,就听到一声喊:“东子!”
  第20章 先着(二)
  在县城还叫他这个名字的人,几乎没有了。越宁也更熟悉自己现在的名字,初听到时还有点迷茫。不过,很快他就反应过来这是谁了。
  李援朝!
  她是跟着孙国平到县城批发市场进货来的。最近这两口子的日子也不大顺利,李援朝三个兄弟死的死、坐牢的坐牢,娘家一团乱,这些日子没少往娘家贴补——闹事是她先提出来的,现在结果出来了,娘家怎么能让她袖手旁观?如果越宁好好的,回到家里,那也是对李家的一个帮助不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