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外挂修好了_分卷阅读_2

  直到他逃离此地,给自己改了名字,才抛了“李”这个姓,随意给自己起了“越宁”这个名字。 “李卫东”三个字,被“大伯母”拿去使了。
  张桂兰这回找娘家嫂子,为的也是这个。婆家嫂子说了:“这是老公公活着的时候给亲孙子起的名儿,当然给我娃。”李卫东这名字,越宁一点也不想叫,他那位“大伯母”也未必就是真的想要,只是因为没儿子受了小婶子十多年的气,得借个由头找回场子。
  越宁不在乎这个名字,连“李”这个姓氏都不想要。可张桂兰不一样,她觉得自己受尽了欺负,要找娘家人给她出头。
  事情难就难在张桂兰她妯娌是换亲换来的,李家还有姑娘扣在别人家呢。娶来的媳妇打两巴掌踢两脚,没什么,欺负得狠了可不行。长房媳妇儿的要求听起来又是那么的合情合理。
  ————————————————————————————————
  姑嫂两个能商量个什么来,越宁并不关心。在他看来,在这一亩三分地上斤斤计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外面天宽地广,非要缩井底下斗来斗去,斗个屁啊!全是小家子气。她们怎么斗,跟自己也没什么关系,一切顺利的话,他不久就能脱身,哪怕把自己折腾进福利院,也比跟这群二百五混一块儿强。
  张珍珍磨磨蹭蹭拿出一板娃哈哈来,慢腾腾地放到越宁跟前的小桌上:“你喝呀。”
  越宁皱起好看的眉毛,摇摇头,扫了一眼张珍珍,也是服气了。张珍珍比越宁大两岁,越宁今年念初二,她念四年级——总留级总留级,她升二年级的时候,全校各个年级里已经布满了她的同学们。并且,十四岁的大姑娘了,能不能不要看着娃哈哈就挪不开眼?!
  很难想象,这是杨秀芳亲生的闺女。
  杨秀芳自己也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张珍珍的脑子不随自己,偏偏随了张桂兰?姑姪俩一样的蠢!杨秀芳伤透了脑筋,一度将主意打到“外甥”的头上,希望两家结个娃娃亲,好让越宁照顾张珍珍一生。不然真是死都不放心这个蠢闺女。
  越宁并不知道她的主意,如果知道了,杨秀芳的下场只会更惨一点。现在,他只是伸手推了推那一板娃哈哈:“你喝吧。我晕,不想动。”
  张珍珍开开心心拆了一瓶娃哈哈,一口气喝完,跑院子踢毽儿去了。
  越宁闭目养神,从醒来开始,他就琢磨着脱身的办法,越早切断关系越好,否则日后被人挟“养育之恩”,要他知恩图报,怕不得恶心死人?!他很快地制定了几套计划。A计划就是一切顺利,借机彻底斩断关系。A计划如果不顺利,也要有备用方案,B计划就要……
  现在最大的优势,就是他还未成年,而社会上对于拐卖未成年儿童,是深恶痛绝的。一旦成年,随之而来的是无穷的麻烦,比如“养恩”之类的。比如李家也是从人贩子手里将他解救出来免得被人贩子弄残了拿出去乞讨……之类的。
  那一边,杨秀芳和张桂兰也达成了共识,名字什么的,想要就拿去,如果越宁问了,就说这名字不够洋气,所以改了。交换条件是,李家得守口如瓶,不能让孩子这时候知道身世。等越宁再大一点,养得熟了,订娃娃亲的时候,再告诉他。
  谈妥了,张桂兰喊:“东子过来,给你舅妈看看。”
  越宁无奈地睁开了眼,慢悠悠晃到了张桂兰的跟前。
  ————————————————————————————————
  张桂兰与杨秀芳在一张八仙桌的两边分坐着,两边是方凳,伸手将越宁拉到方凳上,就开始念叨这一天的行程,埋怨越宁:“来的时候搭人家的拖拉机的,他非得下来给那个小胡老师搬书,时候都被他耽误了……”
  越宁还装着头晕不说话,由着张桂兰口沫横飞地演讲。
  杨秀芳却满意极了!
  越宁还记着小胡老师的好,显然是“有良心”的一种表现。正合她意。
  越宁却因为张桂兰提起的话头,又想起了小胡老师。
  小胡老师科班出身,越宁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中还能长得这么正直,她功不可没——教了越宁整整六年。越宁四岁的时候,小胡老师到了李家坳,说服了李家人,早早地将他带到小学里读书。越宁比所有的孩子都聪明,比年长他数岁的孩子学得还快。老师哪有不喜欢这样的学生的呢?小胡老师倾其所学,认真浇灌这棵幼苗,许多顽童们无心又或无力学习的知识,越宁小小年纪居然学得进去。小胡老师深山寂寞,终于找到这么个寄托,凡她会的,差不多都给越宁打了个基础。
  直到政府为消灭贫困,去年将李家坳整体迁出深山,与其他两个村子合并成了三家村,小胡老师也到了三家村小学做老师。
  越宁现在初二,小胡老师现在当然已经不教他了。可越宁还想为她多做点什么,04年的时候,他终于有能力偿报这位可敬的老师,却只见着一抷黄土。这一回,再不能这样了!
  他不吱声,张桂兰又不想冷场,闲话终于说到了小胡老师身上:“二十大几的人了,也没个婆家,真是古怪……”
  小胡老师今年二十六,正是青春年少的时候,越宁一点也不觉得她哪里古怪了。皱皱眉,他可不想听张桂兰说小胡老师的坏话。趁张桂兰咕咚水的功夫,轻声道:“我跟小胡老师打听事儿。”
  杨秀芳也觉得张桂兰当着孩子面说他尊敬的老师的小话不好,和蔼地问道:“外甥问的什么哩?”
  “跳级。”
  杨秀芳一怔:“跳级?”
  “嗯。”这是越宁离开的第一步。
  村里没有完中,只有一所初中。高中要到镇上,或者是县城里才有。越宁的目标是县中,那里离三家村更远一点。他想早点走,哪怕A计划不顺利,也能早一年到县城念书。
  第3章 逃离(三)
  听到跳级,杨秀芳有些担心:“外甥,跳级到底少学了一年。” 万一考不上县中呢?
  越宁没开脸,似有心事:“课本我都看过了,不难,跟得上。”全是上辈子残废窝在三家村的时候看的。那时候右臂初残,为了不把自己逼疯,只好将课本看了一遍又一遍,印象深得不能再深了。
  杨秀芳是个伶俐人,对张桂兰道:“妈昨天就去大舅家了,今天眼瞅回不来了,你们娘儿俩留下来吃了晌饭再走,行吧?拖拉机等人吧?”
  张桂兰笑道:“没事儿!”
  越宁瞋目,“四叔公”是来做买卖的,可不是做专职司机的。时间得由着人家定。到了张桂兰这里,怎么就“没事儿”了呢?
  杨秀芳对小姑子的不靠谱早有心理准备,只笑着说:“饭菜都做好了,灶上温着呢,叫珍珍端了来吃,”又跟越宁说,“你舅舅、表哥他们今天不回来,你坐上席。”
  张桂兰被打发去跟侄女儿端菜,杨秀芳才细问越宁:“外甥,你是有什么心事呢?跟我说。”
  【明白人。】越宁暗赞一声,轻言细语却字字清晰地道:“我早念完了还好省点钱。”
  【懂事孩子。】杨秀芳看向越宁的眼神儿慈祥极了,李家大嫂总要钱的事儿张桂兰已经报怨了许多回了。安抚道:“放心,他们不出钱,我出!”杨秀芳是有底气说这个话的,她家本就比李家富裕,她会持家,丈夫、儿子包括小叔子家都被她督促得十分上进肯干。92年的学费,便宜得很,怎么出不起呢?这是一笔十分划算的投资,收益回报丰厚,风险几乎为零。
  越宁依然坚持跳级:“省点是点儿吧,省得再吵。”
  杨秀芳沉默了,只有“外甥”一个男孩的时候,李家大伯五个闺女送走了三个,也要省下钱来补贴“大侄子”。现在,该还债了。杨秀芳叹了一口气:“好孩子,委屈你了。你真能行?”
  越宁点点头:“嗯。”
  杨秀芳终于拿定了主意:“行!到时候不行就再读一年,学费不用你愁,别人不出,舅妈给你出!”
  越宁笑了:“哎。”到时候他姓不姓李还不一定呢。跳级是个兜底的选项,如果计划进行得顺利,读高中前,他就能摆脱李家了。也不用这位“舅妈”出什么学费。
  当着杨秀芳的面提这个事儿,不过是因为嫂子就是张桂兰的圣人兼恩人,杨秀芳点头了的事情,哪怕李建设不同意,张桂兰也有胆子跟丈夫硬扛。
  这个级,他跳定了!
  ————————————————————————————————
  今天运气很好,吃过了午饭,四叔公的拖拉机才又突突过来,载了他们娘俩回三家村。
  回到三家村,天已经蒙蒙黑了,张桂兰急匆匆回家做饭给丈夫李建设吃。越宁不紧不慢地跟在她身后,甩着胳膊,继续研究着失而复得的右臂的使用方法——毕竟残疾了十二年。
  隔壁“大伯”李建国家已经飘出了饭菜的香味儿,间或夹杂着婴儿的啼声。张桂兰暗啐一口:“小[哔—]崽子,嚎丧呢,”又嘀咕,“还是沾了你的光才分到这位宅子,真是一家子白眼狼。”
  三家村是在原吴家庄的基础上扩建的,主要人口就是吴、钱、李三大姓,村民聚族而居,杂姓极少。李家村的村民搬过来这是第二年,房子也是自己出一点劳力,其他由政府补贴建的统一式样。结构一样,地理位置就有讲究了。跟原来吴家村的老住户不好比,互相之间且有得一争。看在越宁“有出息”、“将来能当干部提携老李家”的面子上,李建设弟兄仨分的宅基地位置可比想象中的要好很多。
  越宁浑不在意:“我去烧火。”
  张桂兰跺跺脚:“这是什么棉花脾气?!叫人欺负死了也不吭声儿!你爹就是个闷头鳖!你还像足了他!”
  “闷头鳖”是弟兄仨里唯一正常娶老婆的人,老婆带着嫁妆来,娘家还比较凶悍,不闷又能怎么样呢?默默抽着旱烟,等老婆回来做饭,饭上了桌,收起烟袋,默默吃饭。吃完了,才说:“家里还有钱么?大侄子那里,给买点奶粉送去。东子小时候,哥嫂也给过咱……”
  张桂兰手上筷子往桌上“啪”地一拍,就要开骂,越宁慢条厮理地道:“一家人,该给就给。”
  越宁的懂事令李建设十分欣慰,觉得这孩子有良心极了,憨厚地笑道:“这才像话。”
  张桂兰再忍不住了,且哭且骂:“家里都要穷得揭不开锅了,老婆孩子都要饿死了,你只管想着别人的崽子!”
  李建设心里不痛快了:“说什么呢?那是我大侄子!”
  亲侄子可比买来的娃要亲近,越宁劝张桂兰道:“不是说好了么?我跳级,能省一年学费呢。”
  张桂兰呜呜地哭:“我苦命的儿啊~~~”哭着哭着,就想起流掉的那个男胎来了,哭得更伤心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