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 民间资本

  “我们来就是因为农田!”捧着自带的茶壶,沈虚慢条斯理的道,“我们的农田都已经售出,再无其它来源,若是再这么下去,我们也只能饿死了,这事,归农会管吧?”
  “你们的土地是农会收购的不假,可是真金白银的已经结算清楚了!”年青的农会长无奈的道。
  “哼!”沈虚不满的哼了起来,“起来,我们还上当了,你们新区竟然还收银两火耗!火耗甚至达到了三分!”
  “这个我们当初在交付资金的时候就已经得清楚了!”年青的农会长不得不再次解释着,没办法,几个在职的农会长里,就数他年青,能会道。
  “你看,当初我们就用新区的钞票或是金银币来购买,可是你们什么也不同意,非要用银锭银砖,结果我们还是照办了,至于银两火耗,那是一开始新区律法就定下来的。”
  沈虚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没有出什么来,也怪他们不信任新城的农会,新区现在虽然实行的是纸钞、钱币、银两通行的原则,但实际上,纸钞已经取得了绝大部分的市场,携带方便,而且由新城的财政部做保进行保值。
  钱币太重,特别是铜钱,数量一多,携带就不方便了,只能进行额的交易,稍微大宗一的就不行了,多数在民间通行。
  银两、金叶子之类的东西也能通行,但是那东西普通人是不收的,因为到财政部开设的钱庄进行兑换的时候,是要收火耗的,谁闲着没事做那赔本的买卖。
  所以这些地主们收取的售地款,一下子就缩水了两成,虽然这样会造成大量的金银外流,但是以商为基础的新区最不怕的就是这个,何况还有萧远这个随时可以从现代带来大量高纯工业银的变态存在。
  如此一来,新区的货币已经变得很稳定了,这些地主老财们,也只能打掉了牙和着口水往肚子里吞了,人家不是不讲道理,而是都摆明白了,可是自己非要往里跳,又能怨得了谁。
  “可是总要给我们一条活路走!”沈虚这个读书人也一耍起赖了。
  “不是,这事真的不归我们管的,不过,我倒是可以给你们出个主意。”年青的农会长道。
  “行,只要有活路就行!”沈虚道,虽然他沈虚威望不低,可是面对新区实行的一条条法律条文,除了无力感之外,他实在是没有任何其它的感觉,该他们这些乡绅们做的事,都被警察揽去了,现在想找几个壮声势的人都找不到,新区的各种政策一出,刁民全无。
  “各位,你们手上有钱,但是没有地,别否认,钱也是我们农会出的。”年青的农会长笑着道,“你们想有其它的进项,在土地上挖不出来,不过却也可以将钱投入商业当中去,不过要投入商业,这事就不是农会所管了,我建议你们去找财政部设在沧洲的分部,找他们想办法,现在商业上的事都归他们管,不过要去最好还是快,我听现在商业上的事情要独立出来,单独形成一个二级部门商管会。”
  “噢?有什么区别?”沈虚跟着问一句。
  “倒是没什么区别,只不过新部门一旦拉出来,需要一段组建、磨合的时间,到时候你们只怕又要等上个把月才行了。”年青的农会长问道。
  “好,我们这倒去找财政分部,不过,伙子,你很不错,敢问高姓大名?师出何人?”沈虚站了起来拱拱手问道。
  “呵呵,不敢,在下韩子,不过就是一个吃不饱饭的乱民罢了,自幼倒是在学堂读过两年书,甚至为了活命,还跟西夷和尚混过两年,就图一个饱饭罢了,如今在新区做这个农会长,也是硬着头皮上任罢了。”韩子笑着道。
  沈虚没有再什么,只是重重的拱了拱手,带头向外走去。
  “沈先生。”韩子叫道,沈虚停下了脚步。
  “在下与先生谈得来,在不触及新区律法的前提下提醒沈先生一声,您回去以后,最好整理一下家中的奴仆,新区要对人口的身份问题进行整改了。”韩子道,然后绝不肯再多了。
  沈虚若有所思,再次拱手,带头走了出去。
  韩子果然没有骗他们,到了财政部,一大帮手里有钱的地主们的出现,使得财政部派出了一个局属的三级部门的官员进行接待,待他们的话完,立刻拍板决定,有多少钱投多少钱,股入的钱可以买船,跟随新区的海上商队进行非管制品的远洋贸易。
  股份制在古代并不算什么新鲜的玩意,大伙根据掏钱多少,形成了一个类似商会的组织,然后指定专人进行管理,每年根据股份的多少进行分红,而萧远带来的资料,也不过就是给他们再完善一下罢了。
  地主们被逼得从土地上脱出身来,空余出来的大量资金,正好投入到了商业贸易当中,大量的资金涌入,使得新区的造船业一下子就面临着极大的压力。
  这些土财主,还真是有钱呐,一下子就要买十条大船,要知道新区的民用商船对外销售,可都是高在十万两银子一条的,对内五折优惠。
  萧远也鼓励这种商业行为,因为私营的加入,会使得新区的税收增加,哪怕海上贸易也是五十税一,可是架不住数量多啊。
  沧洲在各方面都已经稳定了下来,但是这种稳定,是基于沧洲距离新区不远,倾新区之力支撑起来的。
  不过民心的问题解决了,沧洲也比较平稳,甚至比满清统治的时期还要平稳,可是问题仍然存在。
  就比如新区唯一强硬的政策,三十岁以下的女人放脚,而且不得再裹脚,若是非要裹也成,但是凡是不遵此令的人,将会取消新公民待遇。
  这个政策一出,登时让所有的人都为之傻眼,裹脚与不裹之间,着实难以选择,因为啥?就因为新公民三个字。
  因为,新公民的好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多得让人的眼睛有些红,走路都要轻上二两。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