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节

  张华笑着走了进来,“陛下,有孙皓过去的行为在,陛下在他们心里简直就是不世之仁君。”
  “怎么,难道你觉得朕不是嘛?”
  “哈哈哈,臣失言!”
  曹髦此刻却长叹了一声,“只可惜啊,最厉害的那个却没能收复,陆抗如今虽然没有再一心求死,却也不愿意为朕效力”
  张华再次说道:“陛下,此人既然没有了求死的想法,那便是有了可以动摇他的机会,像他这样的人,受到了您极大的宠爱,若是不能报答,是不会轻易去死的”
  为吴国而死的大臣不少,陆抗到如今也没有真正的投诚,很多人都觉得,陆抗只是追求名望而已,但是曹髦却以为,陆抗是真的忠于吴国,历史上,他的两个儿子都为了吴国而死,不曾退却其余两个儿子因为年幼而得以保全。
  就算他只是为了名望,可看他这一生的行为,他也完全对得起吴国,他的父亲,他的儿子们也都对得起吴国。
  这也更加坚定了曹髦想要得到陆抗的决心。
  如今吴国的官员们算是安抚好了,将他们分散到各地,让他们逐步融入大魏之后,孙皓作为吴国代表的地位也会被削弱,到时候,或许陆抗也会低下头来吧。
  “不说这些了,茂先啊,裴秀那里的情况如何?”
  第2章 后生皆可畏
  “裴公这些时日里非常的忙碌,却不怎么愿意与我相见。”
  “他不喜华公,故而对吏部上下皆有不喜。”
  曹髦摇着头,这家伙啊,可谓是劣迹斑斑,跟钟会差不多,一副盛气凌人的模样,谁都不放在眼里,总是喜欢摆谱,跟谁能都说上几句。
  对这家伙,还是得略微强势一下,时不时进行敲打!
  这段时日的洛阳,算是格外的忙碌。
  自从皇帝改元之后,整个大魏庙堂都开始高速运作,过去是将领们在忙,如今则是庙堂来善后。
  那么大的地盘忽然并入,要解决的事情极多。
  还是老问题,地方郡县的划分问题。
  这件事可是相当的费脑子。
  若是处置不当,还可能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以王昶为首的老臣们,一直都是认为要细分州郡。
  他们想要在南边增设好几个州,他们甚至计划将交州一分为二,以龙川等地为核心,设立一个广州,与交州互相帮衬。
  而对荆扬,他们也准备细分郡县,将那几個大郡拆分成密密麻麻的小郡。
  可以钟会为首的年轻派却反对这样的分法。
  他们认为这样做会造成人力上的浪费,无端的增加了庙堂的支出,还多出了很多个位置来。
  钟会甚至公开表示:王昶等人多设州郡,是为了给自家的子弟们多安排出路,为了增加官位,让近亲们都能当上官员。
  鲁芝却反对这个说法,鲁芝上书皇帝,认为钟会这些人提议整合郡县,不利于庙堂的治理,反而增加了叛乱的风险。
  双方都有自己的一套说辞,吵得不可开交。
  他们这不只是要重新划分南方那么简单,他们甚至想要重新划分整个天下。
  因为如今天下大一统,过往的很多划分是因为战事方便,如今没有战事,可以进行更加详细的划分了。
  例如在幽,官员们就提议增设平州,在雍凉地区增设秦州,在荆扬增设江州,湘州。
  曹髦略微的计算了一下,按着尚书台的说法,这么一套流程分下来,大魏起码得有二十一个州。
  其实细分州对曹髦来说是好事。
  因为州只需要增设刺史,而刺史则是皇帝的耳目,在皇权兴盛的时候,刺史就是地方上最强力的监察者。
  曹髦麾下负责监察的人更多,这对收权以及治理地方都是有好处的。
  但是要细分郡,这个曹髦就有些不太能接受了。
  虽然从治理的角度来说,细细划分确实能加强行政效率,但是这多一个郡,所要安排的官员体系可跟安排一个刺史不同啊!
  这样下来,庙堂的支出便实在是太大了。
  在取缔了公田制后,庙堂也没有以往那般的底气,在前两年,庙堂的收入并没有再次爆发性的增加,而是迎来了一个平稳的阶段,升升降降的。
  这其中有打仗太多的原因,也有新征服地区没能给庙堂带来太多经济效益的原因。
  别看曹魏征服了天下,可为了安抚这些地方,曹髦对蜀地和吴地都颁发了免税政策,大魏庙堂甚至还要去花钱负责建设和修补战乱留下的创伤。
  这都需要大量的钱粮。
  曹髦都已经开始想着要降低军事开支来进行建设了,在这个时候再提升支出,这是曹髦所不愿意看到的。
  于是乎庙堂的商谈也就僵持了下来。
  裴秀却没有参与这些琐事,他还在为了学校的事情而四处奔波。
  这些时日里,他基本都是待在太学里,跟着太学的那些博士们商谈教化天下的问题。
  想要说服他们,其实并不容易。
  但是裴秀有着自己的一套办法。
  王昶刚刚回到了府邸,就得知裴秀等待自己已经很久了。
  裴秀的年纪其实并不大,他只比钟会大了一岁而已。
  但是因为平日里的性格,钟会并不将他当作是威胁。
  他比王昶的儿子都要年轻,王昶却非常的看好这个年轻后生。
  他一直都觉得,裴秀是可造之才,他适合在太平时日里担任尚书令。
  若是遇到打仗或是急需处置大事的时候,裴秀不是一个合格的尚书令,他的性格有些懒散,好服散饮酒,不是很喜欢做事,不积极。
  可若是天下平定了,那他将会是极为出色的尚书令,他在位的话,他能确保整个社稷不会出现一件糟心事,因为他厌恶麻烦,任何事情有了引起麻烦的苗头,就会被他直接掐灭。
  历史上的裴秀也确实如此,这位兄台上位之后,因为私人德行问题被不断的弹劾。
  不过当时他辅佐的可是老好人安世,在安世面前弹劾别人一般是不会成功的,裴秀就被安世护下,随即开始了执掌尚书台,然后就以极为稳妥的方式,让司马炎完成了从晋王到晋帝的过渡,其中居然没有发生过任何不利的事情,当他服散过度死掉之后,西晋政务就开始变得混乱。
  王昶笑呵呵的看着他,请他跟着自己走进书房,还令人给他倒茶。
  他说道:“当今庙堂内的诸多后生里,老夫觉得唯独你和杜元凯能成就大事。”
  “张华太过年轻就受到了太大的宠爱,钟会没有德行可言,这两个人是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
  裴秀低着头,并没有说话。
  王昶又忍不住抱怨了几句,方才问道:“裴君前来找老夫,不知是为了什么事啊?”
  裴秀这才说道:“今日前来找您,乃是为了私事,并非是为了公事。”
  王昶一愣,“我与你父亲也算是好友,你且直说无妨。”
  裴秀这才说道:“王公,陛下先前找我,想让我来负责教学的事情,而您也知道,文皇帝所留下的政策,如今不复存在,这件事已经没有过去那般简单了。”
  王昶皱着眉头,抚摸着胡须,他说道:“这件事,我有所耳闻,听闻是钟会所上奏的,他还对外人说:当今的吏部与礼部是无力完成这件事的”
  裴秀眯起了双眼,果然是这厮!!
  他继续说道:“陛下非要我来完成这件事,我原先提议,规定太学生们必须要在地方上教学一年,年满后才能参与考核。”
  “这只是权宜之计,当今支出极大,庙堂也没有办法通过提升治学吏的待遇来完成这件事。”
  听到裴秀的话,王昶沉思了起来。
  “这件事可是关系重大啊一年的时日啊。”
  看着面前有些迟疑的王昶,裴秀赶忙说道:“当初您上奏要整顿吏治,提出了诸多方略的时候,就曾提到过这件事。”
  “故而这次前来找您,想要问问您的想法。”
  王昶此刻却没有急着开口,王昶虽然出身大族,但是他本人还算是那种心系天下的贤臣,不是宗族之犬,否则,他也不会提出那么多限制大族的政策。
  他如今迟疑,是因为裴秀的这个想法听起来有些冒险。
  在人才不多的当今,太学里的这些可都是宝贝啊,这是未来的栋梁,裴秀这样的政策,应该不会破坏当今太学欣欣向荣的局面吧?
  别到时候教化人才的目的没达到,反而是将太学给折腾散了,那可就出大问题了。
  看到王昶脸上的担忧,裴秀继续说道:“我已经去过了太学,他们说,我的想法可能会导致太学生们纷纷离去,当今太学已经失去了原先的地位,说我的政策会进一步破坏太学。”
  “我回去之后,想了很多,我觉得他们说的似乎也没什么问题。”
  “所以我想,换个思路,给陛下上奏,不要只盯着太学生们来折腾往后无论是谁,想要担任官员,想要参与考核,就必须要先当满一年的治学吏!”
  “如此一来,就不只是盯着太学,可谓是一视同仁!”
  “尤其是那些大族子弟们,他们那般的想要当官,本身又有大学问,让这些人来担任治学吏,这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王昶瞪圆了双眼。
  啊???
  “裴君!你且先不要着急!”
  “你这样做,这影响可就比太学更加严重了”
  “你要多冷静啊,这件事不容易,不能如此着急!”
  裴秀忽然站起身来,脸色变得通红,“唯公知道此事不易吗?为人臣者,本就该为君王分忧,便是赴死也不该迟疑才是!公既为尚书令,得到陛下这般宠爱,不想着报答,如何还能劝阻我呢?!”
  王昶一愣,这人是怎么回事?
  裴秀现学现用,“王公,既然您不愿意相助,那就允许我先回去了,我这次回去,便要与吏部一同来完成这件事,只要能为君王分忧,何惧其后果呢?倘若最后惹出了什么事来,我自承担便是!!”
  裴秀说着,转身便离开了此处。
  王昶站起身来,深吸了一口气。
  现在这些后生啊!没一个成器的!各个都是焦躁好进!
  等自己这些老臣逝世之后,大魏要完啊!
  他赶忙看向了一旁的奴仆,“还不去将裴秀给我挡下来!另外,再速速给我召集尚书台诸多尚书!就说我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要与他们商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