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接下来看第二课。争取今天将第一单元的课全部给讲完。”
  李世民跟着言羽阳的节奏将课本翻到了第二页。
  他突发奇想的想看看后面的内容都是些什么。
  但出乎意料的是,他没有办法往后多翻哪怕一页。
  言羽阳的教学进度到哪里,他们才能看到哪里。
  但言羽阳现在说的这些什么元谋人、北京人,就连史官也没听说过。
  李世民索性就让史官也跟着留了下来,让一个有屏幕的官员将言羽阳的每一句话都转述过去,让史官记载下来。
  虽然史官一头雾水,但还是乖乖照做。
  “陛下?这是何物?”
  长孙皇后来的晚,对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
  屏幕出现的时候她正在寝宫休息。
  屏幕出现不久后,她就被李世民派来的人叫来了这里。
  “等会老师讲课完了,朕再跟你解释。老师的每一句话都切勿遗漏,要仔细听。”
  长孙皇后虽不知李世民此举何意,但还是乖乖的点头,一同开始听言羽阳讲课了。
  “等到了距今约两万年的时候,人们开始对野生的植物进行管理。一万年的时候,就开始进行人工育种了。当然了,那个时候的稻种和我们现在吃的能亩产几千斤的杂交水稻是不一样的。”
  “有关这个育种方面,北方地区的人培植的是粟和黍,长江流域附近的人民选择的则是稻谷。而这三种农作物最早开始栽培的国家,都是中国。”
  几乎是同时,各朝各代的皇帝们都捕捉到了这个关键词。
  能亩产几千斤的粮食。
  要知道粮食无论在哪个朝代、什么时候、都是及其重要的物资。
  有按耐不住的人已经开始率先发问了。
  【秦始皇】嬴政:老师,杂交水稻是何物?
  “这个问题留着下节课去问生物老师哈,我们现在讲的是原始农耕。”
  【秦始皇】嬴政:那老师能讲讲杂交水稻吗?
  言羽阳叹了口气:“这位嬴政同学,我真的不是生物老师,而且老师更希望你能将这份好奇心转移到历史上。”
  【秦始皇】嬴政:杂交水稻是很有用的东西,老师应该多讲讲。
  见这个叫嬴政的如此执着,言羽阳也不太想打击学生的求知欲。
  于是他想了个这种的办法。
  “这样吧,下节课之前,我们就把第一单元的随机测验给考了。谁拿到第一。我们就抽十分钟出来解答他的问题。嬴政同学如果想知道杂交水稻是怎么一回事,下次测验请拿下第一。现在,我们继续把注意力回到原始农耕上。”
  【秦始皇】嬴政:好的,老师。
  不止是嬴政,几乎是所有朝代的皇帝都想得到这个叫杂交水稻的东西。
  若是能得到这个东西,百姓们何愁吃不饱饭,又何须再担心天灾人祸闹饥荒。
  “随着社会文化的逐渐发展,除了种植农作物,人们还逐渐将饲养家畜也纳入了范畴中。”
  “大家都知道,饲养家畜是为了吃肉,在吃肉之前要选择将家畜杀死。现代人能熟练的使用刀具。但以当时的社会发展程度来说,使用刀具显然是一个不现实的事情。于是磨制石器他出现了。”
  “磨制石器、饲养家畜和农作物种植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同样的,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我们将他称为新石器时代。”
  “前面有提到过,居住在长江流域附近的人选择了种植稻,而在长江流域附近考察出来的遗址,又以河姆渡人遗址最具有代表性。”
  “在这一处遗址里我们发现了很多东西。他们会搭建房屋、会使用天然漆、能制作简单的乐器、玉器和陶器,还会使用农业工具进行耕种。而豢养的家畜也有猪、牛、狗等品种。”
  “而河姆渡人搭建的干栏式建筑,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同样的,在这里还发现了人类史上最早的木构水井。”
  “这样看智人的发展速度还是很快的,从三万年前还住山顶洞穴的山顶洞人,到七千年前会打井搭房子的河姆渡人。可以说是实现了质的飞跃。”
  “一般提到了长江,那就不得不顺带提一嘴黄河,这两条河流对中国人的意义都十分之重大。而在黄河流域,同样有着一处距今约六千年原始聚落的遗址,半坡遗址。”
  “和河姆渡人不同的是,半坡遗址居民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又经过了一千多年的发展,和地域的不同性,半坡遗址的居民们已经学会了制作彩陶、用弓箭和长矛捕猎、用鱼网捕鱼、制造骨器和角器,还会简单的纺织和制衣。”
  “在距今约五千年的时候,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就进入了早起文明社会。”
  “第二课的内容大概就是这些,接下来同学们翻到第三课。第三课讲完后我们第一单元就结束了。”
  “第三课相较于前面两课,相信对大家来说会更好的掌握。我们经常自称为炎黄子孙,第三课说的就是黄帝和炎帝。”
  “第二课我们说到过,黄河流域周围已经出现了聚落。而这其中几个较大的聚落则分别是黄帝、炎帝和蚩尤的聚落。”
  “这些部落之间相互攻伐、又不断合并。黄帝一生征战五十多次,从无败绩。而这五十多场战争中最值得讲述的就是阪泉之战和逐鹿之战。阪泉之战中黄帝打败了炎帝,将炎帝的部落并入自己的部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