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秀才和大猎户_分卷阅读_31

  林安过目不忘的记忆,他的夫子和好友又岂会不知?因此张灿才会这样打趣,而林安也不觉得奇怪。
  “既然夫子要见我,那我这便去!”原身林安受刘夫子帮助颇多,就连林安能从水牢里出来,也多亏了刘夫子到处替他宣传,让众人都知道他这个“少年天才”,多番打理之下,又有白谨家族的推波助澜,原身才有了重考的机会。
  林二忙道:“东家的身体……”
  林安替原身感激刘夫子,道:“无妨。”说罢就让人将他之前为刘夫子备下的礼拿了过来,打算坐马车去。
  结果等他要上马车了,才发现驾马车的人是猎户。
  林安稍一迟疑。
  猎户伸手在小秀才脑袋上摸了一下,道:“上车罢。”
  林安道:“让林一驾车,三哥跟我上车坐。”
  猎户这才笑了:“林一要驾牛车,跟在咱们后面。你快上车吧。”
  林安这才上车。
  张灿对林安很不客气,毫不犹豫的舍弃了自己的马,也爬上林安的马车。
  林安便一路和张灿说话。
  张灿有段日子没见到林安,心中高兴,叽叽喳喳说个没完,最后一拍脑袋,“哎呀”一声:“糟了!我忘了跟娘亲说,给夫子备礼了!”
  林安摇头:“你和我不同。夫子这次是救了我的性命,还我清白,我这才备了那么多礼物。你只是久不见夫子,去了给夫子磕个头就成了。”
  张灿顿觉林安说得是这个理,便又问起给他们驾马车的是谁,看着还挺眼熟。
  林安稍一迟疑,道:“他叫秦止,是我的……”
  张灿实在太兴奋了,不待林安说完,又开始告诉林安,还好夫子回来了,书院里今年有两个和林安一样考中秀才的,还有四个新考中的童生,他们早就等着夫子回来给他们指点功课,好明年开春可靠了云云。
  林安想要正式介绍秦止的话就再一次被张灿给打断了。
  林家村距离县城不算远,小半个时辰后,一行人就到了县城,再过两刻钟,就到了刘夫子自家开的小书院。
  张灿和林安在小书院里读了好几年书,一下马车,就要大门敞开的院子里跑。
  刘夫子家看门的小厮也不拦,笑嘻嘻的上去引着二人的马车和牛车要往安置马和牛的地方走。
  还是林安走了几步,发觉不对,停下来,转头看向猎户。
  猎户正牵着马车,打算跟着刘夫子家的小厮走,见小秀才看过来,同样看了回去。
  林安眨了眨眼睛,就跑了回去,拉起猎户的手:“跟我走。”
  张灿奇道:“你拉着他的手做甚?他又不是小孩子!”
  林安:“……走罢。”这都看不懂,他还是什么都不要说了。
  三人进了内堂,刘夫子身边已经围了六个学生,正是今年新考中的秀才和童生。
  刘夫子见三人进来,看到林安时,脸上正要微微一笑,结果就看到了林安和猎户相携的双手,笑容一凝,指了指座椅,就继续和围着他的六名学生说话。
  林安松开猎户的手,和张灿一起,老老实实地给刘夫子磕了个头,这才重新拉着猎户坐在一边。
  刘夫子往这边又扫了一眼,才继续和他们说话。
  那六人都想参加明年的科考。
  刘夫子却道:“蒋凡可去参加举人试,胡桂要差一些,但也可以一试。至于你们四个……托今年的福,明年的院试应当会容易一些,都去都去。”
  六人登时大喜。
  可刘夫子继续道:“你们的功课都差不多了,书院不必再来。我久不在书院,接下来定会很忙,也顾不上你们。你们倒不如各回各家,在家研习功课的好。”
  六人皆不愿意。
  可是刘夫子主意已定:“都回罢。来年如果考中,就不必再回来,去府城寻一家大的书院继续求学。考不中,没有秀才功名的话……只要交得起束脩,夫子这里还是收人的。当然,夫子还是希望,你们六个明年都不要来这里了。”
  众人这才笑开。
  刘夫子也成功将这六人给赶出去门去了。
  林安再次站起身,郑重向刘夫子道谢,谢的是救命之恩。
  刘夫子心安理得的受了,然后就拿到了刘府管家递上来的林安送礼的礼单,
  拧眉道:“怎么送了这么多东西?你哪里来的银子?去抢的么?”还不住的打量秦止,“带着这人去抢的?”
  林安:“……”这分明是赤/裸/裸/的歧视他瘦了吧唧的小弱鸡身材!
  “一部分是前一任县太爷所赠,另一部分,是学生在山上发现一种好物,献给前一任县太爷,然后他给的回礼。”
  林安说罢,刘夫子若有所思,道:“原来是那件东西。这样说来,倒也是你的运气。只是这件事,不可再入其他人耳。”
  林安恭敬称是。
  然后刘夫子就开始考试。四书五经,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等,想到哪考哪。
  林安:“……”他该庆幸这具身体的过目不忘的天赋么?
  张灿:“……”早知道就该和那六个一起走!万一夫子待会考他怎么办?他、他可是早都忘光了!
  秦止端坐一旁,看着小秀才一面苦着脸,一面对答如流,微微一怔。
  他只知道小秀才聪慧,却不知小秀才读过的书那么多,不止局限于科举考试的四书五经,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书籍。
  而刘夫子的提问更是随心所欲,似是丝毫不觉得自己的问题太过奇特,远远超过了普通秀才会读过的书。
  秦止正在想着什么,就听刘夫子忽然问道:“天地分阴阳,男为阳,女为阴,阴阳结合,方为正道。汝以为如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