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一个个都戏精啊

  将范家在京畿地区几个存粮点的所在告知李自成后,郑芝龙的目光就暂时转向了内部
  即将赶到金陵的崇祯帝不说,朝鲜方面的消息也不提,只说是津门,就牵扯到了他极大的精力。
  郑芝龙可不想放弃津门卫的。
  这是一个极好的战略支撑点,一条卫河直通渤海,别说是普通的平地沙船,就是大块头的风帆战舰也能顺利的驶入进来。
  有水路畅通,那俨然就有了坚守此地的基础。
  再一个就是津门卫城的有利地理,其城池位于三岔口西南,西、北、东三面临水,南部和东南部也不是如后世那般一片沃野平原。这时候的津南和津东,那是一处水洼接着一处水洼,一片泥沼接着连着一片泥沼。
  因为地势低,不仅海潮泛滥时会倒卷倒冲,就是卫河一旦多水,也常常淹没两岸。
  从津门卫到渤海入海口足足有六七十里地,却并不见太多的良田,原因就在于此。
  郑芝龙引兵北上途中初见了津门卫的地理地势的时候是大吃一惊,根本没想到现如今的津门与后世的津门差距竟如此之大。
  这般的地理地势,当河水未曾封冻之前,防守御敌简直不要太有利。
  就算是冬季严寒袭来,只要城内屯住着一定数量的兵马,粮食、物质、军需尽数不缺,这里也能变成一个铁打的桥头堡。
  当时郑芝龙心里就生出了这一主意来他要守住这里。
  早期他把钉子放在登莱,而根本就没想过津门,是因为这里离燕京太近,位置太敏感了。可现在呢,那就是天赐良机了。普天下人都挑不出毛病来
  甭管满清什么时候入关,李自成能不能守住燕京城,那都是他的敌人不是郑芝龙是要夺天下的。
  所以啊,他真很有必要在津门卫勾画一通,只要能在这里成功的钉下一根铁钉,那对燕京的牵制力就太大了。都有种天京城外的江南江北大营的感觉了。
  其威胁力,远不是登莱所能比及的。
  现在崇祯皇帝走了,这津门卫城中,他就是老大。那说什么就是什么。何况,依旧留守津门的巡抚冯元飏对郑芝龙的打算举双手支持,郑芝龙在燕京的东大门钉下一颗钉子,那足以牵制李自成的一条胳膊。
  作为大明的漕运中心,津门城内不缺粮食,现在人力也不缺了。不说津门城本来的百姓,就是这阵子随着崇祯帝逃入的大小官员勋贵们的男仆家丁,集结起来,就是一支劳动大军。
  郑芝龙就是这么做的。
  他计划彻底打掉那些个达官显贵们手中的武力,计划着围绕着津门卫城修筑大大小小好几个棱堡,就是津门卫城本身也要接受改造,以来夯实自身的防御力。
  而这可是一项很费劳力和时间的工程。
  说真的,郑芝龙都不觉得李自成与吴三桂、满清分出胜负前的这段时间,有够用的。
  所以,抓紧每一分每一秒,连津门的百姓也齐齐动员起来,那津门储备的粮食做工钱,上工得粮食。进最大的努力去完成郑芝龙的勾勒
  以津门卫城为核心,向西涉及到三角淀,向东要照顾到卫河,向南必须控制南运河,向北则一定要攥紧了北运河。
  也就是说,郑芝龙要把燕京城的命脉大运河给彻底掐断了。
  如此的,鞑子就算进了燕京,甚至还能一路推到江南去,郑芝龙卡住了津门,南面的漕粮远不过来,也够他们难受的了。
  当然,李自成也一样。他要是能真牛气一把,打败了吴三桂和满清也说不定,他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在顺军派来的眼线中,那过了杨村之后,整个津门卫就都变成了一个大工地了。
  郑芝龙似在使人堆建起一个个高土台子,就连津门卫城也不例外,那加固后的城墙示意图,看着就跟个土台子一样,上头竟然还要建起一排排的兵房。
  从来没有接受过西方军事理论的李自成等一班大顺朝人物,对之都满脸懵逼。而多少有些耳闻的陈演又三缄其口,以至于李自成连使人过来交涉一通都没。
  叫郑芝龙是舒舒服服的开启了大建设。
  来不及从大员调运石灰水泥了,郑芝龙用的法子就是荷兰人修筑热兰遮城堡时的旧法子,还适当的减少了糖水,以糯米、蚵壳灰、河砂捣和黏之。壕沟围绕四周,斜坡土堤为台基。
  津门卫城的四门全都改成半月堡,四角也都连上菱形棱堡。
  说真的,只一个津门卫城的改造就很废时间了。还有那么多的城外堡垒,也就是津门卫城中的劳动力丰富,不然,郑芝龙白白勾画的漂亮,也半点用都没有。
  男女老少齐上阵,横竖都有粮米,郑芝龙仗着津门卫的储粮丰富,那是可着劲的糙。
  而城内的百姓也好,城外的百姓也好,对此全都喜不胜喜。
  这么轻易的就能赚到粮食,那可是百年不遇一次的好事啊。只有高门大户的奴仆家丁们是不愿意的。
  津门卫城的粮食很便宜,他们可不稀罕这点工钱。
  可他们的不愿意、不甘心在郑军将士的刀枪面前是不堪一击的。而且他们背后的那些个达官显贵们,也没有一个人替他们吭声的。
  因为这些个人没谁敢得罪郑芝龙。
  后者就是津门卫城的主宰,得罪了郑芝龙,人家只是一个示意,那就短时间里别想出津门卫了。
  对比那样的后果,这些个达官显贵自然就不在乎手下的奴仆家丁们了。
  不看他们为了尽早的抵到金陵,好早早的在朝堂上占据一席之地,连坐海船的危险都不顾了么。
  早前崇祯帝没走的时候可就有很多人叫嚣着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海上风高浪急,危险重重,岂能教天子犯险
  现在呢
  你再听不到谁这样说话了。
  “伯爷放心,这城堡壁厚足有六尺,根基以大青砖铺垫,外壁再以大青砖包墙,上下皆以浆汁粘合,绝对不弱于坚石。”
  在郑芝龙的前面,大批挑着箩筐、推着车子的男男女女沿着铺开的道路往来反复的忙碌着,一些工匠在指挥男丁混合土料,还有男丁则在努力的夯筑堡墙中。场面是热火朝天。
  而站在郑芝龙跟前说话的正是韩霖,他本来不在郑芝龙上京的大军中,但在郑芝龙对津门卫起了心思之后就使人把他从登莱接了过来。
  郑芝龙不可置否,应为他对这个时代的建筑一无所知,一切只能依靠韩霖等人。
  他相信韩霖是不会口出狂言的,再则,荷兰人热兰遮城的坚固与否,郑芝龙也是亲眼目睹过的。
  用被郑芝龙征召的工部官员的话说,这般夯筑堡墙坚固耐用,若不经历兵祸,可历数百年而不隳。
  当然,若是有条件的话,最好还是要加入大量的糖浆、蛋清、豆浆等物制成的粘合剂。但现在这不是没那个条件么。
  作为一个周长九里多的大城,想要在短短时间里就叫它焕然一新,那是不太可能的。
  郑芝龙重点改造的就是城门和城角。而城墙,那都是在有限的加固。在保证原有城墙不会因作用力而崩坏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加厚城墙面儿。并在上头建造兵房,设置一个个半开放的炮垒。横竖乍然一看还是很唬人的。
  而在这津门卫内外防御工事的建造和改建过程中,三批达官显贵也被送去了金陵。但他们走了,他们从京城带来的很多奴仆却都被丢在了津门。
  郑芝龙把这些人是全收揽了下,男男女女都先去工地做工,日后根据表现再说其他的。
  虽然这些个奴仆在知识层面上已经远超过如今这个时代的平均水准了。能在豪门贵地做家仆,可不是简简单单靠一张脸。
  不知道宁娶大家婢,不娶小户女这句话么。
  但郑芝龙也能肯定的是,这些个男男女女全都算上都也寻不出几个老实本分的。一个个的三观都已经与他们曾经的主人重合在一起了,所以,先劳动改造再说。
  而也就是在这个时间里,郑芝豹的消息终于送到了郑芝龙的手中,后者对于沈器远一伙人计划的失败早有心理准备,但看了沈器远他们全部的表现后,郑芝龙还是觉得这有点扯淡。
  但他对郑芝豹在朝鲜的一系列举动还是很赞同的。现在朝鲜当政的君臣,对于他而言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就该叫他们吃一吃教训。
  而至于李自成、吴三桂和满清,很多消息虽然不是郑芝龙能探到的,但只露在表面的这些个往来就不次于一场大戏了。
  李自成接到郑芝龙的消息后,并没一开始就跟吴三桂翻脸,反而还继续准备着自己的登基大典。
  还继续派太监持旨去宣吴三桂快点进京觐见。
  做的好似自己对吴三桂的反义半点没有察觉一样。
  而吴三桂呢,则是一副对大明赤胆忠臣的模样,言语里半点不涉及满清,只言是自己要为皇帝尽忠,为大明效死,所以要跟李自成决一死战。
  然后率军在栾城击败了白广恩和马科二将后,还去信一封给郑芝龙,邀请他与之一同出兵。
  一个个都跟戏精附身了一样,要不是郑芝莞使人告知他,李自成正有援军从晋西源源不断的开来,然后刘芳亮也在登基大典开始前率军抵入京城,让李自成手中的实力大增,郑芝龙都还以为是历史的惯性,让李自成无动于衷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