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正常博物图鉴_分卷阅读_186

  萧肃拿出相册打开,里面贴着石鹏从小到大的照片,从蹒跚学步到长大成人,一开始照片上还有他的父母,后来就只有奶奶和同学了。
  “看来他父母死得很早。”荣锐跟他一起浏览,说,“从七八岁以后就没有合影了。”
  萧肃心下恻然,道:“真是可怜……唔,这里有一张合影,好像是高中毕业照?”
  合影比普通照片大一倍,所以被折叠起来夹在中间,萧肃打开抹平,一眼便看见照片正中的石鹏——十八岁的少年意气风发,身材颀长,站得居然是C位,就在班主任和校领导的旁边。
  “他是班长?”萧肃说,“一般这个位置站的,不是班长就是学委吧?”
  “他本来学习不错,据说是高考失利才落榜的。”荣锐道,“不过96年大学还没开始扩招,那时候录取率非常低,这种小地方,一个学校也不一定能考三五个。”
  “这你也知道?”
  “嗯哼,专门查的。”荣锐指着石鹏身后一个身材魁梧,五官粗粝的男生,“看,这就是马强,他们俩是同班同学。”
  萧肃看着两个气质截然不同的男生,叹道:“瞧他这模样,一看就是个刺儿头。”
  “不然也不会把老婆打流产了。”荣锐道,视线扫过老师另一侧,迟疑道:“唔,这个女生……好像是王桂玉?”
  “哦?”萧肃惊讶地问,“王桂玉?马强的老婆?她跟这俩也是同学?”
  荣锐摇头道:“我不知道,我只是在马强被杀案的卷宗里见过王桂玉的照片,这个女生和她很像,但年轻一些,瘦很多。”
  马强死的时候王桂玉已经三十三岁了,照片里的少女只有十七八岁,这个阶段女人的变化是非常大的,仅凭一张陈旧模糊的老照片,很难确认她们是不是同一个人。
  萧肃翻了翻纸箱子,想看看有没有同学录什么的,却意外地翻到了一本点名册:“这儿有本名册,找一找就知道了。”
  第一页第一个名字就是石鹏,翻到第二页,倒数第二个名字赫然写着“王桂玉”。
  “他们果然是同学!”萧肃惊讶地道,“太巧了吧。”
  “这种小村子,中学就一所,年龄相近的小孩八成都是同学。”荣锐接过点名册翻看,皱眉道,“奇怪的是,石鹏为什么要珍藏这么一份点名册?”
  被他一说,萧肃也觉得不解,按理石老太太临终前嘱咐保存的东西,应该是非常重要的,要说相册还能理解,点名册就有点诡异了。
  难道它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这是什么?”荣锐翻到最后一页,只见点名册的封底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小字。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萧肃念道。
  荣锐接着下一行念:“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这是蒲松龄撰的自勉联。”萧肃说,“石鹏把这句话写在这儿,大概是为了勉励自己吧——这是高三第二学期的点名册,他们那时候应该是总复习阶段。”
  “这不是一个人写的。”荣锐仔细看了看,道,“第一句字迹娟秀,转角圆润,仿佛是女生的笔迹。第二句运笔锋利,更像男生写的。”
  萧肃一看果然如此,再往下,“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一页纸整整齐齐写满了诸如此类激励发奋的诗句,一人一行,仿佛两个相知相依的少年男女互相鼓励,在高考前艰辛的岁月里传递着隐秘的扶持。
  “这个男生的笔迹,应该是石鹏。”萧肃道,“那另一个人会是谁?”
  荣锐往前翻了一页,道:“是这个人。”
  和封底的诗句一样,点名册也是两个人分开填写的,石鹏的对勾画得很大,经常超出格子,另一个人的对勾却画得很小,在格子右下角轻轻巧巧地蛰伏着,仿佛等待春天发芽的小种子。
  “这本点名册,是由两个人轮换保管使用的。”荣锐道,“中学班主任经常会这么安排,让班长和班副早晚轮换点名,互相监督。”
  萧肃的视线扫过那张毕业照,几名老师坐在照片正中的位置,右侧占着石鹏,左侧站着王桂玉。
  那是班长和班副才有资格站的位子。
  令人震惊的真相就这样悄然浮出水面。三十三年前,石鹏、马强和王桂玉曾经在同一个班级读书,石鹏是班长,王桂玉是副班长。
  1996年的乡村,民风保守,两人少年男女情思萌动,却不敢宣诸于口,就通过这样一本点名册,你一句、我一句,给对方写下鼓励的言语。
  那时候,高考几乎是农村少年跳出农门的唯一出路,他们作为全班学习最好的学生,可想而知承受着多么大的压力。
  然而就在这样的压力之下,他们仍旧对对方一往情深,用最朴素、最温暖的方式,传达着只有他们自己能够感受到的,羞涩的表白。
  可惜,石鹏高考发挥失常,错过了改变人生最后的机会。
  一年之后,他在懵懂中被吕志忠设下圈套,变成杀人犯,死在枪口之下。
  而王桂玉,则幸运地考上了大学,在若干年后通过同乡关系进入王长友的建筑公司,成了他的办公室主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