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四十九剑_分卷阅读_332

  坪洲告急!
  柳洲告急!
  数封急报接连送进神京, 让朝廷上下个个绷紧了神经。有那等胆小的, 上了朝更是大气都不敢出,深怕被皇帝责罚。
  皇帝最近的脾气越来越差了, 而坊间的流言却愈演愈烈。根据各地的人马传回的消息, 不止神京一处有小道消息流传, 那些靠近边境的洲府,尤其是坪洲、柳洲等妖兽肆虐之地, 流言更是如蝗虫过境, 将百姓的心啃食得干干净净。
  天子失德啊。
  一定是天子失德!
  否则大夏的大好河山,何至于被糟蹋至此?!百姓何至于流离失所、惨死于妖兽之口?!
  命都快没了, 没有人再去考虑“非议天子”是个什么罪名。他们只听说孤山上有位仙君是真正的尧光帝转世, 只有他才能拯救世人于水火。
  孟七七的大名, 便以这样一种方式,传遍五山十四洲。
  皇帝震怒,不知砸了御书房多少东西。可无论他如何震怒,舆情仍如烽火连天, 直逼神京。
  他杀得了一个人, 杀不了所有人, 更杀不了孟七七。那些门派何曾真正将他这位天子放在眼中,天子天子,不过是天之子,他们却想做那仙人,与天同寿,何其狂妄!?
  又是一日早朝过后, 皇帝沉着脸回到御书房,屏退左右。
  不一会儿,禁军大统领赵海平求见。
  皇帝的声音从门内传出,赵海平推门进去,望见满地的凌乱的书本和花瓶碎片,眸光稍暗。
  皇帝却还端正地坐在椅子上,仿佛对眼前的狼籍毫无所知。他抬眸看着赵海平,脸上无悲无喜,不怒自威,道:“爱卿有何事启奏?”
  赵海平收回心中的叹惋,正色道:“回禀陛下,流言一事微臣已初步查清。流言最初来自后三街,为一群地痞流氓所传,微臣已将人扣押审讯。”
  “可审出什么结果来了?”皇帝问。
  “回陛下,那几人已于今早交代,他们是从吉祥客栈的一位外地散修手中得到的消息,酬金为一百两银子。微臣已着人画出那人画像,正全力搜查。”
  “哦?”皇帝似来了兴致,道:“吉祥客栈,可是孟贤侄住过的那一家?”
  闻言,赵海平心中一紧,暗道果然来了。
  “回陛下,臣认为,此事与孟七七并无关联。一来,把交易地点选在吉祥客栈本就可疑,幕后黑手野心勃勃,岂会犯这等错误?二来,吉祥客栈已名声在外,贵客云集。按照常理,几个地痞流氓是断不可能被放进去的。”
  皇帝专注地看着手中的奏折,闻言没有什么表示,只淡淡地说了一句,“朕知道了。”
  赵海平便安静地候在一旁,等他将奏折看完。于是这一等,便等了足足有半个时辰。
  皇帝叹了口气,放下奏折,语气中带着几丝无奈与疲惫,问:“难道连你也认为我会被外面的流言挑拨吗?”
  皇帝的自称又从“朕”便成了“我”。
  赵海平却仍不敢越界。
  因为地上仍是一片狼籍,因为那一夜防卫司所流的血,如今依旧渗在石缝里。
  “陛下,臣觉得海茶商会极为可疑。臣请陛下准许臣带兵查抄神京四海堂,并传唤季月棠问话。”
  东临书院来头不小,季月棠又拜在了院长门下,是以赵海平特地前来与皇帝打招呼。他知道自己不善言辞,更不会察言观色,所以他只要表现出他的“真”。
  他知道的,皇帝未必不知道。
  他只要实话实话,便仍能得皇帝一分信任。
  果然,皇帝沉吟片刻,道:“那好,此事便交由你去办。”
  赵海平抱拳,“微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说罢,赵海平便要告辞离去。可他万万没想到,就在他转身时,皇帝忽然又把他叫住,道:“你说,朕御驾亲征如何?”
  赵海平心下一凛,回身道:“请陛下三思。”
  皇帝便摆摆手,“去吧去吧,朕只是随口一说。”
  赵海平随即告退,但他走出房门的那一刻,却仍忍不住回头望了一眼满地凌乱。对于皇帝的话,他持怀疑态度。
  可这不是他该操心的。
  当日,他命手下得力将领带兵查抄四海堂,一干人等全部押回大牢候审。而他自己则亲自前往西林书院,动作神速,生怕季月棠跑了。
  禁军的人马已将西林书院团团包围,所有学子被禁止出入,人心惶惶。可当赵海平挎着大刀走进季月棠居住的小院时,却见他仍坐在廊下读书。
  天气渐凉,他身上披着一件月白的袍子,神色宁静。
  许是被赵海平的脚步声惊扰,他抬起头来,却也不恼,问道:“原来是赵将军大驾光临,可有要事?今日身体有恙,请恕学生无法及时行礼。”
  “不用了,我是来带你走的。”赵海平雷厉风行,大手一挥,便有几位禁军上前拿人。
  站在季月棠身后的老仆想要阻拦,却被他挥退。而后他站起身来,拍了拍身上的袍子,微笑道:“请。”
  赵海平心中诧异,没想到此行会这么顺利。季月棠不仅没跑,还十分配合。即便是他被押着离开西林书院,面对众学子疑惑、惊愕、鄙夷的目光,他也没有一丝恼意,仿佛只是出门一趟,很快就会回来。
  赵海平不敢小觑,将人关入大牢后,便叫来萧潇商量对策。
  只是赵海平没有料到的是,他还未从季月棠口中审出什么,次日一早,皇帝便在朝堂上抛下一颗惊雷。
  “朕欲御驾亲征,众卿以为如何?”
  话音落下,文武百官顿时炸了。
  他们不再考虑什么流言蜚语,亦顾不得考虑头顶乌纱,难得地站到一起,提出反对。
  “万万不可啊陛下!”
  “陛下,请陛下三思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