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请我当皇帝 第621节

  第212章 争位
  “魏总兵,那狗官已经剁了,细细地切碎了喂了狗!”魏知友刚刚从从卧室出来,早有士卒上前汇报道。
  “好,如此甚好!”魏知友闻言不由哈哈大笑起来。
  他本是陕西义军“闯将”李自成麾下将领,还保持着早期义军的凶残习性。
  不过当然,乱杀无辜,建银掳掠之事不敢做了,但是架不住他们私下里处置一下让他们痛恨不已的人物。
  比如这岳阳县知县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原本魏知友带领三千士卒从逆沁水而上,通过先前山西巡抚宋统殷以诏安之名“围困”义军的旧县镇。
  这些道路大多数都是当初魏知友跟随“闯将”李自成和“擎天柱”张顺走过,倒也熟悉。
  他一路上翻山越岭三百里,不知吃了多少辛苦,好容易来到了岳阳县境内,结果一头撞上了誓死抵抗的岳阳知县。
  凡事有果必有因,这一个岳阳县城之所以准备如此充分,正是因为当初宋统殷在岳阳县境内“诈称诏安”失败,使得当时的岳阳知县一夜三惊。
  俗话说:不怕贼头就怕贼惦记。这岳阳知县无权无势,也不知送了多少礼,求了多少情,依旧无法调离此地。
  最终只好退而求其次,从此以后齐备武器火铳,日夜操练丁壮、弓手,以防不测。
  魏知友哪里知道这里还有一个“日夜磨刀”的一根筋,顿时撞到了铁板上。
  义军一连攻打了好几天,才把这岳阳县城打下。
  魏知友一则也做不来屠城、劫掠等报复之事,二则也怕张顺的责罚。
  奈何义军士卒翻山越岭、连日苦战,胸中这口恶气如何弥消?
  最终他想了一个“温和”的办法,就是命士卒把岳阳知县砍了以后,剁成肉泥喂狗,一解胸中那口怨气。
  你还别说,这招还真好使,果然只过了一宿,士卒便精神焕发起来。
  魏知友又不是舜王,他才不管那岳阳知县冤不冤。
  只要看到将士用命,士气可用便心满意足了。
  眼见自个完成了“奇袭岳阳”的任务,魏知友就开始盘算着派遣士卒前往平阳方向探查义军动向,准备修整两天等待新的命令。
  说曹操,曹操到。
  就在魏知友刚想到舜王的军令之时,突然有士卒跑进来汇报道:“将军,舜王信使到了。”
  “快快有请!”魏知友闻言一愣,心道:舜王真是料事如神,能掐会算。
  我昨晚刚刚攻下岳阳县城,今早军令就到了。
  不多时有几个士卒牵着几匹大汗淋漓的骏马,两腿打颤的见过魏知友,这才把书信递了上来。
  魏知友打开一看,张顺熟悉的字迹便迎入了眼帘。
  “来将听令,本王命你舍弃岳阳县城,轻装疾行,全力以赴即刻霍州方向进军,不得有误!”
  “如果霍州不能下,则尽快占据要地待援;如果霍州能下,则尽量占领霍州城待援。”
  “明军有骑兵一营,大概两三日后赶到。还请你营人马不惜一切代价,赶在明军骑兵之前到达霍州。三月一十八日。”
  魏知友看了这军令半晌,不由大笑起来。
  “总兵何故发笑?”左右闻言一愣,不由奇怪问道。
  “果然舜王还是信得过本将,但有重要紧急军务,还想着我老魏!”魏知友不由笑眯眯道。
  霍州军情紧急,舜王麾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哪个都不派,反倒派遣我魏知友。
  这意图难道还不明显吗?这分明是舜王要栽培我魏某人!
  当初他投靠张顺的时候,还有几分迫不得已。
  如今见义军气势如虹、势如破竹,那心气自然也就上来了。
  单从义军南路军将帅情况来看,有多少人不是刚刚被舜王擢拔升职?
  南路军主帅洪承畴乃降官也,左帅李信乃逃亡之徒,右帅曹变蛟乃是前明降将。
  更不用说其他李辅臣、赵鲤子、黄朝宣、张先壁一干人等,哪个不受舜王栽培提拔?
  如今让他魏知友疾行一百一十里夺取霍州,难是难了点,不难怎么显出他魏知友的手段?
  他不由高声下令道:“传令全军,携五日之粮,铠甲器械。”
  “其他粗笨辎重一切物件皆不用带,半个时辰后随我出发,奔袭霍州城!”
  “啊?”众人闻言大吃一惊,不由忧心忡忡道,“且不说士卒翻山越岭、连日苦战。”
  “若是只携带五日之粮,到霍州没得吃了,可是如何是好?”
  “怕个鸟甚!本将为一营之主都不担心,你一个小卒操这心做甚!”魏知友不由训斥道。
  “活人还能让尿憋死。如果真个没得吃了,难道我们还不能打下霍州来,抢官仓吗?”
  “这……”众人闻言面面相觑,您是总兵您说了算,要是真个让我们饿了肚子,就休怪我们哗变了。
  众人遂即弃了辎重等粗笨家什,跟着魏知友一路向霍州城奔去。
  且不说魏知友等人如何奔袭,且说那平阳府城刚刚为义军所占,却也恢复了秩序。
  平阳百姓第二天一早起了床,如同寻常一般前去买菜逛街,结果刚巧看到菜市口贴着一纸公告,正围着一群人看公告。
  众人不由好奇得紧,不由纷纷围了上前,只听见有人念道:“兹有原绛州知州雷翀,为人忠厚,治理一方有功,又常捐献俸禄以赈济灾民,堪称‘父母官’是也。”
  “今舜王欲敕令其为平阳知府,希望其再接再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然而有担心耳聋目瞽,为人所蔽。故而公示三日,以听民声。若有对此有异议者,请于三日内告知府衙,特此公示。”
  “哎呦,雷知州升官啦!我就说他是个好官,你看连舜王都这么认为!”那诵读告示之声刚落,果然就有人议论道。
  “哎,知人知面不知心,你这话还是等等再说。你没看到就连舜王也要听取咱们黎民的看法吗?”也有人闻言辩驳道。
  “若我说,要是谁手里有他的小辫子,赶快告知府衙,也强似让一个贪官污吏就职……”
  “你可别胡说,雷知州怎会是那种人?”其他人听了这话,有点不高兴了,也开始反驳道。
  且不说那些升斗小民如何议论纷纷,却早被平阳府一众读书人听到耳朵里。
  “什么?雷翀升任平阳知府!”好多人闻言不由大惊。
  雷翀什么人?
  无论是文章学识,还是德行才华(人脉关系)都不甚出色。
  如果没有意外,绛州知州就是他这辈子所能做到的最大官职了,他何德何能能升任平阳知府?
  “不行,我要去告知府衙,断然不能让这样的幸侫小人担当要职……”早有人咋呼起来。
  “等等,等等,你以什么样的身份去?大明举子?还是大明平阳府通判?”
  平阳府乃山西第一大府,哪怕在全国也是纳税额第二的大府,这个职位如何不让人眼红?
  一听到“舜王”已经准备任命原来的“小人”雷翀担任知府,顿时不知道多少人坐不住了。
  原本他们还安坐在家中,等待“顺贼”礼贤下士,顺便训斥几句“贼寇”,以邀虚名。
  不曾想再这样做下去,那些肥缺要职,都有被那些没有骨气的“贰臣”瓜分殆尽。
  是可忍,孰不可忍!
  国家养士百年,仗义死节就在今日!
  是时候匡扶正义,涤荡腥秽,让舜王殿下知道到底谁才是真是的君子,谁才是真正的小人,谁才是真正的贤臣,谁才是真正的奸佞的时候了!
  第213章 舜典
  就在平阳府城内群情激奋之时,东城外正谊书院亦是高朋满座。
  这正谊书院乃是平阳府府学,在座的都是平阳府内生员。
  原任大明首辅、现任舜王太傅韩爌正正襟危坐在高台上,声音清朗的诵读道:“……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
  四书五经在明代科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五经中的《尚书》在明代乡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世异则事异,如今舜王当政,恐怕《尚书》的地位就要提升了。
  那饱读诗书的韩爌不用人教,也知道这一次受邀书院讲读该讲些什么。
  韩爌讲的便是《尚书》中的《虞书·舜典》一篇。
  讲的人知道自己该讲些什么,听的人自然也心知肚明。
  果然那韩爌刚读了两句,早有生员开口问道:“先生,不知‘正月上日’这句何解?”
  来了,韩爌暗道一句,不由笑道:“大儒马融有云:上日,朔日也。”
  “大儒郑康成亦曰:帝王易代,莫不改正。”
  “尧正建丑,舜正建子。此时未改尧正,故云正月上日。”
  所谓“建丑”乃夏历十二月丑月;“建子”乃夏历十一月子月。
  尧当政之时以十二月为岁首;舜当政以十一月为岁首。
  而后世所谓的正月,肇始轩辕,确定于两汉。
  根据《宋书·礼制》推度:轩辕、高辛、夏后氏、汉皆以十三月为正。
  所谓“十三月”,即是“建寅”夏历一月寅月。
  《白虎通义》云:正朔有三何?本天有三统,谓三微之月也。
  所以十一月、十二月和一月这三个月因为能够选为正朔,故而被称之为“三微之月”。
  在座诸人都是饱读诗书之辈,如何不明白其中含义,哪里还用韩爌饶舌?
  之所以有人如此问询,其实就是试探义军的志向。
  韩爌所谓“尧正建丑,舜正建子。此时未改尧正,故云正月上日”云云,其实就是隐晦的表示“舜王如今称王而不称帝,正如当年舜帝奉尧正一般,未到其时”。
  众生员闻言不由心满意足,纷纷盛赞“舜帝之德”。
  然而就在此时,有人心思更缜密一些,想的更为深远,不由笑道:“请问先生,不知‘受终于文祖’何解?”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