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627节

  这些古籍只剩下了收藏价值,而如今乱世动荡,这点收藏价值都没有了。
  颜钧又说道:“我听大沽来的书商说,东南准备出版明实录了。”
  “啊?”
  佟安这下子彻底震惊了!
  实录是什么?那是皇帝的起居注编著的历史文献,这上面不仅仅记录了帝王的行述,还记录了明廷各种大事。
  其中还包含朝臣对于各种重要问题的讨论,言官御史的重要上书。
  帝王实录是重要的资料,和《永乐大典》一样,普通官员根本接触不到这些档案,而不要说给普通百姓看了。
  就算是前朝的实录也不会出版,毕竟这上面记录的是帝王的日常,就算是前朝皇帝,那也是要维护皇帝的神圣性的。
  东南竟然要出版大明皇帝的实录!?
  杀人诛心啊!
  佟安只想到这么四个字。
  明廷实录上有三个不可触碰的问题,每一个都会造成道德的滑坡,而这三个重要问题都是记录在实录中的。
  一旦这三个重要的问题被公之于众,那对于大明历代先帝的神圣性会造成巨大的伤害,如今皇室的威信也会跌落谷底。
  明廷读书人中所剩无几的爱国之心也会被消磨干净。
  佟安明白为什么当年苏泽入京师,为什么非要带走这些典籍了!
  赶出来了,抱歉抱歉
  第619章 世界是个草台班子
  大明实录上有三个问题,是动摇大明统治威信的重要问题。
  在苏泽穿越前的历史时间线上,万历曾经想要修国史,当时的国史总编纂就是陈以勤之子陈于陛,陈于陛以内阁次辅的身份,兼领国史总编修,在文渊阁附近设史馆编修国史。
  结果是是陈于陛修史不成,国史编修毫无进展,最后陈于陛急病暴毙后,编修国史的事情不了了之。
  之所以国史编修不下去,就是因为这三个问题。
  第一个就是朱棣靖难之役的问题。
  明成祖朱棣起兵的时候,起兵的旗号是靖难,也就是清君侧,但是清君侧到最后怎么建文帝就是失踪了呢?
  然后就是明成祖受让大宝,登基为皇帝,如何定位建文帝的历史地位,一直都是明廷无法回避的问题。
  甚至成祖朱棣的态度也有很大的反复。
  在刚继位的时候,明成祖朱棣的起居注中,还是给建文帝皇帝的待遇的。
  但是随着朱棣老年的时候,他就开始让大臣编造建文帝无道的记录,并且开始篡改明太祖朱元璋的实录,说成是明太祖传位给自己,建文帝不过是伪帝。
  洪武皇帝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朱棣拒绝承认建文帝在位四年,还将建文四年修改为洪武三十五年。
  这种滑稽的事情,留在实录中,对于成祖朱棣的正统性有了巨大的动摇。
  如果是成祖朱棣的继位问题,是动摇了皇族承嗣的正统性,那明英宗两次登基的事情,就是彻底让明廷颜面尽失了。
  明英宗,也就是明堡宗朱祁镇,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中的一系列行为,彻底让皇帝的神圣性粉碎。
  而夺门之变后,明英宗对景泰帝的抹黑,以及对当年拥立景泰帝的于谦等功臣的清算,就算是实录中已经对皇帝的行为做了很多美化,但是依然无法掩盖丑陋的事实。
  景泰帝的问题,也是明实录中的重大问题,英宗甚至让人摸去了景泰帝的实录,但是另外一个问题依然是景泰在位几年实在无法篡改,所以还是被留了下来。
  接下来的问题,动摇了嘉靖以下这一支皇帝血脉的正统性。
  那就是大礼议的问题。
  嘉靖搞大礼议,不仅仅是为了给自己的父亲抬咖,更重要的是确定自己继位的正统性。
  为了给自己的父亲抬咖,嘉靖还给自己没有做过皇帝的父亲搞了一个本纪,炮制了一份实录塞进去。
  而大礼议中的种种辩论,嘉靖赢得也不光彩,只能说当时的辅政大臣太要脸,也没想到年轻的嘉靖如此擅长权术,死死咬住继位问题不放,最后才让大礼议办成了。
  但实际上嘉靖承嗣的是武宗一脉,按照古代礼法应该尊武宗的父亲孝宗为皇考,以小宗入嗣大宗来继承皇位。
  但是如此一来,皇帝的正统性就要受到武宗的遗孀,以及顾命大臣的操纵,嘉靖通过一系列的斗争才确定了自己父亲皇帝的待遇,也坐实了他们这一支的皇位正统性。
  但是包括嘉靖在位期间,大礼议问题一直都有儒家大臣在中存在礼法争议。
  原因也很简单,皇室继承的制度,也关系到普通人家的继承制度。
  你嘉靖所破坏的,不仅仅是皇位继承的问题,而且对整个礼法体系都产生了动摇。
  当年反对嘉靖大礼议的官员,也有不少都是出于公心。
  在如今的保守明廷,礼法制度依然是整个朝廷的基石,团结一系列的保守官员。
  这三个事件,成祖朱棣,英宗朱祁镇,朱厚熜,这些皇室的垃圾事情翻出来,被东南整理成实录出版,必然会动摇整个明廷的正统性。
  正统性这个问题看起来虚无缥缈,但是李成梁如此跋扈,也还要来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
  张居正李春芳也都是厚养皇室,就因为皇室是如今大明各方势力的共存纽带。
  如今李成梁当政,维系满朝文武合作基础也都是皇帝这个符号。
  越是乱世,正统性越是重要,历史上很多王室早已经失去权力,但是依然要举着这个符号号令天下。
  实录上的三个问题,将对于如今大明朝廷造成巨大的打击。
  而明成祖朱棣诛杀方孝孺,明英宗清算于谦,嘉靖迫害三朝老臣杨廷和,也都会让读书人寒心。
  佟安只能感慨一声,东南这一招还真的是釜底抽薪啊。
  颜钧说道: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苏汝霖这次出版实录,就是为了说明一件事。”
  “敢问恩师是什么事?”
  颜钧拿起笔,写下了一个字——“苔”。
  “苔?苔痕上阶绿的苔?”
  颜钧点头说道:
  “是上草下台罢了。”
  “你看着实录,帝王将相,百官公卿,看起来令人生畏。宫禁森严,阁部台省如凌霄洞府一样,普通百姓视之如仙境。可是实际上是什么?大明朝廷也不过是个草台班子罢了。”
  “明成祖起兵的时候,恐怕也没有做皇帝的想法,只是没想到建文帝更草台班子。”
  “夺门之变也是仓促,不过是景泰帝无嗣,大臣投机罢了。”
  “包括大礼议之中,嘉靖惩治百官的办法,也不过是廷仗罢了。逼迫杨廷和的手段,也不过是用皇位虚悬逼迫罢了,和富家人争产有什么区别?”
  “啊?苏汝霖怕是没有这个意思吧?”
  颜钧笃定的说道:“苏汝霖就是这个意思,这是苏汝霖上个月的文章,《政府说》,苏汝霖说的很清楚,东南官府很多决策,也不过是大家商议估摸着做的,很多事情也犯了错误。”
  “制定政策的是人,执行政策的也是人,人都是私信贪欲,也有懒惰贪婪,是个人都会犯错误。”
  “难道因为这政令改了官印,就神圣起来了?”
  “所以苏汝霖一直强调,必须要官府被监督,决策必须要公开,才能杜绝错误,而不是让官吏肆无忌惮的执政。”
  “这个世界哪里不是草台班子呢?所谓王侯将相,都是草台班子的戏子罢了。”
  第620章 果然草台
  从颜钧的住所出来,佟安有些失魂落魄。
  他对明廷的忠诚,很大一部分在于青少年读书的时候的惯性。
  佟安还记得那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诗句,年少时候也曾经梦想过“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被皇帝封侯拜相委以重任。
  儒家读书人就算是不受到重用,也只会苦吟一句“我本一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时局艰难,佟安也没有忘记这些青少年时期的梦想。
  但是颜钧的一句话,彻底打碎了他的想法。
  帝王将相不过是投胎好,高居在庙堂上的庸碌之辈,他们所谓的政治权谋,所谓的阳谋阴谋,其实也就和村里争夺田地差不多。
  佟安想要反驳颜钧的话,可是张开嘴却明白,似乎颜钧说的才是对的。
  远的不说,曾经掌控朝局,廷仗大臣如同打狗,将满朝文武驯服得服服帖帖的嘉靖皇帝,多少功臣功狗都被他一纸诏书下狱,曾经权倾朝野的严嵩严阁老,被一道圣旨丢官罢爵,儿子严世蕃弃市斩首,家产全部没收。
  可是如此精通于权术的皇帝,在苏泽的大军杀入京师的时候,依然仓皇而逃,如同丧家之犬一样。
  在西狩的路上,那些曾经高居于庙堂之上的达官显贵,又有多少死在大字不识一个的丘八之手。
  那曾经震慑群臣的司礼监大太监陈洪,被士兵们围殴打死的时候,讨饶的话是多么的肉麻。
  而如今明廷的政策也是朝令夕改,当年王恭厂爆炸的时候整个顺天府都只能眼看着火药坊燃烧,还是颜钧带领周围的雇工们扑灭的。
  在山东威名赫赫,以一己之力挡住东南的大将军李成梁,执政以后也是失误连连,河南之地丢失,所有人都知道明廷日薄西山了,可现在各派还在争权夺利。
  这些大人物也都是人,当祛魅之后,佟安再看整个明廷,也就是一个草台班子罢了。
  佟安突然明白了苏泽出版《论政府》一文的意义了。
  将官府运行的逻辑告诉所有人,就是为了让百姓知道,那些肉食者也是人,他们也不是万能的。
  肉食者鄙,不能远谋。
  苏泽需要的,不是百年之后将他捧上神坛,将他们当年制定的政策当做金科玉律,而是要告诉大家,很多事情并不是什么深远的谋划,不过是走一步看一步的不得已为之。
  后世需要根据情况不断的改变政策,而不是和大明一样将祖宗之法当做天条,用祖宗之法反对进步和变革。
  佟安对于东南的这位大都督更加肃然起敬。
  等到返回国子监的时候,第二天就赶上了山西新军来招募军官。
  山西新军是最新成立的新军,驻防在山西,防备东南军队从河南杀向山西。
  山西新军的统制官也是李成梁当年的副官,新军总计两个镇,再加上山西原本的团练和边军再组成一个镇,一共组成三镇的新军。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