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502节

  战场上被人称道的品质,不畏强敌的荣誉,最后也会变成更加血腥战场的祭品。
  战争已经发生了改变。
  高务观点头说道:“火器的出现,让合格兵员的范围大大扩展了。”
  “在最早的春秋战国时代,很多兵种只能贵族才能担任,一名合格的战车手,需要大量的训练和投入,那是大都督所说的古典主义时代。”
  “春秋战国时代的战争,崇尚的是荣誉,所以才有了宋襄公的半渡不击。”
  “后人会嘲笑宋襄公的愚蠢,但在那个战争依然是贵族荣誉的时代,宋襄公的行为不过是贵族战争时代的最后的荣光。”
  李言恭点点头。
  高务观又说道:
  “秦汉的合格兵员已经成了良家子,这也才有了后世所说的‘得关中者得天下’,在这个时代打仗是需要自备武器和战马的,只有富裕的自耕富农才能承担一个壮年劳动力出征,而战争的回报是朝廷授予的爵位和田亩。”
  “这是勇气时代,无数秦汉的良家子在战场拼杀,追求的军功和爵位,追求的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李言恭继续点头。
  “魏晋南北朝开始,战争再次发生了变化,自从曹魏的军府制度开始,驱赶职业化的军户上战场,已经成了时代的主流。”
  “曹魏的军府,其实就和我们明廷的军户制度差不多,就是让一部分百姓世代当兵,强迫他们世世代代的在战场上搏杀。”
  “士兵是因为严刑峻法和上司的驱赶上的战场,战争不再给普通人带来勇气和荣誉,普通士兵们开始追逐个人的利益。”
  “隋唐的府兵制度虽然想要复辟秦汉的军功爵位体系,可都是因为府兵制度的崩溃转为募兵。”
  “从这个时候开始,晚唐和宋都变成了募兵的制度,就是朝廷出钱雇佣士兵,通过财政来供养军队。”
  李言恭连忙点头,他家也是有家传兵法的。虽然历史上偶然有波折,但是华夏的军事发展大体上是这个脉络。
  汉代和唐初的军队战斗力强,而且骑兵多,靠的是良家子当兵的军功授田制度。
  但是汉唐的常备军人数,是远少于宋的。
  宋代军队虽然人数多,但是官府雇佣的军队不可能承担战马的消耗,所以只能以步兵为主。
  宋代武备孱弱,但是在军事技术上却是比汉唐要进步的,但是士兵已经从古典主义的精锐职业士兵,变成了通过钱财募集的士兵,这些士兵本身作战意志就不强烈,打仗不过是一份谋生的工作。
  其实在那个时代,南宋能够在蒙古铁蹄鞭挞世界的时候,依然偏安在江南,已经是南宋惊人的财政后勤能力发挥的作用了。
  高务观继续说道:“如今时代不同了。”
  “明初的军户制度已经名存实亡,无论南北都不再使用这种世袭军户的制度了,只能将他们当做维持地方治安的地方军。”
  “军队职业化,是以后的大趋势。”
  李言恭点点头,从苏泽开始起兵的时候,就放弃了历代造反都仪仗的农民军,依靠的就是他一手拉起来的新军。
  高务观说道:“之所以大都督能成就历史上都没有能成就的事业,关键在于武器。”
  李言恭愣了一下问道:“武器?”
  高务观点头说道:“是的,就是武器。”
  “在古典主义战争时代,战争靠的是士兵的个人素质。”
  “健壮的步兵,擅长骑射的骑兵,甚至一名勇武的将领,都是决定战事走向的决定因素。”
  “尤其是在攻城战中,先登营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而先登的奖励也最丰厚的。”
  李言恭点点头,可以说是,在东南崛起之前,甚至在东南平定倭寇的战役中,先登和先锋营的奖励也是最丰厚的。
  但是东南新军对于先入城的奖励就远不如以往的朝代丰厚,甚至可以说是吝啬。
  相反在评定军功的时候,指挥官是否能完成上级规定的任务,才成了考核的重要标准。
  听到高务观这么说,李言恭这才明白过来,东南新军攻城主要靠的是火炮和炸药,自然不会和以往那样奖励丰厚了。
  高务观继续说道:“一把火枪,可以让一个普通人轻松的杀死壮汉。”
  “只需要一段时间的射击训练,就可以让普通人比苦练十年箭术的弓箭手更有杀伤力。”
  “火炮更是可以将用几年甚至几十年才筑成的城墙轰然倒塌。”
  “可为什么大都督和明廷,都没有扩军呢?”
  李言恭愣住了。
  虽然东南新军确实更加精锐,对军官考核培养可以说是相当严苛了,但其实这一次的徐州会战中,第五旅从五千人扩编一万人,只用几个月的时间。
  那些新兵很快就适应了战场,扩军其实根本不是问题。
  如果说东南还有战略优势,所以不进行大规模扩军,那么明廷已经是劣势了,但新军也只维持了三镇。
  野心勃勃的李成梁至今也不过是增加了几千新兵。
  高务观说道:“还是钱和后勤。”
  “一把火枪送到士兵手里,还需要供应铅丸和弹药,还要维护枪管的枪油,这些都需要送到前线每一个士兵的手里。”
  “而一门火炮的维护费用就更高了。”
  “我们东南最轻的一门火炮,都需要两匹马才能拉得动,而在急行军的时候更是需要四匹马。”
  “十二磅这样的火炮,则需要八匹马才可以在野外行动。”
  “这还仅仅是火炮,炮弹和火药还需要额外的运输,每一匹马也需要相应的草料。”
  “在我们东南,一支只有二十门炮的炮兵营,需要配备近百匹马,还需要专门照顾马的马夫。”
  “而明廷的火炮更沉重,需要的战马比我们还多。”
  李言恭做过广西新军的后勤参谋,他当然知道高务观说的还是北方平原作战的情况,如果在广西这种地形复杂,道路条件更差的地方作战,需要的后勤数量还要翻倍。
  李言恭这么一算,更是骇然,东南维持现在规模的军队,也已经烧了这么多钱了。
  这也是东南和明廷,都默契的没有疯狂扩军的原因。
  实在是养不起啊。
  高务观说道:
  “所以我说,战争已经到了非常乏味的时代。”
  “一名杰出的将领,或者能够扭转一场战斗,又或者赢下某一次的战役,但是无法决定战争的最终走势。”
  “决定一场战争输赢的,是谁能够将物资源源不断的送到士兵手上,是谁能够在全面战争中财政不会崩溃,是谁能够挤出更多的物资来投入到战争中。”
  “古典主义时代那种,一场激动人心的战役决定整场战争走向,决定一个国家命运的战争会越来越少了。”
  作为将门子弟,李言恭沉默了,
  高务观的说法,战场不再是代表荣誉的赛场,反而变成了比拼财力的竞卖场。
  士兵的荣誉和挣扎,都只是报表上的一串数字。
  这样的战争确实如同高务观所说的那样,是一个堕落又乏味的时代。
  甚至日后评价一名将领的标准也会发生变化。
  一个总能带来胜利,却消耗巨大的将领会将国家带向毁灭。
  那种能够精细计算得失,在战争中保存实力的将领,则会更受到上层的青睐。
  徐州会战也说明了这一点,这一次的战役没有华丽的骑兵对冲,没有肉身阻挡敌军的铁血人墙,只有阴冷的堑壕和冰冷的铁丝网,只有躲在堑壕中等待敌军炮击结束的火枪手。
  最忙碌的不是前线的士兵,而是在后方统筹安排物资的后勤参谋们。
  而双方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战线却没有挪动分毫。
  这样的战争又是何等的无聊啊。
  高务观拍了拍好友的肩膀说道:
  “就如同大都督说的,战争不再是一门艺术,而是一门技术。”
  “参谋部是一台精密的机器,指挥战争的走向,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这台机器运转的更顺滑。”
  高务观又说道:
  “不过这个时代,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
  “每天都有新的武器出现,我们研究制定的规则,将是指导日后几百年战场的铁则。”
  “我们面对的是前所未有的敌人,这是多么具有挑战的事情?”
  李言恭也振奋起来,高务观说的没错。
  这就和《警世报》上的新年致辞所说的那样,“这个时代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一场决定未来几百年命运的‘大争之世’。”
  能够生活在这样的“大争之世”,可以说是李言恭他们的幸运和不幸了。
  高务观站起来说道:“我要启程了,李兄,这是我给侄子或者侄女的见面礼。”
  说完,高务观从怀里掏出一枚金锁,塞进了李言恭的怀里。
  辞别李府,高务观骑马从南京城北上,前往河南新郑老家,劝说父亲高拱搬来南京。
  新历二年,隆庆二年,(公元1564年),在南京和京师的爆竹声中落下了帷幕。
  新历三年,春,两边都翻开了新的一页。
  南京陆军学院,就在高务观认为,决定未来战争的是后勤的时候,也有人对未来战争还有不同的看法。
  第455章 骑兵还未退场
  陆军学校在过年期间也没怎么休息,等到了元宵前一天的时候,苏泽这才给参加这一次培训的学员们放了三天假。
  李言恭这些日子忙的不得了,又是祭祖又是代表家族走亲访友,也亏得丹芸将这些事情都处理的不错,李言恭一直到了正月十四才算是歇了下来。
  刚歇下来,就有管家通报,熊况带着礼物登门拜访。
  李言恭连忙走到正门,将熊况迎接了进来。
  在熊五的推荐下,熊况接受了情报司的主司职位。
  情报司是一个隶属于大都督府下的军事部门,在这一次的内阁和官制改革中,依然属于军方序列,没有划归到七部五寺二监的体系中。
  情报司的是负责对外情报的,但是由于大明的锦衣卫名声太响,所以在东南也有不少离谱的传言,说情报司是东南的锦衣卫,负责监控整个东南。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