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4章

  而此事对于吴良来说,自然也是一件值得深入探查的秘事。
  ……
  确定了此地的风水格局之后。
  吴良也并未将心中所想全部说于众人,接着又似没事人一般带着大家走进了修建于“太峰”之巅的那座武帝时期修建而成的“太一祠”。
  这座“太一祠”显然也是最近才得到了一次规模不小的修缮。
  彷佛的砖瓦看起来都比较新,墙上、门上与泥塑上的颜料看起来也比较新,就连地上的石板看起来都是铺设不久的新石,这绝对不是一个已经有数百年历史的“太一祠”该有的模样。
  “太一祠”正殿内,供奉的自然便是“太一神”。
  据吴良所知,史书中的“太一神”应是与元气、生水、星宿有关,亦有可能是古楚神系的主神。
  而面前这尊“太一神”泥塑显然已经被完全“东汉化”。
  祂留着与东汉时人一样的发髻,身着东汉改制过的汉服,手中还拿着一只团扇盘腿而坐,看起来就像一个极为亲民的东汉老者,当然,肯定是那种社会地位不低的老者。
  而在祂的座下,一左一右还各有一个做施礼状的童子。
  两名童子亦是身着相同制式的汉服,看起来也与东汉时人相差不多……
  “这……”
  看到这些细节,吴良有理由认为这座“太一祠”已经荒废了很久很久。
  以至于其中供奉的泥塑与建筑结构都受到了极为严重的损坏,以至于此前可能只留下了一个建筑框架,而如今所谓的修缮,应该也与重建相差无几了……
  反正种种细节都足以表明,这里的绝大部分东西都肯定不是武帝时期留存下来的。
  “有才哥哥,此处立有一座功德碑!”
  诸葛亮适时对吴良喊道。
  “功德碑”这种东西,哪怕是吴良所在的后世也有,通常见于各个村镇的一些庙宇和利民工程,因为这些工程时常需要诸多村民一同筹款修建,因此为了表彰与鼓励这些村民的付出,便会在工程旁边立下一座“功德碑”,好教人们知道谁出了力出了钱。
  而在东汉末年,吴良也同样见过不少这样的“功德碑”。
  比如在陈留的时候,王庆曾经监督修建的那座桥旁边便立有一座这样的石碑,其中刻下了某年某月某日,某几个陈留城内的世家各自出钱出粮多少……云云内容。
  那块石碑上还有吴良的名字。
  因为他也曾为那座桥出过力,亲手斩杀了盘踞于河内的“恶蛟”,还用那位差点害了两个孩子性命的“大仙”给那座桥打了生桩,使得那座桥顺利竣工。
  当然,这其实是王庆当时为了讨好吴良,强行添加上去的,也正因为是强行添加,碑上可以刻字的地方已经不多,因此便没有详细记载他“斩蛟”的过程,只能笼统的记为是他亲手为那座桥“奠基”。
  扯得有些远了,言归正传。
  “我瞧瞧?”
  吴良闻言来到那座功德碑前,细细看去立刻便看到了“司马”二字。
  原来这座“太一祠”亦是司马家牵头修缮的,并且人力物力方面都出了大头,而修缮的落款时间则是……
  中平六年七月!
  也就是公元189年。
  吴良此前看的不错,这“太一祠”果真是不久前才修缮的,大约也就五六年前。
  不过……等等!
  看到这个日期,吴良立刻察觉到了问题。
  这不就是丁原驻扎河内温县的时间么?
  也是那时候,吕布才忽然一跃从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主簿”,摇身一变成了文武双全的“飞将”,自此成了丁原的义子……
  这多少有那么点巧合。
  吴良凝神思索。
  司马家的迁坟肯定也是最近几年,再加上牵头修缮这座“太一祠”,与吕布莫名成为“飞将”可能都是同一个时间段。
  这……
  司马家的这些事情与吕布之间不会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牵连吧?
  ……
  子水、母水、太一祠已依次游览了一遍。
  吴良自然也没有了继续留在此山之中的必要,于是便带领众人下了山返回此前马车停靠的地方。
  现在他即将面临另外一个不得不做出抉择的问题:
  是否接受司马世家的邀请?
  如今瓬人军就住在温县城内,司马世家在温县根深蒂固,如今既然注意到了他们并莫名发出了邀请,其实不管他是否接受邀请,都必然进入了司马世家的视线。
  虽然这未必便一定有什么危险,但今后他们的任何行为恐怕都避不开司马世家的监视,这必然将影响到他们的行动。
  最重要的是,吴良现在还不确定司马家与吕布究竟是不是存在什么不为人知的牵连。
  若是真有。
  那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结果也不知是巧合,还是司马世家的人刻意为之。
  吴良等人原路返回,走到那个通往司马世家祖坟的岔路口时,竟不早不晚刚刚好遇上了祭祖归来的司马家众人。
  “让他们先走。”
  吴良知道躲是肯定躲不过去,却也不想表现的太主动,于是便轻声喝住了随行众人,立在原地主动避让,等待司马家的人先过去再说。
  吴良等人才刚刚停下脚步,对面便有一名家仆迎面走了过来,对着吴良等人施礼道:“有礼了,请问诸位可是自平原乐陵而来的吴公子一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