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说了一句于承德听不懂的话语后,灰衣男伸手拿起了那尊铜佛,然后不知他怎么捣弄了一下,佛像的莲花基座便被他打开了。
  在棚内所有人的注视下,男人随后便用两根手指从佛像里掏出来一件古怪的小玩意。
  “唉,芯片泡坏了。”男人说到这里,站起了身,扭头对那个书记员不耐烦地说道:“以后这种事先拎拎清楚再通知情报局,你看我们很闲吗?”
  说到这里,男人把铜佛往随从怀里一扔,然后背着手走人了……
  接下来就更尴尬了。警察,移民局的书记员,于承德三方大眼瞪小眼一会后,两个警察先是干笑一声,然后留下一句场面话后就拿起那把军刺和口供转身走人了:“老吴,这件军品我们回头交给军方。”
  姓吴的书记员现在是最尴尬的:原本以为发现了一伙奸细,然而这件事最终被情报局的大佬鉴定为小题大做……这就算落下不是了。
  尴尬地挠了挠头后,这位三十来岁的老吴先是用眼神示意同伙给嫌疑人解开手铐,然后他没好气地对于承德说道:“军刺和铜佛都是军品,必须予以没收。金锭会按规定折算成银价后开存折给你。”
  于承德这时候哪里还敢纠缠这些财物,他一边揉着手腕,一边没口子地点头赔罪:“是小的瞎眼,不合动了老爷们的财物。如今物归原主,也是一件美事,美事。”
  “混账东西,你当这里是大明吗?谁稀罕你那点破钱!”吴书记员今天倒霉被长官训了两句,这会终于把火气发在了罪魁于承德身上:“你这个藏东西的混蛋,害老子挨批,滚出去……小王,先带他去开存折。”
  “是!”
  第262节 工分券和货币政策
  埕尾村的移民们在增加了一道“白日惊魂”的剧目后,再一次开始了搜捡程序。而于承德同志则在书记员当面称量那些黄金后,得到了一张“存折”。
  像于承德这种人,其实移民局见过太多了。现如今从海对岸自发跑来的移民越来越多,这些人虽说绝大部分都是连船资都需要穿越国垫付的穷鬼,但是身怀巨款的人同样也是有的,只是数量很少罢了。
  当然了,这里所谓的“移民”,指得是在穿越国办了身份证,改换了国籍,剃了发,被穿越众彻底控制的人。
  至于那些带着大笔银子来赤崁做生意的掌柜们,这些人现在只能办个暂住证和工商执照了事——他们不算穿越国的臣民,只是大陆上的豪商和缙绅们派来的打工仔。
  ……
  于承德在几张表格上按下了手印和指纹后,领到了一本硬纸存折。与此同时他被告知:存折是专人专用,大额提现之前必须要填写申请表,说明缘由才可以。
  书记员说的这些东西于承德一概不懂。在他看来,所谓的存折无外是本地官府印发的宝钞,是变着花儿骗穷人的玩意。
  好在他现在心情还是不错的。尽管一波三折,但他到底还是把大伙带上了活路,这才是最重要的。至于那些宝钞什么的,在于承德朴素的观念中:自家捞了官府的财物后又自投罗网,没被下大狱已经是缴天之幸了,再不能多事。
  除了存折之外,于承德还得到了一沓“钞票”。
  ……
  现如今在这边流通的钞票,是从早期的工分券演变而来的。
  最早来大员创业的时候,穿越众给手下发的是白纸。当时条件艰苦,工分劵是用杭州买来的白纸裁成小条做成的,上面加盖了王理国和财物部的印章。
  到后来窑区基地开张以后,有了硫酸和木焦油,简单的硬纸和油墨就被造了出来。从那以后一直到现在,大小类似于后世粮票的工分券就承担了穿越国第一套法定货币的作用。
  这套货币是相当简陋的:票面上既没有发行单位,也没有什么防伪标记,只有正反面分别用阿拉伯数字和汉字大写的面额数字。
  当然了,用油墨套色印刷的字体本身,就是最大的防伪标记。别看这种图案粗陋得和后世的冥币一样,但是在17世纪,这种技术是就是天顶星科技,没人能仿造。
  另外,工分券的纸张质量也是一直在提高的。从早期的土产纸到中期的普通纸,再到现在的钞票专用纸,随着窑区基地的日益强大,现如今的工分券除了印刷图案依旧简陋外,单从纸张质量来说,已经和后世的正规粮票没什么区别了。
  肩负着流通钞票功能的工分券一套九张,有三种面值:元角分各自都是1,2,5,最大面额是5元。
  这里的“元角分”对应的是大明的“两钱分”。
  按照设计规划,一元工分券可以兑换库平银七钱二分,成色为百分之八十九的银锭——这个兑换比例在后世是人们耳熟能详的银元标准含银比例。
  而之所以现在穿越国还在用银锭,主要原因是银元的图案这些还没定下来。不过这个问题马上就会解决——最迟不过11月11号新皇登基那天,发新币,废两改元这些都是题中应有之意。
  ……
  工分券锚定的是财政部存在皇城地下室里的贵金属。这些贵金属包括曹川不时从后世带来的925白银,穿越众从各地商人,特别是日本人那里贸易来的黄金和白银,还有就是从大员移民手中强制兑换的金银。
  由于有戒指的存在,所以穿越势力从理论上讲是不会破产的。但是925白银毕竟不能当饭吃,一个势力在政治,科技,经济,军事方面的发展和强大,才是最根本的东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