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2章

  陛下,您还有所不知吧,内务府今年到期兑付的债券份额,就有700万两银子,这还没有算上相应利息。”
  “臣附议。”
  钱肃乐紧随其后道:“内务府现在做的事情,不单单涉足军工产业、造船业,还牵扯到众多的产业。
  臣等一直都在努力的维系,这种脆弱的收支平衡。
  并非是臣等向陛下诉苦。
  实则是现在的内务府,根本就无法承受这种压力,如果陛下真要这般做,那会影响到内务府既定的谋划部署。”
  内务府的差事和职权,真不是一般人能做的,压力之大,唯有内务府所辖职官,心里最为清楚。
  “都讲完了?”
  崇祯皇帝倚靠在龙椅上,看向黄道周、钱肃乐他们,淡笑道:“诸卿讲的这些情况,朕心中是清楚的,不过事情还是要办的。
  今后的一个时期内,国朝针对军队换装、水师建设,会区别于过去那种模式,国库要拿出相应的银子,到各处进行采买。
  眼下是内务府要承受压力,可只要能承受住眼前压力,今后这个压力,就转移到外朝有司了。
  与此同时,尽快筹建和发展军工产业、造船业,固然说前期压力很大。
  可真等到这些产业发展起来,是能对外承接各项订单的。
  就像北方沿海的诸造船厂,除了承接现有水师所需订单外,还能承接民间需求的各类海船吧?
  这里面的利润有多高,不必朕过多赘言,诸卿心里都清楚吧?
  压力谁都有,倘若没有压力,那要朝廷何用?要内务府何用?
  所以说内务府要做的,是怎样顶住压力,确保内帑不崩盘的前提,将朕强调的这些事情,尽快的拟定一个章程,真正的落实下来。”
  大明过去欠的历史账,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崇祯皇帝想要扭转大明困局,就必须要顶着压力,稳扎稳打的向前迈进。
  只是这个承受的压力过重,使得崇祯皇帝必须要进行量化,像内务府、军机处这些衙署,都必须扛起相应的压力。
  倘若连这些压力都扛不起来,那崇祯皇帝要这些衙署何用?
  话都讲到这份上了。
  钱肃乐、黄道周他们,也知道继续说下去,没有任何的意义,纷纷表明态度,会尽快拟定一份合理的章程。
  大明现阶段的中枢运转,在很多人的眼里,看起来是很混乱的,相应的职权和差事,都分的很开。
  不过崇祯皇帝用起来却很顺手,哪件事情要让哪处衙署承办,崇祯皇帝根本就不用多想,本能的就能做出选择。
  ……
  “毕卿啊,现在国库的财政收支,相较于先前的情况是有所好转。”崇祯皇帝负手前行,走在乾清宫的御道上,对随驾的毕自严说道。
  “不过相应的来说,当前国朝面临的处境,和先前相比也变得复杂不少,特别是军费预算一事,是解决军队弊政的关键所在。
  朕也清楚,卿家这个财相做起来,承受着很大的压力,特别是盐政整改以来,这一情况就更加突显了。”
  “陛下是想让军机处这边,提出的军费预算份额,能够酌情再增加一些?”毕自严想了想,对崇祯皇帝说道。
  “不错。”
  崇祯皇帝点头道:“朕就是这个意思,军费预算要酌情增加些,有很多事情做起来,不像卿家所看到的那般简单。
  军机处这边,需要增加一些军费预算,以确保朕做的部分决断,能不受银子所累,而出现贻误的情况。
  朕也清楚,这样一来会给卿家增添很多负担,可是有些事情必须要做,朕希望卿家能够理解。”
  唉~
  毕自严心里轻叹一声,感受到很大的压力。
  崇祯皇帝的这番话,让毕自严明白一个道理,这并非是商榷,而是决断。
  军费预算这件事情,从军机处提出以来,就在朝野间引起很大争议。
  如果说在这个时候,他选择倾向于酌情增加,那对外界传导的一种讯息,就是极其强烈的存在。
  “陛下,臣只能挪100万银元。”
  毕自严想了想,向崇祯皇帝作揖道:“再多就真的没有了,现在盐政整改一事,已到了关键时期,如果能再缓几个月,臣能挪300万银元,可现在只有这般多。”
  “那就先挪100万。”
  崇祯皇帝微微一笑道:“等事后再挪300万,这件事情就这般等了,对卿家的能力,朕还是放心的。”
  毕自严:“……”
  对崇祯皇帝的这种态度,毕自严真不知该说些什么,这样一来,对他们户部的压力,会相应的增加很多,可现在所处的境遇,倘若不主动承受这些压力,根本就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毕竟当今天子有着各种办法,叫他们最终承受这些压力。
  第八十五章 内修文德,外治武备(2)
  回顾原有时间线上,为何崇祯皇帝愈发的勤政克己,凡事都亲力亲为,大明的国运却愈发凋零?
  根源就出在制度上,出在人身上。
  所有事情都想管,所有事情都想做,可是将过重的压力,都集中在一人身上,可驱使的实干派,不是被坑死,就是被杀害,要么被逼走,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愈发的离心离德,欺上压下愈发严重,继而导致大明社稷倾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