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4章

  走在御花园内,朱棣挥挥手,示意康宁不用跟着,两君臣来到一座凉亭,朱棣负手站在边缘的假山石头上,看着池中莲叶下的游鱼,“其实这段时间朕一直在想,打下中南半岛后应该要如何治理,元朝的前车之鉴犹在眼前。”
  黄昏理解朱棣的这种心态。
  一个封建王朝要治理上千万平方公里的面积的话,难度不是一般的大,这考验的不仅是中央集权制,也考验了君王的能力。
  曾经的苏联就是例子。
  但是局势已经发展成这样,打了中南半岛不治理的话毫无意义。
  想到这黄昏叹道:“微臣知道陛下的担心,中南半岛距离我大明确实有点远,陛下的后人稍微能力差一点,中南半岛就可能成为尾大不掉的顽疾,所以微臣的计划之中,从来没有将澜沧和吴哥、占城、大城纳入疆域。”
  朱棣讶然,“什么意思?不在那边设立布政司?”
  黄昏摇头,“也要设立,但归根到底,还是扶持傀儡政权。我们需要的不是中南半岛的政权,而是他们的资源,抓住这个主要矛盾,问题就比较好解决了。”
  朱棣不解,“这和附属国有什么差别?”
  黄昏沉吟了一阵,“有差别的,附属国只是朝贡而已,但朝贡那点东西哪能满足我大明发展的需求,我们需要的尽可能是获得他们都矿产、农业资源和人口红利。”
  顿了一下,“其实微臣有一个新词汇来形容这种操作:殖民。”
  朱棣来了兴趣,“你说说看。”
  黄昏笑道:“其实很简单,打下中南半岛后,扶植傀儡政权,让它们自理政事,我大明在那边设立布政司级别的官府机构,并且驻扎军队帮助稳定局势,同时,采用惠民政策,将中南半岛的百姓视作我大明百姓,只要百姓的生活好起来了,那么中南半岛的阴谋家就不会得到民心,然后我们再利用中南半岛的资源发展国内,只要我们能对中南半岛行成经济、军事和科技……嗯,科技这个词有点难以解释,简单点说,就是技术。只要我们在这三个区域的水平远超中南半岛,那就能保持中南半岛的稳定,同时我们要优化移民政策,尽可能是搜刮当地的人才。”
  继续道:“这是个极其复杂的局面,需要详化每一步的操作,简而言之,我们要把中南半岛当做自家的后花园来经营。”
  只要大明继续在工业和科技上领先,中南半岛就会一直是殖民地。
  想了想,“其实微臣还有个想法:文化同化。只要我们能够用数十上百年的时间,来同化中南半岛,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了。”
  这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文化同化!
  而要在中南半岛文化同化,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你首先得让中南半岛的百姓有书可读,这样才有机会文化同化。
  朱棣微微颔首,“朕再思考思考罢。”
  这些事情其实哪是一对君臣三言两语能解决的,需要满堂的臣子经历无数次大小朝会商议,再不断细化政策,最后去施行。
  黄昏也不再说。
  反正教育改革的事情,局势会逼得朱棣让步,按照朱棣的尿性,打下来的江山,哪有可能让它白白跑走的可能。
  朱棣又问道:“长平布政司那边,你打算什么时候去?”
  黄昏想了想,“应天这边还有事情没有处理好,大概还需要一个月左右,微臣争取在大雪封路之前,抵达长平布政司罢。”
  朱棣颔首,“好。”
  沉默了一阵,“姚少师在澜沧那边,帮助刘宁然和于谦处理当地政事,朕倒是不担心,不过中南半岛的战事,朕深恐夜长梦多,所以打算增兵,你觉得如何?”
  黄昏想了想,“兵部那边是不是招募了神机营?军器院那边配上了相应的火器了吗,这支神机营组建成型了?”
  朱棣笑道:“组建起来了,五万人,军器院那边没少抱怨,毕竟钢铁有点跟不上,他们也吃力,朕也不怪他们,没办法,咱们现在的需求实在是太大,按照这个局势下,朕不得不专门成立一个部门,来统筹铜铁矿的开采和冶炼了。”
  需求量实在是太大了。
  黄昏笑道:“陛下,早就该这样了,现在只是打中南半岛,以后还有其他地方,都需要大量的火器,而且微臣早就说过,我大明雄师要逐步逐步的淘汰所有的刀剑枪戟,大明雄师百万,理应全部配备火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其他国家行成军事上的碾压优势。”
  不仅要配备火铳,还要不断的升级、改良、换代。
  大明应该率先进入热武器时代。
  朱棣点头,“话说这么说,可若是如此,铜铁矿的需求将是无比巨大的,但是从中南半岛运铜铁矿回来,成本也是巨大的,得不偿失。”
  黄昏呵呵一乐,“陛下,再给微臣三五年时间,等蒸汽机研发出来,有了火车之后,国外的资源运回国内,将不再是问题——不过当下,我们还是可以折衷一下,在当地开采再在当地冶炼,然后利用大船走海路运回到国内来。”
  朱棣眼睛一亮,“就在当地冶炼?”
  这是个不错的主意。
  黄昏笑道:“当然,这样一来,我们也能利用当地的人力,当然,这个人力不能采用徭役的方式,而是发放工资的那种,也算是给当地战后恢复经济,同时安稳民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