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4章

  对此赵三郎是颇为郁闷的,他原还觉得告密挺成功的,知府大人一定会重用他来着,哪成想大哥能狠心捐出半副身家去,他那点子功绩根本显不出来了。
  他到底也没有秦二的本事,还是灰溜溜的继续听大哥差遣了。
  沈瑞对于这些捐赠照单全收,他这边要重新打造登州府,需要银子的地方还多着。
  尤其是,他接到了莱州知府李的书信,说鲁南大批流民竟然往登莱过来了。
  这二年鲁西鲁北平原地带受天灾最为严重,而鲁南,更多的是匪乱造成的罗克敌高文虎就是被派去鲁南剿匪的。
  登莱两州山地多,行路难,而相比济南府青州府,登莱也远称不上富裕,流民不过求口饭吃,如何还会往苦地方去,因此这两府大批流民是很少见的。
  当胶州、高密两县向府衙报有大批流民时,李十分惊讶,但是想到青州府知府荣节是焦芳门下,又探听说青州各县禁闭城门,不许流民入城、驱赶流民等等,李也无奈了。
  虽是气恼,却也本着爱民之心极力安抚流民,筹措赈灾物资。
  怎料流民竟不停歇,得了口粮还继续往登州境内进发。
  还有流民口称登州知府白花花的米面发给没受灾的百姓,他们这些受灾的反倒没饭吃,没这个道理,要去登州把他们的粮食要回来。
  李不由大惊,连忙修书给沈瑞,让他多加提防。
  沈瑞早在京里就经历过山西灾民被鼓动上京的事,心知必定是有人在背后给他添堵,但也并不惧怕。
  登州府的建设刚刚拉开帷幕,正是缺劳力的时候,以工代赈刚刚好。
  当然,前提也是得将那些煽风点火之人揪出来,稳定住大部分流民,免得他们生事。
  沈瑞这边紧急布置八仙驿站各处,留意流民动向,又行文给与莱州相邻的招远县、莱阳县,让两地先一步做好接引流民的准备。
  而登州府城里,虽目前看起来风向彻底倒向沈瑞这边,诸大族富户俯首,但也要随时防着有人居心叵测煽动本地百姓情绪。
  毕竟以工代赈是让流民做工,虽然那些苦累活计就是给登州百姓了普通百姓也未必肯做,但交给流民,仍是会让百姓觉得自家“工作被抢”,产生抵触情绪。
  而且那些米粮,大户们捐给预备仓、捐给积善堂,都是造福登州百姓的旗号,就连给乡下建朱子社仓都会让城内百姓不满,更别说外来的流民要吃这口饭,更像在从登州百姓口中抢粮一样。
  沈瑞与幕僚商量之后,便筹措在积善堂内分门别类建功德碑,打出“建设新登州”的口号,单独设置账户,某类捐款专为登州工程花用,尤其是利民、便民工程比如修桥铺路、河道清淤,又比如建设水利。
  而某类捐款及米粮捐赠等,立个福利账户,专门为登州户籍的百姓发些生活物资福利之类的,诸如城内的社仓所借养的鸡鸭,便从这里走账。
  专款专用,且每年都会账目公开,张榜于各坊各街,接受百姓监督。
  将专款圈出,也好区别于日后赈济流民的银两,免得登州百姓觉得动了自家东西。
  为此府衙还准备专门举行一个小小立碑仪式,广而告之登州百姓,加深一下大家印象。
  没特地寻黄道吉日,不过却也请了就近两个县黄县、福山县知县来观礼。
  没成想,就在仪式的前一日,魏员外的遗孀忽然带着幼子,跑来积善堂大门前悬梁自尽……
  第六百五十九章 田月桑时(七)
  江河湖海又没有盖儿,耗子药也不限购,一个人若是真心想寻死,悄没声赴黄泉的法子多了。
  像魏员外遗孀魏陈氏这样的,专选大白天街上正热闹的时候,一身重孝领着稚儿,往车水马龙的积善堂门前一站,当着满街百姓的面儿要悬梁自尽,这样若能死得成那就怪了。
  百姓总是淳朴善良者居多,不少人都赶过去拦阻相劝,又有人问及缘由。
  那魏陈氏只掩面哭着先夫,口口声声先夫名姓就在那功德碑上,然做了好事却不得福报,自家被冤枉,先夫被逼横死,自己孤儿寡母被撵出家门云云。
  积善堂在城北,魏家在城南,相距甚远,这世道富贵人家女眷又不会抛头露面,因而没有百姓认出这是哪家的妇人来。
  听她说得凄凉,孤儿寡母披麻戴孝的也甚可怜,好人没得好报又是坊间顶爱议论的戏码,普通百姓不免动了恻隐之心,纷纷说起自己亲戚街坊或听来的旁人家不平事,这围观者也就越来越多。
  府城因建社仓而重新划分了片区,每区都有登州卫戚佥事手下一名百户负责治安,安排专门的兵卒差役日常轮值巡逻。
  积善堂在城隍庙附近,这边本就是巡逻重点,人群一聚拢起来,那边巡卒很快就赶了过来。
  先前有粮铺闹事、饷仓领米这两桩事,这些日子巡逻十分严格,街面上那些小偷小摸、借酒闹事的人被巡卒抓了不少去,都按照犯事严重程度分送去海边儿挖沙或是城外修驿路。
  城内治安情况登时大好,百姓们对巡卒的态度也变得又敬又畏,更是懂得了“不许干扰执法”的规矩。
  因此一见巡卒们过来,围观百姓便即麻利的散开了去,只远远的站着看热闹,也不往前搭话了。
  那魏陈氏原还在那边声泪俱下,说些煽动群众的话,忽见大家散得飞快,不由呆了一呆,一时竟不知说什么好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