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依旧没有改口,徐氏有些意外,看了沈瑞一眼,却也松了一口气,不是担心沈瑞去“收服”家中管事,而是担心他身不得冬喜嫁人……
  第二百三十八章 天作之合(一)
  同沈宅三路五进相比,杨宅要小的多,不过是四进院。
  说起来,杨家根基浅,算上杨廷和家族中兴不过是两代为官,沈家从沈度兄弟算起来,已经六代累世出仕,到底不一样。
  朝中文官中,南人占主流,北人稍弱之,出身蜀地的并不多。不过也正因为如此,蜀地出身的官员“乡谊”更加深厚,在京的蜀籍官员更加抱团,蜀地官员彼此结亲的也多。
  想要与杨家结亲的人家不是一个两个,今日到杨宅来吃酒的人家,就有杨家姻亲。盯着杨家长女,想要亲上加亲的,不是一家两家。
  只是因杨恬年纪又小,前几年杨家又没有主母,加上大家品级都不高,才没有人开口。没想到,杨家会同沈家联姻。
  即便有人不忿,也不得不承认,杨家这门亲事极好,不是他们能比得上的。
  这日,是沈杨两家定亲的日子,杨宅里热闹非常。
  京城是“首善之地”,定婚彩礼的多寡,都是持之以礼,并不像江南地区那样“彩礼”变“财礼”,双方还需要讨价还价,财礼的轻重都成为议亲的条件甚至首要条件。
  不过彩礼是放大定的时候过,定亲的时候是放小定,主要是互换“龙凤贴”。
  出面去杨家给杨恬插戴的是徐氏,随之过来的女眷是郭氏与瑛大奶奶、珹大奶奶;过来换帖的男性尊亲是三老爷与杨镇。
  冬喜穿着与红云同样式的青色小袄,手中托了锦盒,随侍在徐氏身后。
  一干人等到了沈家,三老爷与杨镇被迎到前厅,女眷则都迎到二门。
  俞氏带了几个妇人,亲自在二门相迎,将徐氏等人迎进内宅。
  到了上房,俞氏便给大家做了介绍。杨廷和虽兄弟侄儿不少,可都在蜀地读书,在京的只有弘治十二年中进士的杨廷仪一家。今日过来的女眷,就有杨廷仪之妻,还有俞氏的娘家亲眷,剩下就是近亲的“同乡”、“同年”家的女眷,品级都不算高。
  徐氏是尚书夫人,身份最高,又是杨恬的准婆婆,被请到上座,大家自然众星捧月一般。
  徐氏客客气气地应对了一会儿,就到了吉时,穿戴一新的杨恬被养娘、婢子簇拥出来。
  又有婢子出来,在徐氏面前摆了锦垫。
  俞氏起身,迎上前去,亲自扶了杨恬过来。
  杨恬对着徐氏行了叩拜之礼,徐氏含笑受了,起身扶了杨恬起身。
  冬喜在旁开了锦盒,里面是今日“插戴”用的首饰,共有四样,衔珠钗一对,金镶羊脂玉手镯一对,掐丝金白玉葫芦耳坠一对,同心金指环一对。
  冬喜神色不变地侍立在旁,看着徐氏给杨恬插戴,心中却是惊讶不已。
  杨恬身量不高,看着更像是七、八岁大的女童。
  虽说之前冬喜就晓得杨家小娘子比自家二哥要小四岁,可也没想到她会长得这么小。不说同京中少女相比,就是与同龄的江南女子相比,杨家小娘子都要显得秀气。
  跟个孩子似的。
  冬喜心中,隐隐地有些失望。
  沈瑞已经跟她透了话,让她开始预备嫁妆,年后就寻个好日子,让她与长寿成亲。到时她就卸了九如居的差事,去徐氏身边做管事媳妇。
  冬喜本以为沈瑞同意柳芽的胡闹,是因上次来杨家没看到杨恬,借着她的眼睛仔细看看的。
  她本想着杨恬即便年岁小,可身为长女,肯定与同自家二哥似的“少年老成”,可这看起来与寻常女童并无什么不同。
  想到这里,她又看了眼徐氏。
  在她心中,最佩服的人本是郭氏,后来进京,就成了徐氏。她本以为徐氏亲自挑的媳妇,肯定品格也像徐氏,可这看起来却不像,真让人不放心……
  ……
  沈宅,客厅。
  大老爷是职官,即便是今日这样的好日子,需要去衙门点了卯再回来。三老爷又去了杨家,现下随沈瑞招呼客人的是几位族兄,除了随三老爷去了杨家的沈瑛,沈珹与沈琦、沈全都在。
  沈理虽也携妻而至,却只是坐在客人堆里,没有同沈瑞一道待客。
  沈瑞穿着新衣服,接受着众人的恭喜,心里却半点不欢喜。
  虽说对于二房与沈理“分道扬镳”之事,他早有准备,可没想到来的这么早,而且又是沈理一方主动提及。
  他进京之前,虽受沈理与郭氏照顾,可因守孝的缘故,实际上还是在沈理身边的时间长。
  因他壳子里是成人,对于沈理这位族兄做不得敬若“父兄”;可实际上,沈理对他是掏心窝子的好,当成亲弟弟似的待,关爱教导起来,连亲生骨肉都靠后。
  若非如此,也不会引得谢氏不满。
  沈瑞受了谢氏的脸色,却没有想着还回去,也是因这个缘故。对于沈理对他的关爱,他在享受的同时,也觉得心虚。
  对于那一庄一宅,沈瑞心里并不打算要,可还是收下来,并非是因贪财,而是想要让沈理心安些。
  沈家几房出仕子弟,除了沈理之外,都以二房为主心骨。
  沈理决定疏远二房,以后与其他房头也不会再亲近,说不得还要被人误解。就是御史,闻风而动,说不得也会盯上沈理。等到各位阁老争斗升级时,说不得沈理与沈瑞的关系还要被人拿出来说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