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8章

  听她提起赵德柱,赵亮心中忽然一揪,神色也黯淡下来,沉默着没有吭声。小雅察觉他的情绪不太对,略一琢磨,就猜到他肯定是因为父亲生死未卜而感到忧心难过,于是忍不住宽慰道:“亮子,你也别想太多了。那个无往之境的光泉绝非我们所能理解的认知范畴,因此也就不能轻易去判断老爸究竟是身处险境,还是另有什么奇遇机缘。”
  赵亮轻轻叹了一声:“唉,我也知道胡思乱想没什么用,可他毕竟是我的亲生父亲,他下落不明,我心里总感觉很难受的。而且他对我和妈妈再怎么不好,关键时刻也还是为了救我才被烛龙撞进了光之泉。”
  赵亮略微顿了顿,仿佛下了很大决心似的,自言自语道:“我一定要想办法把他救回来!”
  第五百八十八章 国乱思良将
  公元前260年,七月。
  在经历了连番惨痛败仗之后,驻守长平前线的赵国军队,夜以继日,拼命筑起了连绵的围墙和工事,龟缩在营垒之中不敢再主动应战。
  秦国军队则是得势不饶人,他们在大将王龁的指挥下,又一次发起了大规模的强攻,十多天的时间,便连续冲破赵军数座壁垒,并斩杀了包括赵军副元帅安国侯孟彻在内的多名赵国将领。
  不过,饶是秦军勇猛异常,接连得手,可是在赵国老将军廉颇的周密部署之下,他们并没有能够继续扩大战果,如愿以偿的击溃那些拼命死守铁桶阵的赵国大军。
  相反的,由于是主攻的一方,秦军将士的战损伤亡数量其实比赵军更多,再加上长平地区远离秦国本土,所以无论是伤员的救治还是物资的补给,都给秦军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而且,这种压力还在与日俱增,不断放大,最终成为了悬在秦国君臣心中的一块巨石。
  要知道,战争一旦这样无休无止的拖下去,最先垮掉的绝对不是连吃败仗的赵国,而是表面占尽上风,实则危机四伏的秦国。
  姑且先不说数十万秦军劳师远征,几年时间造成了天文数字般的国力损耗,以至于战争正在逐步将秦国拖入到可怖的深渊之中,光是一直在旁边看热闹的另外五国,已经逐渐露出了一副蠢蠢欲动的死样子,着实让秦昭襄王如坐针毡、寝食难安。
  所以,尽快搞定赵军,尽快拿下长平,尽管把主力部队撤回国内安全地带,已经成为了秦国国君最为关心的事情。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秦王连番催促王龁加紧攻势,玩儿命狂攻赵军的阵线,寻机决战。然而可惜的是,王龁虽猛,奈何廉颇就跟个老乌龟似的,坚决躲在壳子里,死活就是不肯出来,直把秦国的好汉们气得想吐血。
  所谓“国乱思良将”,长平之战打成了浆糊仗,憋屈难耐的秦王终于想起了自己手中的无敌王牌——秦国第一名将、号称当世战神的白起。
  白起,秦国白氏,郿邑人。他出身平民家庭,少时从军,因为英勇善战、屡立功劳,进而从普通士兵逐级提升,伍长、什长、百夫长,一路干到了秦军主将的位置。
  秦昭襄王十三年,也就是公元前294年,白起担任秦国左庶长,领兵攻占了韩国的新城。
  秦昭襄王十四年,韩魏两国联军大举集结,扼守在崤山与函谷关外,以阻止秦军东进。秦国当时的丞相魏冉,大力推荐白起担任主将,出兵攻打韩、魏二国。白起上任之后,力排众议,采用避实击虚、先弱后强的战法,将秦军主力军绕至韩魏联军后方,多次击破联军的小股兵马以及留守二线的辎重部队,逐渐将韩魏庞大的联军主力分割包围于伊阙地区。最终,秦军瞅准时机,突然发起猛烈反击,彻底消灭了韩魏联军,并俘虏了魏军主将公孙喜。之后,秦军又乘胜追击,渡过黄河攻取韩国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土地。此役,白起一战成名,大破二十四万联军的惊人战绩,也成为了山东六国共同的梦魇。
  秦昭襄王十五年,白起升任大良造,奉命发兵攻魏,一举夺取了魏国大小城池六十一座,为秦国东出崤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秦昭襄王十六年,白起与秦国客卿司马错联手出兵,夺下了秦军东进的重要支点——垣城。
  秦昭襄王二十一年,白起又率兵攻打赵国,四战四捷,占领河东战略要地——光狼城。
  秦昭襄王二十七年,白起奉命伐楚,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二十万楚军就大败溃逃,无可奈何之下,楚王只能答应向秦国割让上庸、汉水以北土地,以乞求停战和解。
  秦昭襄王二十八年,秦国再次决定伐楚,白起仍旧担任全军统帅。他先以汉北上庸之军夺取鄢、邓等五座城池,而后又派遣秦军主力,秘密进入秦楚边境的无人山区,自断后援,分三路出其不意的快速突进楚国境内,打了楚军一个措手不及,直接围困楚国的都城郢都。
  秦昭襄王二十九年,穿插到楚军背后的秦军主力,大破惊慌失措的楚国军队,顺利攻占楚国的都城,焚烧了楚王的坟墓夷陵,并向东进兵至竟陵。楚国残兵溃不成军,一路仓皇退却到陈城,悲催的楚顷襄王只好将陈作为都城,对外仍旧称作郢。同年,白起指挥的秦军又接连攻克了楚国的巫郡和黔中郡,楚国险些直接挂掉。
  十六年的时间里,白起指挥秦军大小百余战,把赵国、魏国、韩国和楚国挨个胖揍了一遍,居然无一败绩。死在他手中的四国将士,合起来竟达数十万之多,而秦国也得到城池一百一十余座,扩展疆土几千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