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0章

  可海外却供不应求,无论生产多少,海商们都吃得下,统统高价卖往海外,带回来大量黄金白银。
  按照这种趋势,此行业还可以野蛮生长十几年。
  可十几年后,就差不多趋于饱和了,需要更大的市场才能吃下。
  到那时,纺织工坊不再无限制扩招,需要的女工自然就少了。
  不过有苏叶在,也不会等到那时候,肯定会弄出更多的工坊来,不仅限于纺织,她手里掌握的技术,能多开辟几十个行业。
  现在之所以没拿出来,一是因为农业在封建社会是根本,如果不能保证粮食安全,把人贸然从田中弄到工坊,势必会带来粮食危机,进而引发社会动荡。
  因此她一直在利用粮商会,实现大规模,集中化的农业生产。
  现在的粮商会,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粮商组成的组织,而是一个正规的农业机构,虽然还没有被朝廷正式承认,但里面的运作模式,已经有了农业部的雏形。
  下辖有多个机构部门,分种子部,化肥部,农具研发部,水利灌溉研究部,推广部,收购部门,运输及贩卖部门等等。
  每个部门的人数不一样,有的是人数稀少且保密的研发,有的站在明面上提供金钱和赚钱。
  像种子部,分为明面上和私下两个机构,明面上和各大海商合作,购买从海外运来的种子,试种研究并推广。
  而暗中那个部门,则进行一些类似于杂交改良等研究,苏叶提供资料,他们学会并一点点实验出来。
  明面上的种子部许多人都知道,包括那些粮商,因为他们也会从种子部购买他们的良种,种到自己承包的土地中去,或者交给和自己签约的农民。
  至于私下的,苏叶不打算现在就爆出来,要等到她成为真正掌权的人,才会让他们正式出现。
  把他们转化为朝廷正规编制后,才会爆出来。
  原因也很简单,这些研究出的效果惊人,现在爆出来,就是等着被人摘桃子。
  苏叶是想造福百姓来着,但还没有那么大度,让太上皇和新帝坐收渔翁之利。
  再加上这种事要是被其他国家知道,谁知道他们是会耍手段破坏掉,还是直接偷成果,没有朝廷的支持,总归不够安全。
  再加上把这些东西吃透,也确实需要时间,急是没用的。
  好在前期推广海外来的良种,已经足够让每年的粮食逐年增产了,今年预计会比五年前多上四分之一,已经是个了不得的数字。
  至少这一两年,饿死的人越来越少。
  还有化肥和新农具,粮商会也研究出不少,打折卖给加入商会的商人,然后由他们推广到农民手里。
  至于那些没有加入的,想要买当然也可以,价格肯定会比较贵。
  虽然粮商会最初是由几个粮商建立起来,但现在几乎是甄管事的一言堂,粮商所在的部门,和其他部门相互独立,并不是从属关系。
  因此粮商们想要粮商会的研究成果,也是需要付钱的,只是价格会比外面的商人更低。
  他们要是人脉广一点,光是倒买倒卖就能赚不少钱了。
  起先那些粮商们是不乐意的,可谁让当初甄管事提议成立研究部门的时候,粮商们都不同意呢,认为是浪费钱。
  那些部门都是甄管事‘独立’掏钱建起来的,所有的‘研究’成果当然只属于他自己。
  那些研究部门和粮商们可没什么关系。
  当然,资料是苏叶提供的这件事,没人知道。
  所有人都觉得甄管事是真的厉害,也是真的下了血本,大手笔砸下百万两建立起来研究项目,后又陆陆续续投入了几百万两,才有现在看到的效果。
  那些最初的粮商会成员,肠子都要悔青了,但没办法,没投钱还想拿好处,当甄管事背后的陈景轩是吃干饭的吗?
  明面上粮商会是陈景轩提议建立的,甄管事也是他选出来的,之后从海外购买良种,然后对化肥和农具进行研究,也是他要求的。
  现在成果出来了,全大楚获得三种亩产很高的良种,其他原有的水稻和小麦等主食,也在农具和化肥的帮助下,提高了产量。
  因此陈景轩受到嘉奖,直接被晋封为齐国公,而甄管事也被任命为司农官,官位不高,只是虚职,但好歹从商人变为官绅了,提前改换门庭。
  这样两个人坐镇粮商会,那些粮商们哪敢闹腾啊。
  要知道他们现在的命脉都被粮商会拿捏了,收到的粮食卖给粮商会,想要贩卖粮食,也要走一遍粮商会的程序。
  只能老老实实的听候调配,合理合法合规的赚钱。
  粮商会几乎一手垄断了粮食相关买卖,但没惹来朝廷的觊觎,一来主管是陈景轩,朝廷自己人。
  二来这些年粮商会交给朝廷的税收,一年比一年多,年年都在增长,今年都快两百万两了。
  这是什么概念,以前粮商们各自为政的时候,想尽办法偷税漏税,粮商上交的交易税不过四五十万两而已。几乎相当于翻了四倍。
  当然了,这也有粮食增加,交易量增加的原因在,加上海外运来的粮食,也是和粮商会交易的,他们只管从海外运粮,国内的销售都交给粮商会。
  可朝廷尤其是中央的官员,看不到他们拓展了业务,只以为更加规范后,才造成的效果,不由从心里认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