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4章

  这不是监守自盗是什么?
  他看向寿康宫的方向,父皇啊父皇,你为了甄家可真是煞费苦心,还专门为他们开了偷梁换柱的口子。
  那你是否又知道,甄家趁机捞了多少?想必你是没看过这些账本的吧?
  只要看过,一核算就能知道,甄家至少捞了六百多万两!
  这还仅仅是盐税呢,织造上还有,怪不得五下江南一次比一次奢华,甄家却不觉得为难,羊毛出在羊身上,哼!
  那些大臣也是瞎的,这么明显的数据都看不到,整体没问题,就真的没问题了?
  一群只会夸夸其谈,什么都干不了的家伙!
  “自贡原本的盐运使是谁?倒是个有本事的,竟然能让盐税连年增加。”新帝淡淡道,如此有本事,却被太上皇一直压着,成了表面不功不过的官。
  “这……”马明奎为难。
  “直说便是,吞吞吐吐做什么!”新帝不悦,没好气道。
  马明奎低下头,“是高家三爷。”
  新帝神情一滞,“高家,怎么会是高家?”
  高家说起来也是世族,从前朝就是北地有名的大族了,至今四五百年历史。
  前朝末年,高家先祖位列一品大员,对前朝皇帝忠心耿耿,时常劝谏,也因此惹恼了当时的皇帝,被下令仗刑抄家。
  本来全家该被流放的,但高家兴许还有点气运在,那位骄奢淫逸的皇帝突然病逝,留下幼帝登基。
  辅政大臣知道高家是冤枉的,就免了他们的刑罚,但并不想高家重新进入朝堂,与自己争夺权力。
  于是高家免于被流放,但一家人成了白丁,家产也都抄没了,只留下祭田被归还。
  之后那位高家先祖因伤病去世,高家彻底沉寂,直到前朝灭亡。
  林家是跟着□□打天下的,为□□出谋划策,高家并没有,他们隐在乡下耕读传家,直到六十多年前才出仕。
  但高家的家教显然非常人,这一代的高家兄弟三人,各个聪慧考上了进士,明明一家三进士,荣耀至极。
  偏他们低调,三人相差十几年上榜,且名次都靠后,在二甲十几名到一百名以内。
  且每个上榜的人,年纪都在三十左右。
  这样的高家人,在众多年轻进士面前,一点也不起眼。
  进入朝堂后,他们也是稳扎稳打,高家大老爷高古栋现今五十有六,当官三十年,不过从三品。
  二老爷高古梁比大老爷小两岁,但因为出仕晚,仅仅当了二十年官,是从四品。
  高家三老爷高谷才比两位兄长小六七岁,出仕时正好而立,当了十八年官,是正六品盐运使。
  且这个位置他坐了十二年,差不多就在他治下,自贡盐税逐渐增加。
  高家这样低调的家族,要不是因为太子妃出自高家大房,新帝还真记不起来。
  既然高家三爷就是自贡的盐运使,先太子不可能不知道四川那边盐税情况。
  所以他是一早就察觉了江南盐税不对劲,才会派人去金陵监视调查甄家吧?
  至于为什么之前没有揭穿此事,其实也很简单,刚开始甄家确实是为了太上皇背锅,贪墨下的银两都填入南巡这个大窟窿中。
  可渐渐的,甄家的胃口也越来越大,不仅从织造上贪银子,还在盐税上做小动作!
  估计太子还觉得,这些都是太上皇的错,为了帮好父皇隐瞒,才迟迟不揭发出来。
  新帝眼中闪过一抹寒芒,“看来整个江南的盐官和吏部那群人都该整顿了。”
  马明奎低下头,不发一语,其实心里不看好新帝能做到,别为其他人做了嫁衣裳。
  但这话他当然不敢说,两代帝王的事,他还是有多远避多远,要不是没办法,以前承了四皇子的情,他也不敢把这么大的事揭露出来,不是打太上皇的脸嘛!
  一代帝王的脸,是那么好打的吗?
  太上皇致力于做明君和仁君,为此对老臣各种优待,只为了宣传他的好名声。
  要是被外人知道,太上皇曾为了游玩,就耗尽国库下江南,后来大臣阻止,他就让甄家明面上出钱,其实打的是江宁织造,杭州织造和盐税的主意,面子里子都要丢光了。
  帝王的遮羞布是不能扯的,这会影响皇家的威严,还会让百姓对帝王产生怨气,影响统治。
  真以为吏部那些官员是吃干饭的,整理好的账本都不好好翻阅一下?
  不过是所有人都知道这其中有猫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反正大面上过得去,盐税的一千一百万两不会少,吏部就不会担责,因此所有人保持缄默。
  马明奎都能想到,要是事情揭露,他的下场是何等恐怖,估计灭九族都有可能。
  之所以还这么尽心尽力帮新帝,是因为新帝承诺了,他只管搜集证据,揭露的事交给别人。
  至于交给谁,新帝已经想到了,南安郡王金坤礼!
  南安郡王是太上皇的人,或许说,四王八公都是太上皇的老臣,但之前因为偏爱太子,让他们都靠向了太子。
  除荣国公和北静王是太上皇心腹,其余人多多少少被太上皇忌惮。
  尤其是南安郡王,历代驻守在南边,防守茜香国。
  南安郡王一直想要征讨茜香国,获得战功,这样他的儿子就可以不降等袭爵。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