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闺秀与农夫_分卷阅读_161

  有钱能使鬼推磨,看来这句话在哪儿都通用。
  杨二老爷子家有两个附和年龄的儿子。杨二老爷子本人已过年龄范围,刚过五十,不再征召范围之内。一个人需要十五两,在林青婉看来却不算多。
  谁知道听杨二老爷子和杨氏、杨铁柱他们讨论完才知道,原来官府不是这样算的。只要你家决定以银代役,那就是家里有几人算几人的。不是说,你家有两个,花钱买一个,另外一个也不用征召。你花银钱买一个,只是说这个不用去服役,但是也是算人数的,还是算在二抽一当中,另外一个不交钱还是跑不掉的。
  也就是说,想要杨二老爷子两个儿子都不用服役,需要三十两银子。
  不得不说,这官府很坑人。但是你也没办法,一个无权无势的穷苦老百姓也只能认了。
  这个钱,在场的三家人,哪一家都拿得出来。做生意也做了一年多,每家都攒了不少银钱。
  林青婉家当初盖房子添置家什,把银子花了个差不多,但是一年多也又攒了五百多两银子了。杨铁根和杨氏两家分红少点,每家也就到手不到两百两银子。
  在场这三家人,平时藏得深,但是都算是小有资产的人了。也因此为什么所有人都对腊味鲜的生意如此上心,这生意可把种地甩八百里远了。也许看起来利润不大,每家酒楼每天也就是一二十斤的销量,但是架不住他们发展的酒楼家数多。不能发大财,但是小财还是可以发发滴。
  杨二老爷子家里有两个儿媳妇在小作坊做工,对这三家一起合伙做小生意,杨二老爷子心里也是有数的。不过对于别人这生意能赚多少钱,他心里却是没谱。
  不过家里实在凑不出这么多银钱,唯一能想到借钱的地方,也只有这里了。他打算的是一家没有,几家凑凑应该是够的。杨铁柱杨铁根还有杨氏三家是不用服兵役的,杨二老爷子心里也清楚的,便找上门来。
  杨氏二话没说,让二弟不要担心,她把银子借给他。既然杨氏当长辈的都开口了,几个小辈就没吭声。
  杨二老爷子遂放下心来,对大姐是谢了又谢。
  这事肯定是赶着前面办好最好,杨氏就带着杨二老爷子回家取银子去了。几个小辈的知道能以银代役,便也放下心来。至少给大家留了条活路,至于别人凑不凑得够银子,那就不是他们能关心的事了,自家的心都操不完,哪有多余的功夫去同情别人去。
  ☆、1.18|独家发表
  因为征兵役的事儿,整个落峡村或者方圆十里八乡几乎没有人家能够睡得着的,一整夜一整夜哭的人也不是没有。
  征徭役的话一般都是提前通知,让各家安排人出来,然后到了召集日子,一起和里正去县衙报道。
  不去也可以,到时候把名字报上去,那就是县衙派人过来抓你了。你跑了也行,家里其他人填上,年龄不够老的填,男的不够女的填。当然你也可以全家都跑,也就是俗称的‘逃役’。
  逃役是要上黑名单的,原籍不承认,不给上户籍,别处没有户籍的人不会收,就成了流民。流民没地种没饭吃,最后还是一个死。所以不是逼到完全没有活路,是没有人会逃役的。
  毕竟你要这样想啊,哪家也不是只有一个儿子,去了一个,最起码还能留一个。这个时候也是每个村里每家每户最混乱的时候,因为老人也不好决定让谁去,不让谁去。所以每当这个时候,除了哀哭声,还有每家每户争吵的声音或者打架声。没人愿意去送死,哪怕对方是亲兄弟也不让。
  每当征召徭役的时候,里正就很头疼。劳役还好说,尤其是兵役的时候,那简直就是像下了一次十八层地狱。
  有些当爹当娘的,家里凑不齐银钱的,又没有其他办法,想着里正是全村最有本事的人,又是管着征徭役的事情。就轮番过来求他,哭着求,赖着门口求的比比皆是。
  里正也没办法,他只是听上面行事,负责征召罢了。他也没有权利让谁去不让谁去,毕竟到时候县衙可是会对户籍名册的。哪家有什么人,多大年纪了都在上面写着,少一个人都要找他茬。
  当然以银代役的名额他手里也有,少了人那就用银子填上。里正又不是大财主,怎么可能为了别人自己去填补银钱。这征徭役又不是一次两次的事,那是隔几年就有一次,他要是自己掏腰包填补,还填补不过来了呢。
  所以每当征徭役的时候,尤其是兵役的时候,里正的日子就会特别难过。只能紧闭大门,任人在外面哭,又或者别人情绪激动了,在门外骂的。
  可是哭骂都没用,征兵役的事情还在继续,无法抵挡。今年过了,也许过几年又来一次……
  杨铁柱和夏大成这两日一方面没有落下送货的事情,另外也还记着要打听一下外面的情势。两人在外面认识的几乎都是生意上的人,夏大成以往朋友倒是不少,不过后来出了那事以后,联系的就少了,只有那么一两个朋友还没断了联系。
  两人分头打探了一下,见镇里县里几乎都没有人提说哪儿要打仗的事,也就是附近十里八乡的村子里因为兵役的事儿闹腾的厉害,两人遂放下心来。
  ******
  与此同时,杨家那里和其他很多家里一样,也开始争吵起来,为了服役的事情。
  杨铁柱和杨铁根两兄弟分家出去了,家里的成年男丁还有杨老爷子、杨铁栓和杨学章。杨老爷子年龄不在征召范围,然后就是两个儿子至少要去一个了。
  去谁呢?
  这个时候可不是前些年,还能让年幼的杨铁柱去顶了,家里就杨铁栓兄弟两人,那可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了。
  而杨学章这次也是泼出去了,不泼出去没办法,他这次又没考上。考不上秀才免不了徭役,他只能强撑着没考上的痛苦,开始和大哥开始撕逼大战。
  两个人的媳妇儿也不愿自己男人去上战场,自己当寡妇。以前冯氏还顾及一些秀才家闺女的身份,平时说话都很含蓄。这次可是攸关性命的大事,也开始挽袖子开骂了。
  管你说什么,管你有理没理,反正就是顶回去。
  但是他们也不敢大声争吵,因为杨老爷子发话了,说何氏受不了刺激,听不得这些,不能让她知道兵役的事情。所以关于兵役的事情,全家人都瞒着何氏。
  杨老爷子又被两家人闹烦了,一时也决断不了,便由他们去吵,唯一一点就是不能让何氏听见。所以何氏这两日被转移到里屋杨二妹以前的闺房,借口是被褥尿湿了,换个地方。
  而这两家人想吵架就去后院吵。
  骂得时候还不得不顾忌杨老爷子的话,不能太大声。毕竟现在谁都不敢招惹杨老爷子,生怕得罪了老爹,被他去里正那里备案记名去服兵役的。一家之主,这点权利还是有的。
  这日下午,杨学章和杨铁栓两家又开始掰扯起来。
  开头还是向对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无奈对方也不是省油的灯,几番掰扯又开始吵了起来。这几人这两日争吵的次数也多,麻溜的到了后院。
  两个男人互相一番斥责对方,吵得心里烦了,也不吭气了,两人都站在一旁看自己媳妇骂。
  王氏和冯氏两人压着嗓子,你一句,我一句的掰扯。
  掰扯久了,两人也没力气了。吵架还不能大声骂,真是窝屈的难受啊!
  可是不掰扯个输赢也不行,家里没钱以银代役,房子地卖了也不知道能不能凑够三十两银子。更何况地卖了,家里人吃什么?所以掰扯还得继续……
  两个争红眼的男人似乎都忘记了他们还能去找老二杨铁柱借钱,在这种性命攸关的情况下,就算再怎么厌恶这一家人,杨铁柱也是会借银子的。
  毕竟不管怎么说,还是兄弟,没人会眼睁睁看着兄弟去送死。
  至于当初让杨铁柱顶杨铁栓去的何氏,不在‘人’的范围之类,她的思想让人无法理解。而当初杨铁栓年纪不大,刚成亲有了娃儿。自私吧也是有的,但他只是善于讨好何氏和杨老爷子,所以在一起初征召兵役开始的时候,何氏就以强压之势让杨老爷子把杨铁柱记名备案了,根本还没到让杨铁栓出口让自己弟弟代自己去送死的地步,事情就完结了。
  人性没有经过考验,是显不出来丑恶的。
  也许会有人说,如果何氏不开口,杨铁栓到时候还是会开这个口。但是毕竟事情没有到那个地步,所以人性惯性逃避的想法,就是不会再去追根究底。
  世间已经有了太多太多污秽丑陋的事情,又何必再去强迫自己去分辨黑白好坏呢。只要不是关乎自己极其重要的事情,有时候装装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会给自己减少不少痛苦与烦恼。
  在这里也不得不说,林青婉主张从来不沾染这一家人,又或者平时行为很低调的效果出来了。
  大家似乎都已经忘了二房和三房那些人,就算记起也没用,他们不会以为二房三房会借这个银子出来。一来,连杨大妹那么难缠的人都铩羽而归。另外还有一个则是这一年多杨家所有的人都忙着生计,根本没有去关注林青婉他们的事,也不认为别人会有钱,亦或是有钱却倾家荡产来借钱他们。更何况何氏现在又瘫在了床上,唯一那个强势能改变局势的人都不行了,剩下的就更不用说。
  又对骂了一会儿,连王氏和冯氏都不知道在骂对方什么了。她们似乎完全跑题了,自己也觉得没劲儿极了,便蹲了下来直喘气。
  经过这两天的争吵,两家人也发现对方意志坚决。
  什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完全不管用,你说你家娃儿多不能没爹,别人会说,说不定现在肚子里就有一个,你能忍心让娃儿还没出生就见不着爹吗,你忍心让弟弟连个后都没留,去送死吗……
  对骂那就更好了,你捡他的短处说,他捡你的短处说。你说他自私懒散,干活偷懒,他说你拖累家人,好吃懒做……
  反正大家半斤对八两,乌鸦别说黑猪黑,都是一路货色!
  两个男人站立着,虽然没有说话,但是一直用眼神对持,进行着无声的厮杀,寄望着让对方一败涂地丢枪卸甲。
  杨铁栓现在才知道原来自己这个四弟,也不是个简单的,以前不吭气那是不屑于和你们计较,现在计较起来,也不弱于他人。
  别说两个女人觉得这样争吵没意思,连两个男人闹了这么两天都觉得厌烦不已。
  杨学章喘着粗气,混乱的大脑突然闪过一组讯息,嘴巴不由自主就说出来了。
  “官府有规定,守孝期间的人家,全家不用服徭役……”
  说完这句话,他的心脏就忍不住一缩,赶忙住了口,偏开脸,不敢再去看大哥眼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