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节

  冷云道:“这个你怎么又不懂了?你不在其中,好处就一定没有你的,坏处也未必就落不到你头上了。”
  祝缨道:“那是您。您不怕。我这身板儿在京里不顶事儿。”
  冷云道:“七郎怎么说?”
  祝缨道:“没说什么。”
  冷云道:“他要是没叫你回去,你……唔,就等任满吧。”
  “是。”
  祝缨这下连京中的情势也给避开了,只说本地之风土,劝冷云,如果想回去以后再采买本地特产就不这么方便了,要提前准备。
  冷云主持开会也是越来越散漫,大家见个面,着重表扬一下祝缨。提醒一下所有人秋收、税赋都要上心,种好宿麦,他就没别的好提的了,直接说:“散了吧!”
  祝缨不多停留,将所携之土仪留下,再将唐师傅师徒四人的名册勾销,留下赏钱便去福禄会馆了。
  郭县令直摇头,这师傅四人也就是遇到府君!他们现是不用跟州府服役了,但是因为之前冷云将他们转给了祝缨,现在这几个人算是南府账上的人。人落在南府得落到具体的县里,一勾,就落南平县了。
  不用祝缨出手,哪怕她有一点不悦,郭县令为了讨好上司都能让他们生不如死。祝缨不计较,郭县令思之再三,没出手,放生了唐师傅,颠儿颠儿地跟着祝缨去了福禄会馆。
  祝缨要用福禄会馆,也是要卖糖,项大郎拖着车跟着过来了。
  第228章 经营
  福禄县同乡会馆是轮值的,今年又换了一家,项家也是福禄县人,与这些县中的乡绅们也都混了个脸熟。更因项乐、项安兄妹二人的关系,县中富户们对项家也还都客气。即使不是祝缨带着,他们也不至于为难项大郎。
  他们对项大郎要卖糖这件事儿颇为好奇——项家一个整天买进卖出、倒买倒卖的纯靠跑腿的商家,什么时候会卖糖了?
  制糖原料的地理原因,糖这种东西主要是南方生产往北方卖,而本州就在南方,通常是本州进糖往外面去卖,项大郎一个偏僻县里的商人,跑州城来卖糖?
  祝大人一定又干什么了!
  同乡会馆诸人分成两拨,一拨将祝缨团团围住,一拨将项大郎隔离开来:“项大,你这糖……哪儿来的呀?”
  福禄县的士绅们不很排斥经商,他们以前入仕的可能性极小,在祝缨手上贩卖橘子发了笔财,见着有赚钱的行当,当然感兴趣。如今子弟或许可能有出息做官,那也不怕,总有办法规避的,钱,还是要的。
  祝缨指指自己和县令们,道:“我们过来看看,有事儿大郎与你们商议。”
  郭县令等人比较关心的是,既然祝缨答应了这个制糖的技术不保密,他们今年开始种秋甘蔗,明年春夏第一批自己的蔗糖就能上市了,也得用这个福禄会馆的路子。新建会馆不说成本,打通关节的时间也来不及。
  他们就跟祝缨说这件事儿。
  祝缨笑道:“那你们就入股。”以官府的公廨钱入股会馆,各地在外的商人可以租用、在外的游子也可以投宿,同时像南府那个福禄会馆似的,开发点客栈、货栈的业务,官府收房子的租金但不直接插手干预经营,长长久久地收。
  “这不比拿公廨钱放贷收不回来强?”祝缨说,“我看以往有些人拿公廨钱放贷,又不懂买卖,又收重利,高利贷一般,将借贷人逼得家破人亡,人死账销,自己的钱也打了水漂。不如这样。一则本地在外漂泊之人能有个安心的住处,同乡能聚在一起互相帮忙,二则衙门也能有个长项的收入。这分本金永不许动、房子永不许卖,大家也可以多些进项。”
  公廨钱主要是归主官支配的。府衙的分红就归她,县衙的分红归各县。公廨钱与公廨田一样,都是谋外任的人很在乎的收入来源。她最早开设同乡会馆的时候没想得这么多,是为了福禄县能更富一点,又方便钱款的安全,不必来回背钱,只要拿条子兑换即可。办了几年,经验多了,也就总结出许多条款规范。
  关县令第一个赞同:“不愧是大人,大人怎么说,咱们便怎么办!”可不是,只要出点钱入股,就跟着知府一块儿永远数钱,不跟的是傻子。
  他们以前还真就放个贷款给商人,经常有人还不起的。他们就以官府的强力将人家家产收了抵债,最后弄得一地鸡毛,还要被人戳着脊梁骨骂。有钱拿,挨点骂也不算什么,难的是催收的过程也非常的不愉快,还有折本的情况。折本,也不全是因为利高,还是因为使了官府的钱,总有官员借故向商人索要额外的好处,最后玩崩了。
  现在祝缨要与他们定一下章程,如何入股、如何分红、如何催收,年金怎么定,每年何时缴纳。官府只收钱就行,不管运营。
  祝缨道:“咱们不在了,后来人未必就这么老实,崽卖爷田的未必没有、勒索百姓的也未必没有。”
  王县令慨然道:“必有国法办他!”
  祝缨轻笑一声:“那得到什么时候?”她的办法就简单了,各县,她要尽力培养一些读书人、一些能够做官的人,只要来个做得过份的地方官,地方也会有势力能够反对。
  这是一体两面的,地方上的势力太强,新来的官员也有可能干不过,反而被挟制。但世上没有完美的制度,都是互相制衡。总比指望三千里外的朝廷事无巨细、明察秋毫靠谱一点。哪怕指望朝廷,也得地方上有人能告诉朝廷、上达天听不是?
  她与县令们就在福禄会馆里商讨一下细节,莫县丞道:“大人,这个会馆原是您的心血,下官不该多嘴的,可是呢……底子是福禄县的,那是不是?”
  郭县令道:“守财奴的样儿!给给给,咱们合伙。”这几个县令身上正经读书人的气质极淡,由吏而熬为官的,知府又不追求“不言利”,他们也就卷起袖子来聊钱了。
  祝缨负责出个大概的框架,具体的数目他们四个人开始互相争,以至于吵,竟至于要打。祝缨抱着手看得直乐。
  项大郎在那一边被堵得满头汗:“才干这一行,还不知道如何呢!”
  凡事沾了个“官”字,就不得不小心一点,虽然糖坊已经都交给他了。祝缨交给他的盘子很大,就是要以一个“量大”为优势,压低价格抢主顾。量大,也就意味着一旦疏忽他赔得也大,项大郎又兴奋又紧张。
  他经商是有头脑的,同乡会馆他也算计在内了,考虑到了租用场地等等问题,也不想在外面另起炉灶。这个糖坊,它也得用原料,越是路近的原料越好,那就不得得罪乡亲大户。要打开市场,也得会馆这儿帮个忙。
  “官”给的要求得做到,祝缨要求不能太高价,走的是“易得的量大便宜,不易得的可以高价”的路子,项大郎就只好把赤砂糖、白砂糖的价格压下,而将冰糖的价格抬高,又将有新鲜造型的红糖块之类的价格还照原本的样子来。
  规模大,他的成本就被压低。离原料产地近,原料运输的成本又降了下来。即使定价偏低,利润仍然可观。
  今年轮值的是赵翁家,赵翁道:“你说这些馋我们不是?”
  项大郎陪笑道:“哪里敢?只是讲一讲,您还不知道大人么?我是尝个鲜儿,好的还在路上呢。再说了,您那儿种橘子的利,我可什么话也没说呀。”
  赵翁想说他家与阿苏县的买卖,想到他的父亲,心道:大人这是补偿他吧?
  转而问项大郎要怎么吆喝:“你有好物,得叫人知道。这时节,旧年橘子也卖没了,新的还没下来。来会馆的人也少了哩。你压价卖,地头蛇怕不要砸你的摊子哩!”
  项大郎笑道:“我分卖给小贩。自家也支个摊子零卖,比卖给小贩的稍贵些,这样小贩也能赚着钱,也不能卖太贵。要是有大铺子进货呢,我也卖给他们。”
  祝缨分一只耳朵听他说,知道这位年轻的商人不必自己多管了,听到最后笑了起来,难得的轻松。
  项大郎吆喝也有一套,如何让别人知道呢?
  项大郎道:“我已带了些糖来,天气又热,我请街坊们喝糖水。”
  砂糖类就这么卖。便宜的东西,赚相对贫穷的人的口碑。街口支摊子,路过的一人一碗,当众给人看,一口大锅,投点儿料,最后加一大勺赤砂糖或者白砂糖,见者有份。连请三天的客,每天熬它十大锅,也花不了多少钱,但是口碑就出来了。
  请客的同时再将价格宣扬出去。相对低廉的价格就是最好的广告。何况糖的品相还不差。
  冰糖就不一样了,他想拿大块的冰糖就在糖水棚子外面放到一个大盘子里显示一下,给大家看,这个贵。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街头流氓之类以及本地官吏的“孝敬”。这个就需要与本地官府打好关系了,不但要求会馆里的人长袖善舞,还得祝缨出面。
  祝缨一只耳朵抖了抖,笑道:“等你想到哪里还来得及?我早办好了。”
  她这次过来给冷云等人的礼物里就有南府的糖,跟冷云没打招呼,却与刺史府里几个管事的、尤其是司法参军等人提了。
  整个刺史府里,冷云会给她面子,其他人多半有点怕她。这点自知之明她还是有的,鲁刺史在日,她在刺史府里的评价就是很刺的一个人。谁掀了她的摊儿,她就拆了谁的家。当然,那种情况应该不至于发生。
  她仍然让项大郎准备一点礼物,各处送一送,同时包一些糖,也送出去。
  项大郎马上答应了。
  祝缨留了一份名帖在同乡会馆,说:“如果有事,拿着名帖去见董先生。若无事,不要往前面凑。”
  项大郎等人赶紧答应了。
  祝缨又叮嘱他们:“不要冒进。”
  项大郎本就小心,这一声答应得更加恭敬真切。
  …………
  祝缨的州城之行十分圆满,照例采购了一些东西之后便与郭县令等人启程回府。
  路上,四人又争了起来,祝缨依旧是轻松愉快。到目前为止,她的计划执行得都非常的顺利,她看了一眼四人,心道:你们现在说得再高兴,回去还得照我的来!
  她后半部的计划还包括了定规,除了雇佣鳏寡孤独之外,还有收购甘蔗等的规定。就像同乡会馆的章程一样,她不给定死了,只是定个大致的框架,以免胶柱鼓瑟。
  回到府城之后,祝缨道:“得啦,各人干各人的事去吧。秋收之后,咱们就开始干咱们的事儿。”
  王县令这回便不肯落后了,道:“大人,虽说各县官糖坊要到明年才能得,现在能不能让下官们观摩一下?到时候现学怕晚了。”商户,他们只能收点税和孝敬,官糖坊就……对吧?
  祝缨道:“行。”
  现在她正闲着,先带人到了现在的项家糖坊里去,这些官员也只是看个热闹,郭县令道:“这么大的?”
  祝缨笑道:“对呀,不然能卖遍全州、全天下吗?你们想,人喜欢吃糖吗?让人人能吃饱了肚子之后有心思吃糖,一个人,一年吃一斤糖,一天还不到一钱,不算多吧?我卖便宜一点,让人都能吃得起。”
  郭县令吸了口凉气:“这——”
  祝缨笑笑:“你们要准备的地方,也不能太小了。”
  “就怕……路难走呀。”关县令迟疑地说,卖橘子铺了好几年才有现在的起色,也是靠的祝缨以官府的力量保护。关县令比较担心的是,现在糖制出来了,到外地不太好卖。看祝缨这个势头,不定哪天就升走了。
  “那把招牌打出去,就让他们自己过来进货。”祝缨做买卖,比项大郎只精不笨。自己拿出去卖,还得自己贴路费呢!京城人家还往这里来采办珠宝呢,有什么不可以?别人来贩买,还能赚点他们的食宿钱!
  外乡人来得多了,本地与外地的沟通就多,隔阂就少。
  关县令只好将话挑明。
  祝缨笑道:“不怕。”
  关县令也就安心了:“下官回去就找个合适的地方,先将房子备下。”其他几个也都说要去办。
  祝缨道:“粮田不能动。”
  郭县令笑道:“哪里敢?下官等也是要考核的。”朝廷考核官员就那么几项,征粮是个基础的考点,就算祝缨不提,他们也会盯着县里的百姓不让过份弃粮而种甘蔗的。
  最为难的要数莫县丞,他与别人争得虽凶,却实在扼腕!福禄县已种了橘子了,再腾地方种甘蔗很难。莫县丞狠狠心:要不鼓励开垦?
  又担心自己开出荒来就走了,没享着这个利、便宜了下一任。
  真是左右为难。
  祝缨将诸事吩付毕,道:“好了,都回吧。”
  她先召了彭司士,因百工归他管,官糖坊及工匠等事就正式交给了他。彭司士之前看小吴忙前忙后的,不敢怨祝缨,却将小吴当做了竞争的对手。祝缨将事交给了他,他心中大定。道:“下官一定办妥。”
  “我要验收的。”
  彭司士拍着胸脯道:“大人只管查验。”
  祝缨难得地闲了下来,到了后衙检查一下小孩子的功课,又唤来仇文,再考一考他,又问他一些山中的情势。仇文“一心向化”,问什么答什么,谈及本族时略有些贬低,是打定了主意不肯罢的。祝缨也不指责他,又询问他一些各族情况,与花帕族人的话相印证,同时做一些准备。
  她开始学花帕族的语言了,又准备再接触一下旁的族。各族的情况因人所处的位置不同,其描述也有些差异,多听几个人说总不会差的。
  她这儿闲得开始学人说话,郭县令等人忙开了。
  郭县令回到县衙,先要准备官糖坊,糖是值钱的,这个他知道。官糖坊先办着,民间的要稍往后放放。此时他就回忆起了:“去年府君将公廨田拨出一部来种甘蔗!我说呢!今年咱们除了种麦,也种些甘蔗,明年就自己用了!”现在就算给他个糖坊,他都没原料呢。
  忙到第二天,本县的士绅们又来求见他。
  郭县令正在制糖的兴头上,本不想见的,但是听说打头的是荆老封翁,看着手里的名帖,郭县令无奈地道:“请进来吧。”
  荆老封翁不是一个人来的,自打儿子回来探亲之后沉寂了一阵儿,也不怎么外出显摆了,今天纠集了一群人过来不知道又要干什么了。
  郭县令拿眼睛看荆老封翁身后的人,这里面有荆纲的舅舅,还有那位倒霉的张富户,以及家里闹了“狐仙”的方家等。
  郭县令道:“诸位父老这是有什么事吗?”
  荆老封翁道:“大人,咱们是不是该修一修方志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