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节

  祝缨道:“小妹的敕封也下来了。”
  赵苏心情十分复杂,一时没有掩盖得住,道:“舅舅……”
  祝缨点点头:“升天了,我去送的,身后事还算安宁。你呢?看着还好?”
  赵苏将身子拔了拔:“总算赶上趟了。”说着,让小厮把那个小包袱拿过来,接过之后郑重地递给祝缨:“义父,这是儿在国子监读书时记的札子,国子监的书籍义父能弄得周全,师傅们上课讲的些东西常是有感而发,未必记录成册。还请义父带回家乡。”
  祝缨很高兴地说:“你有心了呀!”
  赵苏笑笑:“京城繁华之地,确实令人心胸开阔。”
  “是吧?跟他们对着骂了吗?打他们了吗?”
  赵苏笑出了声:“到了这儿,我不说,别人也不知道我是獠女之子,我们这些人统一有一个称呼‘蛮子’。”
  “切!”顾同说。
  赵苏道:“别说咱们了,比咱们还北的那几个府州,也是蛮子呢。同学们互相攻讦的时候说什么的也有,南人、北人、东边的、西边的,各有蔑称,互相对着调侃。也就那样了。”
  顾同道:“就是,他们说是蛮子,你也讲他们……”他忍住了,想起来老师也是北方人。
  祝缨问道:“有人抱团儿排斥你么?”
  赵苏道:“还好。人一多,什么样的事儿都有。还应付得来。”他多少有点钱,既不是最穷的、也不是最富的,故意针对他的也少,一些恩怨就不怎么显眼了。
  京城常见四夷,长什么样的都有,又有番学。他很高兴自己没有进番学,进的是正经的国子监,还是自己考的。
  或许岳桓等人因为祝缨的书信对他稍有照顾,夸他:“天资尚可,就是来得晚了有些耽搁。”他自己从最后几名入学,将成绩追成了个中等,虽然再往上努力总觉得撞墙,比不得全国最顶尖的那一拨人,凭本事考的中等大小也算个青年俊才了。
  顾同有点羡慕地说:“真好啊!”
  赵苏道:“你也不赖呀。”
  “那是!”
  祝缨道:“明天休沐,你且住一住吧,今晚咱们出去见些客人。”
  “是。”
  …………
  才回京的时候,并不曾料到自己会做南府的知府,当时的一些安排就需要做一点调整。
  当天晚上,祝缨约了与大理寺的旧同僚们同聚,于“旧友相聚”之外,又添一分升官的喜宴,席面上也多加了几道菜。
  同僚们也有一些调走了的,也有外放的,人不如上一次的齐。吏员大部分都在,小吴在亲爹面前也不敢摆谱,被祝缨安排去给叔伯姐姐们敬酒。
  左丞看着赵苏、顾同代祝缨挡酒,又看着项安项乐站在祝缨身后,道:“春风得意啊!”
  祝缨道:“那我请你与我同行呢?”
  左丞摆摆手:“罢了罢了,我是不敢的。一把老骨头比不得年轻人。”
  祝缨道:“各有各的难处,我那儿头上还顶着事儿呢。”
  “你必是行的。”
  祝缨道:“先干着再看呗。”
  一旁胡琏说:“咱们祝大人只要干了,就一定是成的。”
  大家都笑。
  祝缨拍拍左丞的肩膀,道:“没事儿。”左丞问道:“真的?”祝缨附耳道:“你看我这不是好好的?他是会坐以待毙的人?”
  左丞才放开,与身边的人划拳。祝缨看着左丞,心道:这都不肯来南府呀!
  大理寺这些前同僚,一面说羡慕,祝缨道:“那你们来!咱们还一道干事。”
  他们又都笑着岔开了话题,有人说:“成,干不下去了我就去投奔祝大人。”有人说:“我将手上的案子忙完就去。”说这话的时候并没有很认真的意思,全是玩笑。
  祝缨也仿佛是在同他们开玩笑:“那成,忙完了你们招呼一声,我先干着了。”
  吏员们颇为动心,小吴跟个花蝴蝶似的满场穿,哥哥姐姐叫得很甜。从九品在官员里屁都不是,在吏员心里就不一样了。在中枢当差的吏员心理十分矛盾,他们看地方上的官员,只要品阶没有高到一定的地步,小官儿他们瞧不上眼。但是“官”又是他们艳羡的。
  去南府?本人下不了这个狠心。烟瘴之地,那是真的不行,又舍不得现在的吏职。不像老吴,儿子几个,小吴是最小的,本来也难有更好的营生,所以豁得出去。年长的就想到了自家的子侄,也不知道祝大人肯不肯收下多几个跑腿的。
  有了这个念头,不少人就开始心神不宁。也有一些不考虑这方面的,倒吃得十分开心。祝大人请客,还是一如既往的舒服。女监们更是高兴,她们之中多数人不需要考虑兄弟子侄的问题,其中有儿子的人虽看到了小吴,仍是没有将孩子往南府送的打算。
  祝缨与众人吃了一回酒,重叙了旧谊半个人才也还没有捞到。估计顶多捞俩仆人兼衙役,还未必有小吴机灵。
  天色暗了下来,客人陆续告辞回家,祝缨送别众人,自己再回家的时候宵禁已经开始了。赵苏道:“不好。”
  顾同道:“没事儿,大人已经有安排了。”
  一人行走在路上,对面忽然来了一列车队,车上挂着个牌子,祝缨道:“避一下吧。”指着牌子给他们讲,车上挂那个牌子的,就代表是可以夜里走的,京城有一些这样的权贵之家。
  再拐一个弯,又有一些少年,在街上长嚎。有巡夜要拦,他们中有一人也拿出了条子,道是京兆府出的。
  祝缨喃喃地道:“天气果然暖和了,都出来蹓跶了。”少尹整顿京城的治安还是不如京兆尹亲自出手有效果。
  回到祝宅,赵苏与顾同去安放铺盖休息,祝缨则回书房翻阅赵苏的手札。笔记记得很扎实,字迹也很工整,看得出来是一口气誊抄的,赵苏也是个有心人。
  那一边,赵苏知道顾同已是官身,心头各种滋味混杂,终是决定:我既走了这条路,就要走下去!什么老师、义父,学生未必就能学得成老师,义子以义父为榜样不也是一样的么?
  他从小与各方都不能相合,凡事都自己琢磨,倒是心志坚定。打定了主意,蒙头大睡到第二天。
  第二天休沐日,祝缨先带他们去王云鹤家。
  赵苏这是第二次来,与顾同一样内心都比较激动,面上却比顾同看着要潇洒一些。可惜他二人都被祝缨留在了外面,两人在一个小厅里等着,里面的人客气地给他们上了茶点。
  祝缨很快见到了王云鹤,王云鹤上了年纪,休沐日起得也不晚,看到祝缨就说:“有事?”
  祝缨笑道:“是。”
  “何事?”
  祝缨不客气地问:“大人,福禄、思城两县的县令,能不能给个能干的?”
  王云鹤对她向来比较宽容,道:“这是要安排人了?”
  祝缨双手一摊开始哭穷,道:“昨天问了相熟的人,没人想跟我走啊。”
  她想给福禄县找个合适的县令,如今她是南府的知府了,可以向朝廷提点关于下属的要求了。列清单点菜肯定不行,差不多范围内要差不多水平的某类人人还是可以的。她与吏部的人关系还凑合,甚至可以指定要一两个人。指定,得先有人。
  王云鹤道:“还真打算过了?”
  “烟瘴之地,确实有些难为人。强扭的瓜不甜,还是得人愿意,”祝缨扳着指头开始跟王云鹤说难处,“知府比县令难,南府四县,我得居中协调调度,能巡视的时间就比现在少。行百里者半九十,我在福禄县的那些事儿正在关口,还没定型,定了型我也不这么担心了。还有思城县,才遭逢大变故。如今南府里的人,以前是我的上司,现在回去,也要分心与他解心结。我真得要顺手的人。不先跟您说一说,凭我跟吏部去求,能安排两个八、九品的过来就顶天了。真得给我几个顺手的人。”
  王云鹤看看祝缨,心道:像他这样愿意过去的人也不多。问道:“你有什么想法?”
  祝缨想了一下,道:“退而求其次。福禄县那个地方,家父家母头一年过去,夏天出门就中暑。若硬安排个人过去,没几天折了,也是朝廷的损失。”
  王云鹤直接问:“谁?”
  “现在福禄县丞调到思城县做县令,您看?暂代也行,试试看?”
  王云鹤听到“调”就笑了:“小滑头。”
  祝缨道:“做县令的时候不觉得,一说做知府,眼睛里竟然多了许多以前看不到的事儿。今天才知道当年鲁刺史忧愁的是什么,不能事事亲力亲为,就要委于他人。同朝为官,也不能怀疑别人不行,但又担心别人干不好。就必要设法令下官‘听话’。当年是我轻狂。”
  王云鹤笑着指着她:“你竟还能找到自己的错处?”
  祝缨正色道:“轻狂,不后悔,再来一次还这么干。”
  王云鹤笑得惊天动地。笑完了道:“说吧,还想怎么样?”
  祝缨道:“要是多给我几年,遇着什么样的人我都不怕的,只不过现在身上系的事情多了,不能不顾及别人。单说宿麦,我与冼兄争执归争执,我心里知道他能给我五年已是很难得了。他在吏部又能有几年呢?他未必会计较一事之得失,可比起让偷机取巧的人得了便宜,我还是不想辜负内心正直的人。
  阿苏洞主以子女相托,我也不能中途不管。前番动乱之前,诸部也是心向朝廷的,一把火,什么都没了。放火还是因为没把他们当成自己人。这才有了敕封,接下来总得再稳一稳,更亲近一些。
  这些事能给我多少时间呢?相公,不给我时间就得给我人。”
  王云鹤点点头,道:“说说。”
  祝缨道:“要不,能给那位升一升,走人么?”
  “嗯?”
  祝缨故意堆出一个甜甜的笑来,王云鹤打了个哆嗦,抱着胳膊摩摩手臂:“正常点。不要向刘松年学!”
  祝缨道:“那位能熬到现在,也是有些本领的。他去年冬天已在南府试种了些宿麦,今春就能收获,经验也有了。附近不拘哪里您安排一下,我情愿再给他麦种带过去。咱们推广还快些。种宿麦,现在看来不是太难,铺开了、收成稳定能够收租,非得下功夫不可,再急,也得稳住,试种这一步不能省的。有经验的人都聚在南府,是暴殄天物。”
  王云鹤听得很用心,最后被说服:“只种了一年。唔,不过你也是自己试种的。咱们去郊外看麦子仿佛就在昨天。好吧。”
  祝缨一乐,王云鹤道:“福禄县呢?”
  “还没想好。能容我再去寻摸寻摸么?没寻摸着合适的,我宁愿空着自己来,顶多累点儿,可不容易坏事儿。”
  王云鹤道:“去吧。”
  “那另两个,您答应了?”
  王云鹤道:“答应了。”
  祝缨对着他正正一拜,道:“多谢大人。”
  王云鹤道:“你要的我答应了,我要的你也要办好!”
  “是。”
  “都说施相公懒惰,哪知道他的忧心呢?”
  “我一定不惹麻烦,宁愿慢、宁愿晚,也要稳。容不得我出差错。”
  “去吧。我看你还得到处乱跑。”
  祝缨笑嘻嘻地走了,路过小厅又捎走了顾同、赵苏,出了府门才问:“等得着急吗?”
  顾同道:“光顾着想这是相府了。”
  祝缨道:“以后你们自己到处奔波的时候,等的时间会比这长得多。还未必能见着人。多练练耐性吧。”
  顾同大惊,道:“老师要打发我们了吗?”
  祝缨弹了弹他的脑门儿,带他们又去了岳桓的府上。岳桓休沐日也在家,他妹夫郑熹才罢了职,他也比较低调也不出门应酬。祝缨登门,他还是见的。
  岳桓对祝缨的印象极佳,见面就说:“我已听到三郎的好消息了,可惜仍是南方,太远。”
  祝缨道:“已好了许多了。”
  岳桓看了一眼顾同,不认识,又看了一眼赵苏,顿了一下,问道:“赵苏旁边这个,是哪家郎君?”
  祝缨道:“是我在福禄县时收的学生,顾同。”
  顾同和赵苏都上前行礼,岳桓道:“都不错。”赵苏或许是混血的原因,相貌更佳一些,顾同则是能够看出来比较明显的南方人的样子。二人生活尚可,都养得细皮嫩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