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节

  锤子拖着石头也出来,石头还揉着眼睛,锤子已经胡乱洗了把脸,跑到祝缨的门口,蹭前擦后。祝缨后宅不进外男,锤子年纪小,还能蹭过来。
  祝缨没有贴身仆人,锤子抢先跑过去,踮着脚尖去取洗脸水。石头道:“你矮,我来。”
  祝缨道:“我不用人管这个,你自己收拾好。只管习字,有不会的来问我。先学着这个,等我闲一下再看你读书。”
  锤子问道:“我、我能?”
  “凭什么不能?”
  祝缨从他手里拿过盆:“自己的脸也洗干净,头发梳一梳。”
  “哎!”
  祝缨把锤子搁自己家里散养着,自己忙着秋收的收尾工作。一切都很顺利,顾翁摆完流水席终于消停了,顾同也换回了便服,又回来接着当学生了,还是被祝缨当牲口使唤。
  祁泰、小吴虽说自认还跟以前一样,祝缨依旧对他们松了一松手,剩下的活就归了顾同、项乐、项安、童立等人。
  有三人做榜样,旁人是干劲十足的,项乐项安不图官身也图个报仇。既然祝缨做事厚道,他们也就继续相信她,为她做事。
  祝缨看福禄县粮税渐渐入库,又往思城县再巡视一番。思城县这里,她自己离开了,就将关丞和莫主簿留在这里。二人这些日子兢兢业业,倒也办得有声有色。
  关丞抱怨:“这裘县令真个没成算,也没志气,粮仓都不够使了,他也不修一修。”
  祝缨道:“没看邸报吗?他不是县令了。”
  关丞叹气:“看了,可真是……”他想说福祸无常,也是可怜的,县里的大户对付起来也容易,也不容易。遇上祝缨,那就是容易,如果换个人,就不太容易。
  祝缨道:“你这个气性,怎么当县令?”
  关丞道:“下官怎么敢想……”他抽了自己一嘴巴,又马上放下手来,再一跺脚。祝缨笑笑,拍拍他的肩膀:“干活去。”
  不多时,两县的租赋收齐。祝缨命关丞在思城县留守,看一看有没有衙役敢私下加征的。顺便将服徭役的人数再给确认一下。
  再往慈幼局去看一看那些孤儿奴婢,花姐、小江离开之后,这里找了四个妇人过来,每月领几百工钱,暂时照顾这些孤儿。
  两个过年就十六了的,祝缨预备让他们去种地。不会种的就学一门手艺,思城县也有流人营,翻俩工匠试试。再不行,就让他们自谋生路去。她也不能养人一辈子。
  余下的,也得开始学手艺了。
  两处巡完,她就押着粮草先去南府与上司会合,再去州城。
  南府的上司如今看她眼神又是一变,奇奇怪怪的,王县令也不再像之前那样大大咧咧,但话里仍是问:“宿麦……”
  “忘不了。喏,麦种我都带了来了。”她这一行,除了给冷云的麦种,还有给南府的以及王县令的。之前跟冷云巡视了一圈,多少有点数,照着公廨田的数目再多给一倍,随他们去种。种田的老农她也带了几个过来了。
  上司笑道:“都说你周到,你是真能干的。”
  笑着接了人和种子,祝缨指着老农道:“这些都是宝贝,您千万别冷着饿着了。回来我还得用呢。”
  上司道:“就放在我这里。”
  王县令也先分得了人和麦种,笑吟吟地让自己的手下:“去弄辆车。”拿车载着老农和麦种先回县里准备。
  二人心情变好,一路与祝缨且走且聊。有时说农桑,有时说案子,有时问冷云。他们问什么,祝缨就答什么,他们能领会多少就不一定了。
  一行人押粮走得慢,数日方至。祝缨在州城还是老待遇——先缴,完事再去拜见冷云。秋收完了,她得说说宿麦的事儿,趁着朝廷还没给思城县派个新县令,她得抢先下手把活儿给干了,免得扯皮。
  冷云依旧看着别人看活,今年秋粮果然如之前预料,比去年略少一些。但是冷云算着有查出隐田的功劳,也能应付得过去。
  祝缨这回来连人带麦种都齐全了,冷云喜道:“不错不错!正好!正好!哎,我走之前,能种下不?”
  “走?”
  冷云认真地点点头:“我要上京!”每年,每州的正副职都得有一个人进京去审核。一年的租赋啦、地方上的案件啦、其他的成就啦。解释一下完成不好的原因,以及如果有天灾人祸,去哭个穷。更重要的是,跟京里拉关系。
  祝缨道:“您才过来不到一年,又要奔波?路上吃得消吗?这事儿干系全州,就算是别驾长史有私心,也不会拿这事开玩笑的。”
  冷云道:“不对不对,你看蓝德那个阉人的狗样子,宫里像他那样的人太多啦!我不自己回去一趟是不放心的。”
  祝缨道:“大人与我报上的请功名单没有全批下来,也未必就全是他从中作梗。一说就全准了的,历来也是不多,端看上头怎么想。”她看了一眼薛先生。他的名字本来也写上去的,但是上头只批了一个董先生。
  冷云道:“我还是得回去一趟,一离开,就远了。还有你啊,你怎么不着急呢?不能远离,不能远离!”
  祝缨道:“宿麦的事儿您不管啦?”
  “我看着他们种下再走,我又不会种,有人会种就行了。南府的事儿,你管着。”说着,他恶作剧地笑了起来,“南府现在,没人会与你作对啦。”
  “什么作对不作对的?”祝缨说,“都有人管。大人,真要亲自回京?”
  冷云道:“我意已决!”
  “那年底的会怎么开?明年的春耕怎么安排?”
  冷云搓搓手:“我明年早些过来,路上不耽搁就是了。”
  祝缨又看一眼薛先生,冷云道:“他与我同行。”薛先生比董先生年轻不少,冷云就相中他当苦力了。
  祝缨眼见劝不住,道:“好吧。”
  粮缴完,种子留下,冷云还要多留祝缨,祝缨这回可不敢多呆了,说:“会馆那里尽有人的,大人有事,只管传信。”她那儿麦子还差点时间,橘子可快要好了!
  …………
  县里不用每年都派人上京,冷云这一去,等于将全州官员的考核也捎带上了,祝缨不担心这一点。她仍是让小吴跟着去上京,送自己的信,小吴现在也是官了,不过没仆人,就跟着冷云的车队走。祝缨也给小吴配了辆坐的车,让他一路一定要对薛先生礼敬有加。
  小吴机灵,看董先生便知薛先生,仍当薛先生是前辈敬。
  冷云这回可不挑剔,也不敢耽误了,他认认真真往京城赶路,越走天气越冷。回京是他自己要求的,直到此时他也只是骂天气,而不曾改了主意回头,只是停下来的时候拿小吴说事儿:“三郎还单派你来,难道我不能给他捎带?他同七郎就这么亲近?”
  小吴陪笑道:“因下官回家,就顺捎了。大人有大事儿,跑腿的事儿,还是下官来。”他小心地不提喜事之类,以免刺激到薛先生。
  冷云一笑。
  小吴回忆起在刺史府的日子,不由怀念起跟在祝缨身边的时候,心道:我这一走,谁要得意?不知道是童立童波还是项乐?
  他并不知道,祝缨现在想的并不是将小吴留下来的县衙里那个位子交给谁。
  项乐从外面跑了进来:“大人!好像出事了。”
  祝缨问道:“什么事?”
  项乐道:“我大哥回家说,榷场不对劲。山上怕有变故。”
  项家对山上寨子的事一向上心,这次榷场比之前冷清太多!山上下来的人尤其的少,进山收货的人也没出来。项家大哥到了榷场一看,觉得不对劲儿,回来之后便讲了。
  项乐便回来找祝缨说了这事。此时秋收已然结束,福禄县的宿麦今年能种到全县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二,但是山上还是比较清闲的。是有足够的人手与山下交易的。祝缨给苏鸣鸾介绍了制茶的路子,山上的普通茶叶、茶饼也渐渐有些收益了。山寨不大可能放弃交易。
  那就可能是真出事了。祝缨认真听了他的分析,让他把他哥哥找来,仔细问了这次和上次有何不同,山上下来什么人。得知“还是上次那些人带着。货少了,买卖也做得没心一样。”
  祝缨心道:来了!恐怕是义兄走了。
  她说:“你叫童立跑一趟赵家,问问赵娘子可还好,就说我有事要找他们夫妇商议。”
  “是。”
  第193章 血腥
  赵苏赴京之后,赵沣夫妇就很自觉地经常到县城居住了。祝缨对他们夫妇一向礼遇有加,童立跑过去一趟,赵沣夫妇很快就过来了。
  到县衙之前二人有一点猜测,心里都吃不准。从要种麦子了到是不是京城赵苏有什么消息了,又或者是要再提携一下他们家。但又都觉得不太像,种麦子的事儿已经铺开了,不算什么特别新鲜的事儿不值得这么单叫他们过去一回。
  往京城去的那个小吴官人才启程没两天,他们才托小吴把一些给赵苏的东西顺便捎带,再托他把赵苏的回信给带回来。至于提携,最近也没有发生什么事吧?
  夫妇二人横猜不着竖猜不着间,县衙已近在眼前了。
  童立在前面引路,到了书房外向内通报了一声:“大人,赵郎君和赵娘子来了。”
  祝缨伸出手来撑着桌面起身,走到门口脸上已带了丝和气的轻笑:“阿姐、姐夫。”
  赵沣拱手,赵娘子笑道:“阿弟好忙,这就又有事了,有什么是我们能做的呢?”
  祝缨做了个请的手势:“当然有事啦,好些事要靠阿姐和姐夫呢,里面请。”
  他将二人引到一边坐下,童立去上了茶来,祝缨再次打量这夫妇二人,见他们脸上没有一点焦虑、担忧的情况,心下十分地奇怪。她请这二人来并不是为了什么大事,而是要看一看赵娘子能不能到。
  如果阿苏洞主出事了,影响已经反应到了榷场上,赵娘子身为亲妹妹必定能得到消息,如果是阿苏洞主亡故这样的大事赵娘子必定会赶回去。她过不过来,祝缨都能从中读出讯息。
  可是她来了。
  但是榷场的情况又是不对的。一般而言,一种买卖如果变差,也是渐变,如果是骤降,必是有什么突发事件。即便阿苏家突然有了新的门路,又或者是山货因为别的原因减产,多少能知会她一声。但是据她所知,气候没变、也没有疫病等情况发生,更没听说阿苏家又跟谁对着抓人砍头放血祭天——如果是这样,山上怎么也会跟她要求一些支援,至少是再买点兵器。
  祝缨脑子转了八百圈儿,口上却说:“是有一件事儿,也不知可行不可行。”
  赵娘子笑道:“阿弟做事,什么时候不行了?你只管说,我们只管做。”
  祝缨道:“我又兼顾思城县,见他们那儿也有些橘子树,早先时候会馆那头就说,常有别的地方冒充咱们的橘子高价贩卖。我想,咱们不能耽误了粮食,能产的橘子数量就有限,与其让他们胡乱冒充,不如咱们自己来?”
  赵娘子有点听不明白,赵沣问道:“咱们去他们那儿种橘子?那地?”他能想到的就是,祝缨借着也能管着思城县的便利要给他们好处了,拨一些土地给他们种橘子获利。
  那倒是非常丰厚的了!那就得建仓库了呀……赵沣已从橘子想到了之后,甚至想到是不是能在京城也建个同乡会馆呢?赵苏正好在那儿,也可以管一管的。这样他们与赵苏的联系也就更方便了。不然像现在这样,自己派人完全没个保障,得等着蹭哪个文书或者差使,可是太费劲了。
  祝缨道:“咱们收他们的橘子。”
  “啊?”这与赵沣自己想的完全不同,赵沣一时没转过来。
  祝缨道:“就是买进卖出。十文一斤买他们的,五十文一斤卖出来——我随口说的,要是能卖更高当然更好。当然也不能给人家把价压得太低了,叫人赚不着就不种了。收的时候拣好果收,咱们有仓库,来年春夏还能再卖一波。也省得他们自己出去闯。咱们卖出去的橘子,谁又敢说不是福橘呢?”
  赵娘子道:“阿弟这主意真的好!是要给他做吗?”她将手放到了赵沣的肩头上。
  赵沣稍有不自在,看祝缨对赵娘子这举动一点意见也没有,他微微动了一动,又坐住了。
  祝缨道:“那个最终还是要士绅们公议出来的。姐夫到时候可以自己提一下,先稍做准备。这么大生意,要是自己吃不下呢,趁早找个合伙的。”
  赵沣笑道:“有大人这句话,我就可以放手去做了。”
  “一口吃不得个胖子,别积压了反而不好。”
  “是。”
  赵娘子看丈夫在祝缨面前不够潇洒,只好自己来讲:“阿弟,这橘子,能卖到京城吗?”
  祝缨道:“现在不是时候呢。”
  “前两年说咱们自家的橘子不够多,卖不了那么远,现在又要收些别人的,足够多了吧?你外甥现在又在京城,也来一个会馆,多么方便呀。”
  祝缨眨眨眼,道:“他现在还是要沉下心来读书,不能叫人觉得他浮躁才好。”
  祝缨没好意思说,您是不知道京城的房价!一个会馆,至少得两进院子吧?还得加个偏院儿什么的。要是想卖些特产,得有库房吧?库房倒是不用马上买,可以租,福禄县的特产高贵的少、要走大量才能划算,才能不亏本。橘子对保存的要求又高,费用也不低。
  “那真是可惜了呀……”
  祝缨笑道:“阿姐要是想别的买卖,倒还有一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