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娇娥锦绣_分卷阅读_180
当时废太子的家人只剩下皇曾孙,也就是现在的皇帝刘询,卫家已经死绝,若是旁人审理此案,只怕会将废太子的属官们严刑拷打一番,讨好当时得势的钩弋夫人,定下巫蛊之案的结果,但丙吉审了许多年都没有结案,看来当时的丙吉是同情戾太子刘据的。
掖庭令觉得奇怪,将宫婢带到了御史府,找到丙吉询问。
丙吉问明来意,仔细看了看那个宫婢,虽然过去了许多年,宫婢已经老了,丙吉还是认了出来,有些生气地呵斥道:“你怎么能来认领功劳呢?当年抚育皇曾孙的时候,因为照顾不周,让皇曾孙生了大病,我还责打过你,有功劳的是渭城人胡组、淮陽人郭徵卿。胡组服刑期满要出狱了,皇曾孙还依旧依恋她,直到我找到皇曾孙的外婆祖史家,胡组才回家。”
宫婢听了,汗如雨下,口里嚷嚷着:“丙大人饶命,是奴婢贪心了,有人指点我前来上书,说皇上必有厚赏,丙大人当年救了奴婢等的命,奴婢不敢隐瞒。”
掖庭令吃了一惊,立即上报给皇帝。
刘询下旨,命人寻访胡组、郭徵卿二人,可惜这二人都已去世,只有子孙尚在,皇帝立即下令赏金五十金,田地二百顷,其他珍玩无数。
曾经抚养过自己的老人只剩下这么一个宫婢了,刘询不念旧恶,还是下了诏书赦免她的官奴婢身份,让她的丈夫和子女也随之成为平民,并且赏赐了十万钱。
弘恭奉旨带着这个宫婢面圣谢恩,刘询询问了她一番,才知道当年丙吉主审巫蛊案时,命几名女囚哺育自己,在监狱中最干净清爽的地方居住,才活了下来。
“……后来武帝大赦天下,奴婢等人才活了下来,这可多亏了丙大人,原本有人奉旨要处死长安城内牢狱中所有的人,是丙大人守在狱门,带领狱卒堵住了武帝派来的使者……胡组等人本来因为大赦可以归家了,但皇曾孙当年年幼,离不开胡组,丙大人就雇了胡组和郭征卿一起抚养皇曾孙,奴婢在一旁打杂……再后来监狱里主管财务的官员说没有接到指令奉养皇曾孙,不再支付皇曾孙的费用,丙大人便从俸禄中按月拨出一份来供养皇曾孙,皇曾孙小的时候身体不好,几次大病,都是丙大人掏钱给看的病……丙大人说这也不是办法,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就会再被朝廷放回州里去,就上奏朝廷,想让京兆尹府抚养皇曾孙,但是没有成功,后来听说皇曾孙的外婆和伯父还在,才交到了史家……再后来,就听说皇曾孙登记入了宗室,被收留在掖庭……”
刘询听着面前这个老妪絮絮叨叨地讲述,凤目含泪,双手发抖,原来竟然是这样活了下来,救命恩人就在眼前,却什么都没有提过。
宫婢走后,弘恭和戴长乐又奉旨调来了当年长安狱中的记载,发现宫婢说的基本属实,长安城有监狱二十六所,在刘询出生的那一年,除去诏狱和刘询出生的郡邸狱,其余监狱的犯人全部被斩首。
再追究原因,竟然发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内谒者令郭穰。
刘询的祖父戾太子被一群小人在武帝面前中伤,离间父子之情,其中内谒者令郭穰最积极。
戾太子死后,在钩弋夫人眼中,当时昭帝刘弗陵成为太子最大的障碍,便是已故李夫人的爱子昌邑王,内谒者令郭穰检举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和当时的丞相合谋谋反,谋立昌邑王为帝,结局便是昌邑王死,丞相及李广利死。
武帝病重,有人说长安狱中有天子气,武帝大惊,下令将狱中的人全部登记起来,格杀勿论,而奉旨杀人的便是这个内谒者令郭穰。
内谒者令郭穰是站在谁的一边,所图何来,是个瞎子都能看得出来。
当日郭穰夜间抵达郡邸狱,是丙吉死死地把住监狱的大门,坚决抗旨保下皇曾孙,两人相争不下,直到天亮,后来这件事情闹到武帝面前,武帝这才知道还有这么一位皇曾孙活着,当即下令大赦天下,郡邸狱的犯人们因为丙吉方得到了保全,一直对丙吉感恩不已,这件事询问下去,有许多活着的人可以作证。
刘询看到奏章的当夜就宣召了丙吉,两人密谈了半夜才散。
一时间朝野议论纷纷,杨恽又上了一道奏疏,声称丙吉的存活之功大于张贺的养育之功,请皇帝厚赏。杨恽一向毒舌,这次的奏疏又是直接的不得了,但这次说的话,却说到了皇帝和群臣们的心中。
对于刘询来说没有丙吉的保护,就不能活下来,后来又是丙吉在霍光面前推举了他,霍光当时正为废掉了昌邑王刘贺,没有合适的称帝人选而焦头烂额,所以才选中了在民间生活的他,没有丙吉也没有他的今天。
群臣立即附议,都称赞丙吉是长者、君子,搁一般人做了这样的大事,这就是吹嘘一辈子的资本,但丙吉却藏得如此之深,不愿意让旁人知道。
刘询下旨,声称:朕在平民时,御史大夫丙吉,中郎将史曾、史玄,长乐卫尉许舜,侍中、光禄大夫许延寿都对朕有旧恩。还有已故掖庭令张贺对朕辅导教育,使朕研习儒术,恩惠卓著,功劳最大。《诗经》上说:‘没有不应报答的恩情。’今特封张贺的养子侍中、中郎将张彭祖为阳都侯,追赐张贺谥号为阳都哀侯,丙吉为博阳侯,史曾为将陵侯,史玄为平台侯,许舜为博望侯,许延寿为乐成侯。”
张贺有一孤孙名叫张霸,年仅七岁,被任命为散骑、中郎将,赐爵为关内侯。
这一次分封,刘询查访了所有在郡邸狱的妇女中,曾对他有抚育之恩的人,也都赐予官禄、土地、房屋、财物,按照恩德的深浅予以报答。
受封的时候,丙吉大病了一场,刘询担心的要命,生怕丙吉死去,就派人把封印纽佩带在丙吉身上,表示封爵,要让他生前得到恩赏。
太子刘奭安抚父亲,“父皇,夏太傅说有阴德的人,一定会享受他的快乐,并且能够庇佑子孙,丙大人尚未得到报答,就病的很重,这病一定不致命的。”
刘询叹了口气,抚了抚儿子的小脑袋,道:“奭儿说的对,丙大人一定不会有事。”
后来丙吉真的病好了,刘询很快乐,刘奭觉得夏太傅说的真的很对,更加认真地跟着夏太傅学习经书。
众人受封的时候都很高兴,只有张彭祖心里不乐,凭他与皇上的交情,封侯是早晚的事,这次的安排却让丙吉的恩情暴露了出来,光华完全掩盖了张家,皇上大批的封赏,甚至借此封了许广汉的两个弟弟为候。
戴长乐撇着嘴,逮着机会在刘询跟前说坏话:“张彭祖什么功勋都没有,就封了候,还不高兴,丙吉立了那么大的功劳,像个闷嘴葫芦一般,生怕别人知道了,病好了就想着法子不想封侯,这人呢,怎么就相差那么大呢。”
刘询白他一眼。
戴长乐的抽屉又张开了,没完没了地道:“那个宫婢自称对皇上有恩,也没有说清楚,谁料到还有丙吉这么大的隐情,估计在背后戳着她来的人都后悔死了,哈哈。”
刘询大怒,抓起手边绘着九头鸟的瓷瓶,砸了过去,骂道:“作为太子詹事,风言风语,没点分寸,去到太子太傅那里,和太子一起听论语,抄百遍论语,抄不完不准出现在朕的面前。”
戴长乐见把刘询惹怒了,立即就去抄论语去了,丢下刘询在麒麟阁内。
小黄门哆嗦嗦地进了麒麟阁收拾碎片,奉上了茶,重新点了香,又退了出去。
过了一阵,皇上又命弘恭前来,再次宣旨,让淮阳王刘钦开府,前丞相韦贤的小儿子韦玄成做刘钦的国相。
这道旨意发出后,张彭祖整个人都不好了。
韦玄成为了和哥哥推让爵位,装疯卖傻,假称有病,被丞相和御史大夫弹劾才收敛。刘询点了这样的人做二皇子的国相,就是让刘钦学着韦玄成,敬让着哥哥刘奭,也是在敲打张家。
许家和王家都松了口气,于廷尉和林天更象是偷到了油的耗子,偷偷的笑的甜蜜。
张千秋知道后,又是大怒,道:“我说怎么又出了这样的事,都是你们搞的鬼,眼看张家大势已去,你们就别再挣扎了,天命都不向着我们这边。以前一说对皇上有恩,众人必然想到大伯,眼下大伯只是养育之恩,而丙吉却是存活之恩和举荐之恩,丙吉埋在心里当君子,我们张家却是享受了皇上给的好处。若要再不知足,就要有那些儒生来弹劾了。”
张延寿和张彭祖耷拉着脑袋,也知道这次真是……千算万算,请了尊大佛出来了。
而且,这事还真的都是他们自己折腾出来的,张延寿道:“大哥,弟弟们知道自己错了。”
张千秋道:“那就知足吧,别折腾了,老三封侯了,也是一件好事。”
两个弟弟都点头称是,张千秋回到书房里,对着眼前的竹简发呆,这是来自东海郡的信,信是一个叫做严延年的人写来的,自称是太子少傅的哥哥。
严延年在信中声称,一向仰慕张家,和张博也有来往,对张千秋神交已久,如今西域和大汉之间必有一战,张千秋如果要上阵杀敌,他愿意跟随左右。
☆、第147章 走神
严延年蛰伏在东海郡做郡吏,侍奉着严母,他在郡中可以读到邸报,虽有滞后却也可以了解到朝廷都发生了那些事。
当知道赵兴和冯世奉两人在西域立了两场大功,赵兴留在大宛开展互市时,严延年有些坐不住了。
等到弟弟来信,说赵广跟着皇子们读书,赵娇娥经常出入后宫,于夫人和林氏相认,严延年真的觉得不能再等下去了,若是赵家真的得了势,必然不会放过自己。
而他也不愿意放过赵家。
严延年在信简中谈了对于西域和大汉之间战事的看法,并且暗示自家和赵家有隙,弟弟在太子府中并不受重用等等。
这是一封投诚的信简。
张千秋一直在犹豫,这样的人到底能用不能用,严家和赵家的事,随便查一查便能知道个大概,严延年这个人当年也还是有不少人知道,皇帝曾经点过他的名去做平陵县的县令,只是没有把握好机会,白白丢了官,又从丞相府的低级属官开始做起。
开始,张千秋叫弟弟们稳住别闹,是不想在赵家身上白瞎功夫,惹来事端。
但这么久以来,弟弟们在赵家的事情上讨不着好,竟然还将张婕妤给搭了上去,张千秋也知道,这个梁子已经结下了,不是说自家就此收手不闹就算完了的,如今人家势力不够,若是够了,谁不想报仇。
如今,叫弟弟们稳住别闹,是因为确实不能再在皇上面前有动作了,张千秋想,应该伺机而动,首先应努力想法子护住在军中的地位,能护一点算一点,护住了再说以后的事。
严延年了解赵家,又与赵家为敌,应该是个很不错的选择,如今跌倒低处,拉他一把,便能牢牢站在张家这一边,随着太子的势力越来越大,原先依附张家的人就不会再那么忠心了,不如现在先扶持几个死忠,可严延年在赵家的事情上,让人觉得不地道。
张千秋在这边衡量着严延年的价值,严延年在东海郡等的神魂不宁。
他是没有人可以投靠了,魏相已经不会搭理他了,丙吉和于廷尉两人关系很好,而且丙吉特别注重下属的品德。
算来算去,三公里面只有张安世可以投靠,张安世的年纪已大,身体不好,张家的三个儿子里面,能够接管张安世的势力的只有张千秋了。
昔日,他在御史府任职的时候,就听说霍光夸奖张千秋远胜过霍禹,说张家有这样的儿子,是注定要兴旺发达的。
搭上了张家的大船,严延年相信凭他不俗的办事能力,一定能做到二千石的大官。如今这个样子,只是时运不济罢了。
严延年在等,他的好友张敞也在等。
张敞不知道为什么不遭魏相待见,按照严延年的提示给魏相发了封信简自荐,魏相只说要踏实做事,做好山阳太守,回长安城要等待时机,做臣子的只能由皇上来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