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种田指南 第3节
做豆腐远比高长松想得困难,现代他有各种代替人工的机械,在遥远的唐代连石磨都得自己推,再加上滤渣、煮浆,忙活完这些,大半天已过去了。
至于关键的一步用石膏浆使其凝结为豆花倒是最容易的。
原本,高长松已经想好了用酸汁点豆腐,不想竟然从记忆的犄角旮旯中扒拉出石膏粉来。
感谢张仲景,感谢《伤寒杂病论》,中学历史一共就提到几位古代大医,分别是扁鹊、华佗跟张仲景,最后一人在治伤寒症上格外有一手,并将石膏作为常用药材写入各种方中。
唐代巫医并行,生病时求神拜佛的不少,也有去医馆看病的,官方甚至在各地会设置大型的基层医疗机构。
前些年高玉兰发热重病,高太公连夜背她去医馆,差点就闯了宵禁,石膏粉就是那时开的,后来高玉兰发汗伤寒好了,高太公却不忍丢了当时的药材,只存在家中,想下次若有谁发热便拿出来对付。
谁知竟用在点豆腐上,也真是世事难料。
高长松约是在中午点好豆花,距离正经豆腐还缺一个压制的过程,简单说来就是以重物压在豆花表面,将其中的水份压出,成为紧实的豆腐。
至于现在做好的薄豆花,煮开后便是市面上常见的豆腐脑。
高长松本想着做三份豆腐,哪想得做起来如此之慢,眼下系统上的时间已过中午十二点,到了他家吃午食的时候。
现在寻常人家都是吃两顿,贞观之治还没到来,且百姓家都没什么余钱,饱饱地吃上三顿是不可能的。高长松家正儿八经来说其实是吃两顿,早上七点吃早饭,下午四点前后吃晚饭。
他们睡得早,晚上九点前上寝床,古代晚上黑灯瞎火的又没什么娱乐活动,城市里一更三点甚至都宵禁了。
——一更三点是晚上七点多。
晚上什么事都干不了,不只能睡觉吗?
可做多了农活,中午什么都不吃也不可能,农忙的时候高老太都会让高香兰她们去田头给高太公送蒸饼,早上剩下来的面饼,小麦粉中混着粗硬的麦麸,磨牙是磨牙,也是真的顶饱。
他们家中午不吃饱餐,就来点充饥的小点心。
高长松凝视生豆花,这不就很适合当午食吗?
……
在热腾腾的豆腐脑上浇一勺豆酱,最后再撒上一把种院子里的葱花,与现代街边豆腐脑相似程度高达80%。
高长松满意地刺溜一口,小半碗豆腐脑都吸进腹中。好在他煮得多,喝都能喝到饱,都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他这年纪还是很能吃的。
他喝的时候内心叹气,如果再来块切碎的榨菜、浇上辣油,最后撒上一把新鲜香菜配油条一起吃,才是他最爱的配置。只可惜在这时代榨菜容易找,油条虽说有些奢侈却也不是完全不行,可辣油跟香菜那就难了。
辣椒且不用说,要到明末才传入中国,至于香菜,此时普及度实在是太低。
香菜发源地是地中海,张骞出使西域,将其带入中国,可因香菜太刺激,一直没传播开,此时的名字应该叫“芫荽”,要是他没猜错,恐怕要在《本草纲目》这种医书上才能找到香菜的影子。
经济-生活类任务:
看似平平无奇的热腾腾的豆腐脑,是妹妹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奖励点:5点。
已完成!
耳边响起任务完成的叮咚声,高长松发现,这样带有“第一次”属性的任务给的奖励点总格外高,显然系统鼓励他们“发明创造”。
然后比起他要换的东西,这些点数依旧是杯水车薪,他要努力很长一段时间。
三口两口刺溜完一碗,当然要去关心妹妹们,才发现对这碗豆腐脑,三人的表现各有不同。
高翠兰不用说,年纪小的优势体现出来,能吃能睡没心没肺,别看她才4岁,勺子已经用得很好了,一勺一口,吃得香甜,高长松都怕她等会儿要添,最后吃得撑破肚皮。
高长松:一会看看她肚子鼓起的弧度吧。
高玉兰吃相斯文,与其说是斯文,不如说是小心翼翼,每一口都在品尝似的。她吃东西本来就慢,此时更是用舌头将豆腐脑细细碾压再吞下去。
至于高香兰,吃的时候表情很严肃,简直不像是对待吃食了,仿佛她面前是自己从未触碰的昂贵的圣贤书似的,问就是严阵以待。
*
三个小女孩儿再怎么吃都吃不完,以至于他们还剩下大半锅豆腐脑,高长松思索着,觉得自己这锅豆花不说十分成功,也有九分了,自家吃不完用来还邻里人情刚刚好。
豆腐在他们村庄是稀罕货,不说贵,却很少有人能去镇里买了再带回来。
于是嘱咐高香兰他们:“前些日子家中蒙难,领里少不得来帮衬一二,此时得了这件吃食,自应分与他们。”
村上一共三十二户人家,与他们亲厚的有十几户,剩下的关系平平,也就来吊唁一下,手上没提东西,高长松家也请他们吃了饼,人情也就还清了。
豆腐脑一户一碗,正好将十几户包圆了,他们把高翠兰留家里,自己端碗给人家送去。
*
在田里忙了一上午的高澈回到家中,正欲午睡,却听见门敲得咚咚作响,跟与四娘对视一眼,高澈从寝床上翻下来前去开门。
就看见高长松笑道:“六郎,来,吃豆腐。”
第4章
高长松容貌清俊,他的豆腐自然也很好吃。
邻里收到他那碗豆花无不震惊,高六郎脑子转得慢先结结巴巴道:“这可是豆腐,未免也太贵重了,十二郎你何时去镇里的?”
倒是于四娘看出些门道,暗地里用手肘打了他一记热情地接过去道:“十二郎破费了。”
高长松自然解释道:“可不是从镇上带来的,不过是跟着大人留下的方子琢磨,胡乱做的罢了,只用些豆子,倒不破费。”
后又寒暄几句才离开,只留下于四娘跟高六郎面面相觑。高长松很是体贴,送来的豆花上还放了豆酱跟香葱,他想以后还要跟村人做生意,当然要舍得放料。
这两人看了好一会儿终于决定先尝上两口,他俩也不是没吃过豆腐,只是次数太少,他们这十里八乡的豆腐都被镇上的店垄断了,只此一家。要知道豆腐这东西不能过夜又容易震碎,除非自己从镇上往返背回,否则都吃不到。
镇上那家价格也并不低,除非是偶尔开洋荤,高老庄人是不会吃的。
品味半天只觉得这豆花比起方块豆腐要更软嫩,口感却不够扎实,但已算是难得的美味了。
于四娘叹气道:“恐怕太公便是因为这方子才没了的。”她说的是对方坐车往返城镇最后人仰马翻去世。
六郎也表示:“十二郎能跟着方子做出来也是老天开眼,若非如此就他那小身板实在不像是能下地的。”随后又担心道,“可若做豆腐,少不得要从农户转成商户,是要被后人戳脊梁骨的。”
商人在唐代的地位还是低的,早期的商人之后都无法参与科举,哪怕是农户地位都在商户之上,可现在高长松家家资不丰,又只有他这个未被分田的未成年充当劳动力,若按老法子,怕是活都活不下来,此时若掌握手艺后转商户,起码能活,只是相较于他之前学子身份,落差未免太大。
于四娘跟高六郎一阵唏嘘,又无可奈何,话毕,豆花也见底了。
……
高长松的豆腐初亮相还是很成功的,这高老庄本就封闭,日日里就三十多户人相伴,乃至若有人打个喷嚏得了风寒,第二日便会有流水般的村人来慰问的地步,高长松整出豆腐在这可是大新闻,多少年都没有过的。
若说豆花虽味美却不够厚实,后两日赠人的豆腐便很完美了,甚至比起古格镇上买的豆腥味更轻。
高长松读书的镇名为古格,乌斯藏虽汉化得严重,城镇名却承袭了原唐代土蕃地城镇,他们这佛教也盛行些,不少城镇本名应源自梵语。
之后几日总有人从高长松这买豆腐。
唐代因“钱荒”,朴素的以物易物又登上舞台,绢布也成为货币,一般情况下,一匹布等于一斗米等于十钱。
当然这里的米指的是比较贵的东都米,还有一种便宜的米叫做青齐米,价格只有东都米的一半,豆比青齐米还要便宜,价格跟粟半径没八两,一斗豆现在也就是三钱的样子。
那古格镇上的豆腐价格如何?若直接从镇上的豆腐坊买,一碗就是两钱。
这价格其实非常高了,要知道,这碗也不是什么海碗,按照换算,一斗米等于12.5斤米,也就说两钱基本上就算是两到三斤的米了。
这还不算什么,等天气凉了,就有小商贩自己从镇上买了,又背着豆腐徒步十公里,千里迢迢送至附近村庄贩卖。
他们也不会日日去,都是挑上好的日子,譬如节庆蒙祭祀之类的,邻里买块豆腐吃吃也是讨彩头,若平日里这么干了,准会亏本。
这样送上门的豆腐,是三钱一碗。
邻里都说高十二郎的豆腐便宜,若有新的开元通宝,那给一枚就是一碗豆腐,若没有还能用豆来抵,半斗豆便够了。
至于用面用布帛的,那又是其他单位,他这连青齐米、面都是可以换豆腐的。
……
又过几日,于四娘老母过五十的整寿,她要回家看望,高长松与她同行,背后背着长方形的类似于书箱的箱箧,里面装着压实的豆腐。
高老庄人吃豆腐不过吃个新鲜,前几日买过后销量一日不如一日,就自然需要打开市场,往其他乡村送。
真让高长松说,他倒是乐意搞分销,自己是总店,其他人拿货后去别镇兜售。可他没打出名气,若要如此,少不得自己先去宣传宣传。
唐代村落与村落之间距离还是比较近的,村与村之间的距离在数十里,十里以内的村也是有的。此时人民因常年务农,身体强健,脚程也比较快,数十里半天就走到了 。
高长松运气不错,高老庄与附近村落间隔较近,尤其是于家村,也就七八里,走快些一个时辰就到了,此外他们高老庄在附近村落中呈众星拱月之势,高老庄是那月亮,位于村落之中,无论往哪个方向走,都有村庄可到。
虽出近门却要做完全的准备,家中留半箱豆腐给高香兰卖,此外还有一整箱热腾腾的豆腐脑。
豆腐脑便宜,只要给一海碗豆子便能换一大碗,这年岁家家户户都种豆,自己吃都嫌有腥味,还不如给高十二郎去。尤其最近田上工作也不清闲,大中午喝碗热腾腾的豆花再做工,甭提有多美了。
再说高长松,走前除了装了一满竹罐的水外,还带蒸饼等干粮,他刚准备出门便看见于四娘包袱款款地走来,好心提醒他道:“若往我家去,蒸饼需带多些。”
高长松听后满头问号,为何要带多,不就路上自己吃吗?
于四娘道:“十二郎有所不知,往我家去的官道上要经过一处名曰清风岭,名虽如此不过是一小土堆,可那却住着一位白大仙,以往村人路过都要去拜见一二,若碰见白大仙心情好,有个头疼脑热的也能帮忙治治。”
听完她说这一席话,高长松恍然大悟。
对啊!这不是正儿八经的唐代,这是西游大唐啊!
他大震惊,怪高老庄在猪八戒来之前生活太平静,他都被迷惑住了,自己住的可是高危世界。
可他搜索过往记忆,却发现妖怪只活在流言蜚语中,并未出现在自己的生活里,可能因为他学的是孔圣人的“子不语怪力乱神”自身有正气,连妖怪都不出现了吧?
话虽如此,在出家门前,他又翻箱倒柜了一阵子,弄的高香兰跟高玉兰面面相觑,高香兰皱着眉头问:“大兄在找何物?”
高长松一脸严肃道:“大人是否有留下神仙画的符箓或开过光的佛经舍利等物?”
这两姐妹一听,眼睛都变成蚊香眼了,不停转悠,根本听不懂高长松在讲什么。
结果当然是什么都没找到的,乌斯藏虽说是佛教盛行、佛风浓厚的国家,佛法却没有普照每一个人,他们走的是上层路线,吃富豪家的香火钱,他们这样的平头百姓不怎么能接触到和尚,也不算很信这些。
由于未在家中找到法宝,高长松只能往外走,他听于四娘的建议,多揣了俩蒸饼,心中说这白大仙不至于如此没有排面吧?
西游记里的妖怪不是各个吃人、各个想吃唐僧肉吗?这点蒸饼够给对方塞牙缝?
对了,白大仙原型是什么来着的?莫不是白蛇?
……
高长松万万没想到,自己第一个见到的妖怪竟然是这样的……
传奇任务:
来自现代的你万万没想到,这个世界上竟然有妖怪,那么你遇见的第一只妖怪是善是恶,是敌是友呢?
奖励点:2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