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三章 朕本淮右布衣

  “一群女子,巾帼不让须眉,经营作坊,能逼得数百年的大族豪门,无路可走,当真英雄也!”
  老朱盛赞道:“了不起,了不起啊!这是我大明才有的壮举,先生以为如何?”
  张希孟打了个激灵,忙道:“主公此言有理!”
  朱元璋眯缝着眼睛,顿了顿,竟然道:“咱淮右布衣,起于微末,十余年间,终有天下……战淮西,下江南,争湖广,取中原,收吴地。天下三分,咱已经有其二。如今只余福建,巴蜀,关中,河北,燕云等处,不曾收复,差不多该到了一统天下的时候了。”
  朱元璋的声音虽然不高,但是却透露出不容置疑的语气。
  这位皇帝陛下要发动一统天下的大战了。
  张希孟稍微思忖,只觉得虽然尚有很多不够完备之处,但是以现在的局面来看,并非不能克服。
  确实该动手了!
  “主公,可以下旨群臣,齐聚应天,商议天下一统的大业!”
  朱元璋微微点头,紧握的拳头,显示着他澎湃的内心。
  从一个放牛娃,叫花子,小和尚,走到君临天下的王者,再造华夏的帝王。
  他这条路,确实不容易。
  事到如今,即将走向最绚烂的篇章。
  天下一统,九州混一!
  “传旨吧!”
  朱元璋终于点头了。
  伴随着一道道旨意,从京城发出,大明最强的文武重臣,方面大员,纷纷返回京城。
  首先进京的居然是岭南的朱英。
  准确说这小子一直就没怎么离开。
  他不断以押运货物的名义,往来京城。
  而这一次朱英告诉张希孟,他除了送来了二百万贯的利润之外,还准备妥当了五万精兵。
  “大哥,如果有一道旨意,我可以进军广西,收取云南,替大明把这块土地收回来!”
  张希孟低垂着头,斟酌半晌,才缓缓道:“准备妥当了吗?”
  朱英恍惚觉得,大哥的声音有些颤抖,他稍微迟疑,便点头道:“有七成把握……云南的把匝剌瓦尔密是个贪财好色的软骨头。我已经在他身边安插了不下十人,他的一举一动我都清清楚楚。只要老天爷不跟我作对,兵马不至于被烟瘴困扰,就能顺利拿下云南。”
  听完朱英的话,张希孟竟然连连道:“不会的,不会的!老天是站在我们这边的!”
  朱英看着有些失态的大哥,忍不住笑道:“怎么大哥也相信老天了?”
  哪知道张希孟正色道:“天人感应之说虽然不值一驳,但是国家运数也不是全然没有。总而言之,我们是一个昂扬向上的新生国家,就算有什么困难,也难不倒我们!”
  张希孟用力拍了拍朱英,“如果不算元朝,自唐以后,我们丢失云南已经几百年了,时间甚至还在燕云十六州之上。这块宝地,无论如何,都要拿回来,经营好。西南的纵深,越辽阔越好,这是咱们能留给后世子孙的厚礼。哪怕几百年之后,他们都会感激我们的!”
  朱英咧嘴笑道:“我知道大哥的意思,咱们能留给子孙的只有辽阔的疆土,还有克服困难的办法,我们在书写史册,小弟何其有幸,也能作为执笔之人!大哥你放心吧,在大事情上,我不会给你丢脸的!”
  张希孟欣然点头,总算没白疼你小子!
  不过很显然,在这一盘巨大的棋局上,朱英不是唯一的旗子,甚至都不是最重要的那一个。
  汤和也返回了应天。
  他虽然受封国公,但是依旧身着布衣,回来的时候,还穿着草鞋,被晒的黝黑,扔到农民的堆里,估计都不会引起注意。
  可就是这么个普通人,他竟然完成了苗部的均田,力压无数土司。那些自唐宋以来,就广泛存在的部落,土司,土官,在汤和的面前,瑟瑟发抖。
  其中相当一部分的土司,已经成为了历史。
  那些一向只知道部落的苗民,把汤和视作神明,视作给他们土地,让他们改变命运的大恩人。
  毫无疑问,汤和在西南的号召力无与伦比。
  “张相,我能从苗部动员出二十万青壮,一路进军云南,一路进军巴蜀,正当其时!”
  张希孟想了想道:“汤将军,这样做,会不会耗损民力?影响民生?”
  “会!”
  汤和很肯定回答,随即又道:“可拖延着,耗损更大!我这段时间推行剿匪,却有不少悍匪,干脆逃到云南,进入巴蜀。这些人同把匝剌瓦尔密,还有明玉珍勾结,借助他们的势力,频频入寇,骚扰百姓,抢掠钱财,无恶不作。不把他们解决掉,就没法安宁!”
  “为了长治久安,苗民愿意辛苦一点,将士们也不怕山川险要!”
  张希孟听完之后,颇为感慨。
  “对,虽然现在还很困难,但是早点一统天下,才能为解决困难创造有利条件……西南的大局,怕是就要汤将军扛起来了!”
  汤和用力点头。
  紧随其后,南阳的冯国用,开封的徐达,山东的刘伯温,还有尚在中原剿匪的李文忠……几个人相继回京。
  他们这几个人,文武各异,肩上的担子,也不尽相同,但是无一例外,都送来了不错的消息。
  首先是冯国用,“张相,根据我的联络,李思齐已经有了投降大明的意思。”
  “哦!当真?”
  冯国用笑道:“确有其意,但是李思齐这种人张相也清楚,他是不到最后关头,绝不会轻易放弃。我已经让冯国胜准备精兵,他和傅友德屯驻陕州,只要一声令下,就即刻攻击潼关,把这个要命的地方拿到手,李思齐多半就会投降!”
  张希孟深知冯国用的本事,顿时心中了然。
  “收取关中,光复陇西的责任,就在你们身上了。”
  勉励了冯国用之后,张希孟又向李文忠询问状况。
  在过去的一年多,负责剿匪的将士们,翻山越岭,不辞劳苦,不怕牺牲……累计消灭匪徒超过十万人,缴获财物折合宝钞三百万贯以上。
  以黄河为界,河南之地的匪徒,基本绝迹。
  同样的,还有不少土匪,藏身河北,借着大明和元廷的交界处生存,平时抢掠百姓,等明军过去,他们就跑走。
  “张相,元廷给这帮土匪头子发了不少平章,万户的头衔,还说什么杀一个明军,就可以官升一级,还能拿到赏银。他们十分嚣张,经常杀良冒功,民怨极大,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张希孟点头,“我知晓了,现在最紧要的是中原民生,如果百姓支撑不住,此时北伐,压力也很大!”
  李文忠立刻道:“张相,要说中原尽数恢复,那是不可能的。但据我所知,从去年春天开始,各地治水有成,大面积种植粮食,诸如陈州等地,不但粮食自给,还能少量出售,已经卖到了开封。中原元气,正在恢复!”
  张希孟听到这话,大喜过望,“我不求中原能出多少粮食,只要中原能够自给自足,我们北伐的压力就会小很多,好,真是太好了!”
  除了河南之外,山东的情况甚至要更好。
  “张相,说来惭愧,下官担任提刑按察使,前后处死的人,还不足五千,远远比不上张相在苏州的手笔啊!”刘伯温谦逊道。
  张希孟忍不住翻白眼,你当我愿意杀人啊?
  怎么还比起这个来?
  再说了你刘伯温少要骗人,你在山东,同样剿匪来的,光是泰山贼,还有沿海的海寇,就被你杀了不下万人,以为我不知道?
  “伯温先生,山东民心可用吗?毕竟主公北伐,必定要走运河,山东父老能否支持,意义重大啊!”
  刘伯温用力颔首,并且伸出一根手指!
  “山东父老素来忠勇,这一次至少能出动百万民夫!就算是用扁担挑,用小车推,也要把北伐大军,推到大都!驱逐胡虏,光复华夏。此等大事,山东父老,义不容辞!”
  听完了刘伯温表态,接下来就剩下徐达了。
  “张相,眼下中原屯兵十五万,加上山东方向,总兵力差不多二十万,如果再算上南阳方向,还有水师,则有三十万众。”
  徐达说到这里,又给张希孟解释道:“张相,北伐大都,确实少不了兵马。但是人数太多也没有必要,毕竟人越多,粮草辎重就越多,耗损就越大,我以为以二十万众,攻取大都就足够了。”
  张希孟笑道:“军务上面的事情,你有个方略,然后同主公商议就是。我只是想提醒你,在高丽方向,尚有关铎的北伐军,若是他们能够趁机向西用兵,是否会好一些?”
  徐达立刻道:“那是自然,只是唯恐他们兵力不足,加上高丽和元廷之间,勾勾搭搭,唯恐他们会扯后腿。”
  “这就要看方国珍了。”张希孟沉声道:“如果高丽识趣,及早归附,还要一线生机,如果继续首鼠两端,他们就死有余辜!”
  经过了一番讨论,各个方向已经准备妥当,小孩子才做选择,朱元璋的意思自然是全都要!
  只不过张希孟突然发现了一点疏忽,“主公,咱们好像忘了陈友定!”
  “陈友定?”
  老朱也吸了口气,“是啊,咱们光是拿下了张士诚,而陈友定尚存……对了,先生,你说让张士诚去劝说陈友定,这个办法如何?”
  张希孟微微一怔,不由得伸出两根大拇指,您这是对张士诚可持续竭泽而渔了,不把张士诚最后一滴油水榨干,决不罢休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