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唯一欠缺的是,明军无法发挥骑兵和火炮优势,只能用单一的火枪和手榴弹等军械作战。
  相对于往年与辽军作战,可以说,明军的战力只能发挥出六七成。
  百里无忌昨夜出于一时酒后兴奋和对发小们情感的勃发,竟同意了这个方案。而此时,等清醒之后,百里无忌发现这方案虽然可行,但唯有自己很可能只能当个旁观者。
  这个认识让百里无忌心中充满了遗憾和不甘。
  在百里无忌心中,其实最渴望的是做一个行侠仗义的游侠,而非一个主宰天下的皇帝。
  从最初只是激愤石敬塘割土卖国之举,到后来被高从诲父子压制,害得父亲被夺去兵权“流放”至归州,不得不为自保而起兵向蜀国夺取夔、忠、万三州做为根基。
  但成立庆州之后,骤然增加的军队员额,根本不是夔、忠、万三州能供养得起的,而如果解散一部分军队,不但难以抵挡蜀国的报复,甚至有可能被高从诲吞并,从而使得自己一家和追随自己的人陷入困境。
  所以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只能冒险一搏,竟以庆州之兵强攻立国数十年的楚国,托上天护佑,竟一战功成。
  而后处于群雄环顾之下,如骑上虎背一般,只能向前冲,再也无法松懈。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这种世道之下,想要不被人吃了,就只能主动去吃人。
  而当成炎楚王时,百里无忌这个新兴的势力已经有了傲视群雄的气势,跨海商贸带来的掠夺性金银收入,在百里无忌发起的对各势力“汇率大战”,削弱了别人肥了自己。从此奠定了逐鹿天下的根基。
  于是,百里无忌正式立国,建立了明国。一统天下的进程开始了。
  所以,这一路走来。百里无忌从开始的自保到后来的背水一战,再到顺势而为,不管是心理上还是形势上来说,实际上都是一种被动的迎合。
  如果说是百里无忌的本意,不如说是天意。
  如果在攻楚前,高从诲能容忍百里无忌父子,或许百里无忌就归于高从诲麾下了。
  如果在攻下楚国之后,孟昶的蜀国朝廷能真心地吸纳楚国。百里无忌很可能就是蜀国的柱国之臣了。
  如果郭威立周更早些,明国很可能与周划江而治。
  如果柴荣活得更长些,百里无忌断撕不下脸与柴荣刀兵相见,从而最有可能的是两国以联邦方式进行统一,极有可能建立共和的初级形态。
  ……。
  但历史不可能有那么多的如果,百里无忌终究完成了统一大业,虽然统一的进程还有些欠缺,因为大理国依然游离在明国的统辖之外。
  但谁都不怀疑,只要明国全力一战,一个不大不小的大理国能挡得住身经百战的明军铁蹄践踏。
  所有明国臣民心中都清楚。灭亡大理国,只是个时间问题,取决于皇帝什么时候心情不好了。就拿大理国开刀。
  百里无忌自然知道,只要大理国一灭,明国将成为东亚唯一的霸主,从此真就成了刀甲入库、马放南山的和平时期。
  这对于已经习惯了征战的百里无忌来说,无疑与百里义一样,有着刻骨铭心地失落感。
  百里无忌自知在治理民生上,无法与徐世铭等人匹敌,勉强插手,不但让自己疲累不堪。还会拖累内政,如此还不如放手。
  百里无忌虽然贵以皇帝。但也不能无端地去发起一场新的战争,更何况东亚已经再无值得明国皇帝挥戈一击的势力。
  灭大理国之战。百里无忌自然不甘心缺席。
  但真要御驾亲征,所要遭受的“阻难”无疑是强大的,从西域被困后,百里无忌已经被徐世铭等人“禁足”宫中,若不是与辽决战关乎明国的生死存亡,还有与柴荣迁州会晤,做为皇帝不得不亲自到场,百里无忌是无法身临战场的。
  如今要遭受最强大的“阻难”来自两个方向。
  一是hou宫二后二妃,对于这四人,百里无忌还有方法对付。可另一处百里无忌却没有把握应付过去。
  毕竟,君无戏言。
  当初自己与徐世铭等人订立的规矩,再自己去破坏食言,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
  当初所订规矩是文臣五人,武将三人,对皇帝出宫离京进行表决,必须得到过半数的支持,百里无忌才能离京。
  虽然徐守仁是当初圈定的文臣之一,百里义是武将之一,他们的支持也只有四分之一。
  如今孙光宪的离世,就算将孙仕旭替补进去,百里无忌有把握的也只能是三票。
  更何况孙仕旭能不能替补孙光宪还需要七人合议。
  在如今的局势下,没有一个官员敢让百里无忌离京,更何况是去御驾亲征。
  大臣心中,灭亡大理国对于明国来说,象征意义大于实际利益,根本不需要皇帝亲征,而如果自己点头答应皇帝亲征,那万一有个闪失,这罪责很可能让自己甚至全家全族人头落地。
  没有人愿意冒这个险。
  徐世铭不会同意。
  冯道这老滑头更不会同意。
  而两个参知政事更没胆答应。
  只有云扬可以被说服,但马骥云这个愣头青,很可能站在反对的一面,因为在计划里,他没有在参战的序列之中。
  百里无忌真得后悔了,不是后悔计划的制订,而是后悔昨天怎么没把这茬考虑进去。
  于是百里无忌立即令近侍召集回徐守仁四人,逼他们想出解决此困的方法。
  百里无忌会达到目的,勒令如果想不出办法,计划就取消。
  用百里无忌的原话来说,那就是此战根本不需要象百里义这种明国奉国将军级别的将领参加,只要让丁思觐率其第三军就能马到功成。
  百里无忌言下之意很清楚,就是自己如果不能参与此战,你们四人也休想去。
  百里义等人“委屈”地看着撒无赖的百里无忌,根本无力反驳。
  形势于人强,无奈之下,五个“臭皮匠”再次合议,如何让百里无忌能御驾亲征。(未完待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