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发

  站在南书房外, 看着里面一溜儿的孙子,康熙眼睛一扫,觉得能看上的真的没几个,说实话并不是他不喜欢庶出的, 他自己本身就不是嫡出。不管嫡庶都是自己的孙子,在他心里本是没多大区别的,只是庶出的孙子明显没有嫡孙的精气神儿,他们自个儿都在抱团, 嫡庶似一条河隔着彼此,自个儿都立不起来,康熙也不想去管,康熙也没有太多的心思去解决这些问题, 他孙子太多, 最重视的弘晔已经占据了他绝大部分的主意, 剩下的心思里面绝大一半也是被太子家的几个小的牵住,实在分不住心神去在一起他的孩子, 最多对着老大家的德安多关注几分, 其他的孙子能对上名字对他而言已经有些不容易。因为保成是他钦定的继承人, 原本是为了保成位子的稳固所以才表现得更重嫡出,可保成跟弘晔也确实比其他的儿孙更优秀, 儿子们都是自己亲生的,基本上都知道他们的能力跟秉性, 可是他的精力实在有限, 让他没办法去关注其他的孙子们。
  看到康熙进来校考儿孙, 上书房的师傅们都站在一旁,康熙难得没有像往常那样只挑自己喜欢的问,而是从大到小一个个都问了几个问题。
  汗阿玛/玛法亲自校考,皇子皇孙们全部被叫了过来,比起直郡王这些年长的从小就渴望被父亲关注,小阿哥小皇孙们其实心里大都是紧张害怕的,回答的好就罢了,一旦回答得不好,他们都不知道怎么去面对自己的额娘还有阿玛
  看他们或是紧张,或是雀跃……康熙心里叹了口气,这些孩子不说跟太孙没得比,甚至比保他们小时候都差远了,想到保清,老三他们几个小的时候,再看看现在这些孩子,康熙觉得还是太子家的能看,保清家弘昱的也不错,论学问比他阿玛小时候还好,就是身子骨看着不硬朗,有些瘦弱,他记得保清小时候壮实的跟个小牛犊子,十岁那年竟然把布库(摔跤)师傅撞翻了。老三家的弘晟太过娇养,论学问比胤祉小时候差的不是一点儿半点儿。至于弘曦,便是对着自己这个汗玛法都胆怯。老四家还未有人进上书房,老五家的弘升跟弘昱一年,除了身子骨比他英朗之外,其他完全不能比,更不提其他。老七家的弘曙、弘倬、弘昕不管是那方便都不突出,不知是被他们的额娘故意养成这样,还是本性如此,康熙觉得之前对儿子们发的火完全没错,一个个把孩子都养成什么样儿了?
  看完孙子再看儿子,康熙的脸色好了不少。不提胤裪、胤祥、胤祯几个如今已经当值的阿哥,就是小十六十七十八几个小阿哥也是虎头虎脑,胤禄年纪虽小,但是也知道慕强,跟着弘晔对阵蒙古小世子的时候也是输少赢多,年纪小的小十八看着也不拘谨……
  内心深处康熙深觉得与嫡庶无关,到底还是自己几个儿子不后悔养孩子,没见送进皇家学院的宗室子弟比没送的长进多了?
  自己如今已经年过半百五十有四,按照保成梦中所见,自己还有十几年的命,康熙活到这个年纪不畏死是不可能的,但是知道有十几年到底让他心里没有那么着急,自古以来就没有太多长寿的皇帝,按年纪算自己也算是佼佼者。康熙明白自己不可能一直保持这么清醒,但比起那个不知是会被累死或者死于丹毒的老四,心里更是明白生死之事由天不由己。如今已经知道大概时间对于自己而言已是苍天眷顾。比起自己他心里其实更在意保成的生死,按照他写给自己的小册子上不难推论,他比自己也晚不了多少。
  有了弘晔这个变数,康熙对于未来会发生的事情虽看重,但也想要改变,比起那个还没出现的弘历,他更看重自己亲自教养的弘晔,就算弘晔出现意外,康熙也不觉得自己机会选一个不遵父的弘历,胤禛是如今是表妹的孩子,是他准备给太子的贤王,对老四不孝,康熙打心眼里就有些不喜,更不要提他还打着自己的名号,以及那个所谓的老佛爷。若不是还想弘历出生,康熙现在就像弄死钮祜禄氏。
  想到这里,康熙觉得给老四选继妃定要多加注意,务必选一个通透姑娘,多生两个,至于瓜尔佳氏若是再从她嘴里掏不出什么,还是真的没了的省心,也省的保成多想。
  正如胤礽所想,按照如今康熙对他的在意,以及他们父子间如今感情,康熙在得知他似真似假的经历后根本没有怀疑,若非有瓜尔佳氏这个异数的存在,胤礽本没有想到把未来告诉康熙,可有了瓜尔佳氏,有了自己,有了芸珊跟德赫,未来不知还有谁,胤礽直接从源头上解决这件事。
  但这件事他并未告诉妻儿,不像他们操心,抱着茉雅琪,看她额娘在她刚长上来的小揪揪上绑着精致的绢花,小辫子随着她跟自己说话的神态一晃一晃的煞是可爱,胤礽忍不住有些心化,他虽疼儿子,可更宠女儿,今生唯一的女儿更是他的心头肉。如今朝堂的事情,他的权利有限,可能做的事情却不少,奏折大半也是自己批的,这辈子他跟汗阿玛没有裂痕,父子感情尚好,朝堂上的事情,康熙对他很是溺爱,朱事皆未隐瞒,政事上多是引导为主。现在的汗阿玛主要还是全力培养自己,并未有戒心。只是不知这件事后,两人之后会走到哪一步,胤礽心里其实是有些不确定的。
  康熙得知胤礽的经历后,心里有些不舒服,不管如何,这孩子能在‘看到’自己被两废两立,幽禁致死的情况下,对自己这个阿玛依旧如故,康熙就觉得对他有些亏待,恨不能倾尽全力的补偿一番……
  这两年朝中颇为平静,康熙因为胤礽进献的小册子,将注意力往儿孙方面加强了一番,不仅对着年幼的儿孙,就是胤褆等人也是多番校考敲打。
  康熙对皇子们的功课想来就很看中,上书房诵一百二遍,写一百遍,就是他定下的。康熙八岁即位,在亲政之前,有四大臣辅政,所以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习,学习文化之余还要接受孝庄皇太后的巡回跟安排,康熙本身对于读书这件事就是相当看重的,很是勤奋认真,不仅博览群书,甚至习作文章,临摹书法,勤奋到身边的保母担心他的身体将书本藏起来,他都不肯休息还要把书找回来继续读。就是孝庄皇太后当初也觉得他过于勤奋。
  康熙从小就知道要掌握帝王的治国之道,就必须多学多看,也因此对于儿孙的功课非常看重,上书房一年只有元旦、端阳、中秋、万寿、自寿这五日假期。这是康熙定下的,在胤褆、胤祉等大些的阿哥们小时候,包括胤礽在内,都是如此严格要求的。也因此即使最不好学的胤誐其实功课也比一般的秀才举人强的多,可他现在却发现不知何时,上书房的规矩变得松散了。
  包括弘昱在内的小阿哥们或多或少都会因为生病等原因请假,康熙是个恨人,他幼时读书累到吐血,四书五经都能倒背如流,现在看着小皇子小黄孙们的学识不如期待,直接命太医院安排了几个太医驻守上书房,除非病到起不了身,都不准请假,便是请假,也要日日诊脉,甚至病愈还要加倍补上之前的功课。
  康熙并没有批评任何一个小阿哥跟小皇孙,但是他明显的不满还是令诸位皇子皇孙害怕不已,除了弘昱几个寥寥无几获了称赞的,上书房的气氛一下子压抑了许多,诸位师傅也都是战战兢兢的努力上课,诸位皇子皇孙也因此都更加刻苦努力。
  可不管康熙怎么安排,看着太孙都游刃有余的样子,还是另康熙心中颇为得意,在他看来,不管是胤礽小时候,还有弘晔都是因为他亲自教导,才能在学识跟聪慧方便碾压其他的皇子皇孙。
  子孙不济,是康熙从胤礽给的小册子上总觉出来的大清逐渐衰败的原因之一,就算他再自得自己教导出优秀的太子太孙,可也知道生死有病,自己不可能继续教导接下来的储君。西方的窥视,内部的腐朽,旗人的腐败……康熙做了这么多年皇帝,自然知道不可能一下子立马都改变,凡事徐徐图之,一点一点,他相信只要抓住最基本的,大清的命运总能改变。
  想通之后,根据小册子上的记载,康熙下了几条政命,皆交给太子全权处理,同时也逐渐开始着手旗人的改变。
  之前皇家学院就改变了一部分的旗人子嗣,但是并非全部,康熙如今大权在握,朝中甚少有敢反抗的,也因此很多胤礽原本想要以后推行的政策有条不紊的被推行了。
  /">/a>)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