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之都别碍着我捡漏 第282节

  除了青花瓷,也有青釉碎片,黄釉碎片,以及霁蓝釉,里面甚至还有一些是瓷器底子。
  这就是宝贝了,瓷器底子是带着款识的,带款识的价值就更大了,可以研究明朝底款了。
  要知道很多高仿做假的,就是利用这种碎瓷的底款,一个真底款,配上后烧造,就是行家也容易打眼。
  初挽这么整理着,终于发现,里面果然也有釉里红。
  她仔细看了看,这竟然是罕见的洪武釉里红!
  第197章
  看到这罕见的洪武釉里红,初挽自是喜出望外。
  说起釉里红,宣德釉里红虽然名扬四海,但是如果论起最贵,其实洪武釉里红才是最精贵的。
  洪武是明朝开国一朝,这一朝的瓷器比起后面朝代其实粗糙许多,青花瓷工艺远不如后世精美,釉里红烧造技艺也不如宣德。
  但是朱元璋姓朱,爱红色,以红为贵,因此洪武年间,下令烧造釉里红,天子有所好,下面必然竭尽全力,所以洪武釉里红有其独到之处,加上品种稀缺,竟是釉里红中最为名贵的品种。
  初挽拿着那碎片细细观摩,可以辨得出,这应该是一件釉里红缠枝碗的底座,造型古朴浑厚,胎质细腻,那釉里红的纹饰繁密,画风古朴,正是典型的明洪武特征!
  初挽迅速将这片挑出,又看了看别的,陆续发现了一件四季花卉纹的碎瓷片。
  到了第二天,她不敢耽误,连忙叫了几个喝街的,给他们看样品,让他们照着这个样子要:“这种红色的,三毛钱一片,如果带字的话,四毛钱。”
  这话一出,喝街的都兴奋起来,搓着手,一个个马上扑过去到了工地上。
  谁知道没多久,几个喝街就来汇报,说除了他们,还有另一波人在收碎瓷片,时不时和他们抢。
  初挽听着,疑惑:“知道后面来头吗?”
  喝街的老李憨厚地说:“我听着,回头那个管事的姓关。”
  初挽听到“关”这个姓,顿时明白了,敢情是关敞,他可真够机灵的,上辈子也没见他收碎瓷片,这辈子估计关注着自己的动静,自己收,他也跟着收了。
  当下初挽不管,干脆直接翻倍加钱,让他们继续设法收,一定要尽可能多收,那几个喝街的听了,道:“行,有你这个翻倍的价,我们心里就算是有底了,我们先不用唱那么高,反正慢慢来,回头价格抬高了,咱也不怕。”
  初挽:“反正你们多钱收到,我就是翻倍的价格收你们的,能便宜收,算你们本事,挣了还是归你们。”
  几毛钱一片碎瓷,她觉得还是值,这东西虽然不如整瓷,但贵在便宜,将来几毛钱的随便卖大几千,那也翻了几万倍呢。
  接下来,果然关敞底下的人开始和初挽抢起来,彼此都在疯狂收购,在一阵较真之后,关敞好像领悟了,开始避着初挽,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尽量别砸对方买卖,反正各收各的。
  而这个时候,刘四也终于把那象牙席收来了,果然只花了六百块,初挽按照事先说的给了他好处。
  其实初挽明白,刘四可能中间还吃了别的好处,这价格估计比六百低,不过她也不是太愿意计较这个。
  彼此都能拿到好处,这才是长久经营之道,他们做铲子这一行的,这种事做习惯了,没什么,只要别太坑人,彼此过得去就行。
  拿到那象牙席后,她也没太声张,就这么仔细地收起来,放到箱子底下。
  谁知道将来呢,也许哪天她就捐出去,捐给博物馆,也许自己留着,开私人博物馆的时候当成个宝贝。
  至于卖,肯定是不舍得卖了,毕竟这世上估计就这么几件。
  接下来,初挽闷头在家里开始捡碎瓷片了,大部分是两毛钱的,不过也有六毛的,甚至有八毛的,有几个特别出彩几乎整块的,她甚至给到了三块钱!
  反正好的她就可着劲儿给钱,给钱多了,那几个喝街的也都兴奋,特别急切地帮着搜罗。
  她明白,等过去这一阵,大家都醒过味来,不少人就会来捡瓷器了,到时候她未必能捡到好的,所以凡事都要吃头一份。
  而就在这种疯狂的瓷片搜集中,她搜罗了五花八门的各种瓷器,有些是明初的,有些是后来的,斗彩,甜白,黄釉,各种名贵品种几乎应有尽有。
  最让她心花怒放的是,上面很多都是带着字的!
  这种碎瓷片上的一个字,搁以后拍卖会上,就足足价值上万了。
  除了明朝的瓷器,她还发现了一件汝窑花口盘的碎瓷片,足足巴掌大大碎瓷,胎质细腻坚硬,光泽温润如玉,釉面滋润柔和,通体纯净如玉,看着甚至有一种酥油的润感。
  初挽拿到这件,自是如获至宝,看得爱不释手。
  要知道,有些名窑上等精品,世间少有,那断裂的瓷胎间都仿佛流动着几百年前手艺人的灵魂,就这么沉甸甸地摩挲在手中,都颇为欣慰喜欢。
  这个时候,恰好易铁生从景德镇回来了,正要和她报告下现在釉里红烧造遇到的问题,要知道釉里红是用氧化亚铜做着色剂,但是氧化亚铜在高温时就挥发了,一旦挥发,瓷器就成了白瓷,可如果温度过高的话,瓷器就会发黑,颜色也就不那么漂亮了。
  目前研究出的结果,釉里红的烧造温度是一千三百度,温差只允许十度,这就对窑工技术是很大的考验,很容易就烧造失败。
  易铁生嚼着烧饼,道:“我让张师傅继续试着,他也较上劲了,每天都盯着窑研究呢。”
  初挽:“我们现在烧制釉里红,就以洪武釉里红为蓝本。”
  易铁生:“洪武釉里红,不容易寻,没那物件,更难烧造了。”
  初挽:“你先吃,吃了,我给你看看。”
  等易铁生吃完了,她才带她过来西屋,那是用作碎瓷片库房。
  一进去,易铁生顿时惊到了。
  初挽看着易铁生那惊讶的样子,笑道:“如此?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仿佛可以迎刃而解了?”
  易铁生走过去,捡起来一片瓷,放到手中仔细地打量,看着那釉里红的颜料,看着那瓷器断裂处,那断面细腻紧密,白中略带了灰,正是洪武釉里红中的上品!
  他又拿起来一片,那是一片带字的,上面赫然竟是半首诗!
  他抬起头,看向初挽,却见初挽笑得眼睛里都是得意。
  他也笑了:“这哪儿来的?”
  他现在浸淫于瓷器之中,已经是行家中的行家,一看就知道了,这是明朝的碎瓷片。
  初挽便大致把情况讲了:“我已经发动了七八个喝街的,出去给我收,现在大概得收了上万片碎瓷片了,不过有些还需要时间整理。”
  关键是,便宜哪,上万片,顶天了也就一千多块,这可真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易铁生无奈地看了她一眼:“我记得,你好像怀孕了?”
  初挽:“是,不过还好,我没感觉有什么不舒服?”
  易铁生声音变轻了:“双胞胎?”
  初挽笑着,猛点头:“对对对,我觉得我真是鸿运罩顶!”
  易铁生神情严肃起来:“挽挽,我这么和你说吧。”
  初挽:“嗯?”
  易铁生:“你听话,没事看看书,写写论文,这些碎瓷片的事,交给我,你别管了,不然的话——”
  初挽:“什么?”
  易铁生:“不然我的话,我直接和陆同志打电话。”
  初挽:“?”
  她困惑地看着他:“铁生哥,你和谁一伙的?”
  易铁生:“我和你一伙的,但是,你不能这么乱来,这碎瓷片埋在地下几百年了,万一有什么细菌呢?万一割到呢?你现在怀孕了,就老老实实养胎!”
  初挽:“我说了我没事。”
  易铁生:“你说如果陆同志回来,看到家里这样,他会怎么想?你觉得这样合适吗?”
  初挽看了一眼院子,这院子已经差不多像施工现场了,到处都是碎瓷片,有点还带着碎泥巴。
  她挑了挑眉,道:“如果他回来,那当然是得帮我一起整理了,他如果敢和我生气,我就生他的气!”
  易铁生苦笑:“行了,你好好养着吧,这些我来收拾。”
  初挽:“也行,不过你也不用着急,你先喝口茶,歇歇,然后我给你大致讲下现在的情况。”
  把收购和分类碎瓷片的活交给易铁生,不得不说初挽顿时轻松了许多。
  易铁生可以跑工地,可以拎可以扛,也可以大批大批地分类,关键是自己人,放心又有技术,眼力也好。
  初挽便可以腾出时间来看看书,继续写论文了,她现在已经陆续写了几篇论文,关于青州佛像的,关于明清瓷器的,拿给岳教授帮着提提意见,如果没问题,就可以投到国内刊物上发表了。
  按照她如今的一些名声以及前面的经验,这些并不难。
  陆守俨自从知道她怀的双胎后,自然对她很不放心,只可惜他现在人在国外,没法时不时打电话,偶尔打一次国际长途,恨不得一口气说一小时。
  眼看着他的归期就要到了,初挽心里警惕起来。
  现在家里瓷片还没收拾清楚,她怕万一他回来看到了,说不定就恼火呢。
  这个时候,收购碎瓷片的活也差不多做到头了。
  一个是大家都意识到了,碎瓷片值钱,卖到国外换“刀勒”贵着呢,国外稀罕这个,一个是现在好的都被挑了不少,剩下的也捡不出什么来了。
  再说她这都囤了一屋子的碎瓷片了,大箱子一摞一摞地码那儿,再收,实在是没法放了,于是就此收手。
  初挽随便算了下,几万片的瓷器,成本价大概是六千块而已,而这里面,将来一片瓷卖上万的珍稀瓷片估计就有不少,这确实是一本万利的活了。
  她搜集的这些,随便一片,将来上百块估计有的,加总起来,估计得上千万了。
  这么一算,一切都看上去那么疯狂,花六千块收购一堆没人要的碎瓷片,十几年后上千万?
  但这就是事实,盛世名瓷的传奇,就是这么玄乎。
  易铁生也觉得差不多了,他打算收手了,不过收手的最后,竟然无意中得到一个惊喜。
  那天,也是一个铲子拎了一堆瓷器来,他看了看,也没什么好的,就是一毛钱一片的,也就没太在意。
  不过那铲子吐沫横飞,说里面有大块的。
  易铁生看到几个釉里红大块瓷片,突然意识到什么,便赶紧收起来,将那些同花色的都挑出来,之后试图拼凑。
  当他大致将那几件拼凑起来后,他也激动了,忙叫来初挽看。
  初挽便见到,那是一件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瓷盘,因为是瓷盘,偏于扁平,所以那几件瓷器没什么大损害,只是碎成了三块大的,两块小的,现在竟然严丝合缝地拼起来了。
  这也是不可思议了!
  要知道,这瓷器是明朝初年火药库房爆炸后炸碎的,如果炸碎得厉害,必然是四分五裂,就是不厉害的,成了三四片的,也得四溅开来。
  就算万一没四溅开来,后续填埋过程中,那几片瓷也很容易分散开。
  就算当时填埋时没分散开,现在过去了几百年,这些瓷器被挖掘机挖出来了,依然很容易散落各处!
  结果,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瓷盘的几片碎瓷片,就这么侥幸地在大爆炸中没有分离,在当时宫人粗暴的填埋中也没有分离,在挖掘机的轰隆声中也没有分离,甚至在铲子三毛钱一片的收购中也没有分离,三大两小五块瓷器就这么全手全脚地来到了他们面前,通过易铁生的手,重新拼凑在一起。
  初挽看着那釉里红瓷盘上精美的缠枝牡丹纹,感慨:“这件瓷器能够破而重圆,本身就是历史的一个奇迹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