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有常_分卷阅读_27

  像越国这样的不合理存在只有一个,他们境内的民族统称为百越之族,虽然多有受东夷、蛮族的影响,但是主体还是没有变的。
  可是像越国一样建立一个长久存在的国家不容易,聚拢蛮夷之族,加以教化,若是真有人想做的话,还是可以成功的。
  越国未来的大敌,出过孙武、伍子胥等名将,成就了越王勾践的赫赫大名的吴国,已经出现在了这个世上。
  这所谓的意外,也和吴国有关。
  子干日记:
  比起国土面积的时候,宝宝才发现大商的土地面积有多小……
  是时候学习周朝的封建制度了,历代商王好征战就战出这么点土地,宝宝真是没眼看啊!
  作者有话要说:  蠢作者看商朝地图的时候深深地震惊了,这地方,真特么小啊……
  我国果然从古至今就是一个战斗民族,国土面积的扩充,我觉得周朝的分封诸侯制度功不可没。
  第16章 句吴
  虽然比干习惯性地将与越国相对的那个吴称之为吴国,但是这个由姬泰伯建立的、发展不过几十年的小方国,还没能够得上那个级别。
  就连周部,在大商的官方称呼里,也只是称之为“部”而非“国”。
  在如今,当地人将吴国称之为“句吴”。
  “句吴”的“句”和越国在当地的称呼“於越”的“於”一样,都是当地语言中的一种无意义的助词。
  泰伯是古公亶父的嫡长子,自然有一批追随他的人,他和仲雍为了给弟弟季历让位而出走,从渭水之畔的周部来到东夷、南蛮之地,又是孝友之举,最是值得为人称颂,周部里跟随他的人还不少。
  当然,比干曾经阴谋论过,泰伯、仲雍给弟弟让位,来到如此偏远的蛮夷之地建立方国,是不是有和周原那边的周人一道夹攻大商的意思。
  虽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句吴离大商的距离并不近,想要和周部夹攻大商,他们还差得远。
  当然,这种可能性也不能排除。
  句吴的人口组成很复杂,大部分都是当地的荆蛮、徐夷、淮夷,不过要说泰伯和仲雍单纯靠着自己的人格魅力就让这些人尽数归服,那就让人笑掉大牙了。
  在数代之前,如今和东夷各部死怼的大商和他们还有亲戚关系,因为商部落也是东夷的一员。
  在大商取代夏朝执掌神器之后,他们就和东夷各部渐行渐远。
  而两者之间的区别,就在于礼仪。
  自大商起,华夏族“上衣下裳,束发右衽”的服饰传统开始定型,而大商也有诸多礼仪、律法,凡此种种,对华夏与蛮夷戎狄进行了区分。
  华夏者,服章之美谓之华,礼仪之大谓之夏。
  大商和东夷仔细论起来五百年前说不定是一家,如今都势成水火,泰伯、仲雍不依靠武力,而是单纯地用人格魅力让当地蛮夷归服,真当谁是二傻子不成?
  所以,他们离开周部的时候,一定是带走了一批得用的人的。
  周和吴的关系如此紧密,还真是让人不得不警惕呢。
  而句吴弄出来的这个乱子,更让大商对他们报以了强烈的警惕之心。
  句吴的位置在荆蛮、淮夷与东夷之间,离句吴最近的方国、部族有攸侯的攸国,和彭祖氏的彭国。
  彭祖氏是大彭氏的分支,他们历来在朝中担任史官一职,因为史官人才的难得,所以在比干的记忆中,一直到汉朝,史官一职都是一个家族世代传承的,更后面的时代他不清楚,但是汉朝,修了《史记》的太史令司马迁,他就是继承了其父司马谈的太史令之职,他们的家族,从秦朝起就是史官。
  彭国就在攸国的附近,比攸国稍微靠近大商王畿区域,但是也没离边邑太远。
  攸侯喜同帝辛一道征孟方去了,和孟方相比,攸国离大商王畿反而算是比较远的。
  攸侯喜不在,攸国虽然有人主事,但也是群龙无首。
  然后攸国就遭袭了,没办法,他们只能把问题报到王畿之中,让比干等人来处理。
  袭击攸国的就有句吴的人,数量还不少。
  其实仔细想想也能知道这是为何,比干自己是见过季历的,从季历到现如今也不过是短短几十年的时间。
  古公亶父因为喜爱姬昌这个孙子所以想要立其父季历,那要等到姬昌表现出聪明才智的年纪,和比干第一次见到季历的时间也不会差多少年。
  这么一点时间,泰伯等人白手起家,想要完全教化蛮夷之族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
  一代人的时间都没过去呢!
  不管怎么说,作为子姓方国的攸国遭袭,袭击攸国的除了夷族居然还有句吴这个由姬姓的周部之人组成的部落,那就很容易挑动大商的内服官们的神经了。
  遥想当年,也是大商新君继位的时候,帝乙被周部的姬昌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最后居然要嫁妹妹和亲才换来了两族和平,简直令人气愤。
  如今虽然只是攸国和句吴之间的事情,甚至可以说这件事和句吴的上层是无关的,是句吴国民与攸国之事,但是这不能不让人对个中内情多加联想。
  要比干来说,还是因为现在大商已现颓势。
  每逢王朝末年必有天灾,这是华夏几千年的封建历史,数个封建王朝给出的血的总结。
  周灭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小冰河纪的降临,异样的天气影响了食物的产量,再加上地就这么点,皇室首当其冲受到了怨愤,真是你不灭谁灭啊!
  要解决这个只有两个选择,一,减少人口,二,扩大国土面积。
  大商选择了扩大面积,可惜见效慢,然后大商就亡了。
  周代商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完成了第一种,于是周就稳了。
  仔细想想,这个解释完全没有毛病,很有道理啊!
  比干觉得,大商现在要做的事情除了改革,就是要解决这个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