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院娇美人[年代] 第192节

  临走之前郑冬梅把母女两人送去车站,买了些家里用的东西叫她们带回去,也省得回去以后满村子的宣传她的“恶行”,这会儿做生意还是很讲人缘,郑冬梅老家离羊城不远,她还是怕同乡嘴里传出来的自己是不堪的,另外跟母女两个讲,以后若还是来打秋风,生活费就不给了。
  恩威并施,郑母这才住了嘴。
  就算她收敛了一点,这几天在家里念念叨叨的也没个完,她看郑冬梅做什么都不顺眼,觉得她这也是浪费那也够浪费,生活习惯还跟解放前一样,就连郑冬梅上个厕所用点卫生纸也要说半天,把郑冬梅给气得,本来说让她们住半个月才走的,最后住了三四天就走了。
  人送到了汽车站,上了车才觉得耳根子彻底清静。
  回来以后跟于小丽说:“估计以后还会有亲戚来,烦都要烦死我了。”
  于小丽正想打听这个大八卦呢,眼睛亮亮的:“那是你亲娘,我看你说她的时候,也不像我想象中那样——”
  没有于晚枝那样强势,也不像于晚枝那样满嘴跑的都是火车,甚至看得出来有些怕女儿。
  “你以为以前就是这样的吗?”郑冬梅冷笑:“才不是,她打我打到了二十岁。”
  “真是看不出来,那你就任她打?”
  “一个人,被打了二十年,也就没有反抗的力气了,我小时候很怕她的,别看她一副可怜兮兮老太太样,但凡我爸没过世,或者她自己有自食其力的能力,绝不可能跟我这样低头,你看看她跟阿红怎么讲话,再看看跟你怎么讲话就知道了,她心里有数,知道什么时候能得罪,什么人不能得罪的。”
  “那倒是挺难处的。”于小丽搬着井水泡过的西瓜,进了厨房切开了半边,又从中间劈开了用勺子舀来吃,跟郑冬梅一人搬着一个大西瓜,往门口一坐,农村里面很多妇人傍晚就这样坐在屋檐下聊天。
  “那她们来干嘛,怎么找到你的。”
  “许峰回去了,没找到阿红,就把我在哪里的消息跟她们一说,还不是跟狗闻到点腥臭味儿就跟着过来了,信不信过几天舅舅舅妈,姨妈什么的都会来我家,劝我跟她们和好,我怎么可能再走回头路?”
  于小丽啧啧称奇:“那你舅舅舅妈他们也肯帮他们,图个什么好处啊。”
  郑冬梅旁边放着个小碗,把西瓜挖出来以后一块块的搁在小碗里头。
  “自然有好处,不是看我没孩子嘛,八成又要来说,你不如养着阿菊的孩子,以后让亲侄子给你养老不是更好,真是笑话,我真喜欢孩子不知道找个没根没底的收养?收个亲戚家的孩子,还别说等我老了动不了,只要钱交出去,命就不是我自己的了,我看的透,有没有孩子不打紧,有钱才是最重要的,不挣钱不孝顺的孩子,站满屋子有什么用,说不定长大了还是个负担。”
  阿红在旁边翻着地,听的目瞪口呆。
  农村人都讲究要多生娃,说是这样以后多个孩子伺候。
  “阿红别翻了,洗洗手过来吃西瓜。”郑冬梅把舀出来的那一半西瓜推到阿红面前。
  晶晶就在不远处玩泥巴,阿红想了想在水管子里头接了点水把手洗了,拿着碗走到晶晶跟前,一块一块的喂她吃,晶晶吃一口就要对妈妈笑一阵,阿红又把碗里剩下的一点汤汁喂给晶晶喝了,最后才端着碗回来,也坐在屋檐底下听她们讲话。
  今年夏天没怎么下雨,西瓜挺甜。
  郑冬梅指着面前那块空地问:“这边种什么?”
  阿红说:“依次过去,种大蒜,小葱,香菜,那边种上一片小白菜,不过菜也不多,炒菜肯定不够,平常炒菜的要跟村里人去买。”
  郑冬梅笑:“种这么点不够啊,还不如种花,种花好看。”
  阿红很认真的去想这个问题。
  郑冬梅跟她说:“你要是想种块菜地,就去别人家租一块,尹阿婆家的地种多了都吃不完,自己家门口种点花好看。”
  阿红就不说话了,也在屋檐底下坐着吃瓜听她们闲聊。
  “那要是你舅舅姨妈们来了怎么办?”于小丽又问。
  “来了就来了,好吃好喝一顿,然后送去汽车站,这人真要豁出去了没那么难,我又不是没养我妈,她哪怕去打官司也告不赢我的,我每月给她十块钱,还不满足我就不给了,这次也是跟她说了这话,我妈还是怕我不给,灰溜溜就走了,临走之前还想顺我几件衣服才走呢。”
  “你妈来找你干嘛?”
  “还不是为了我妹妹?”郑冬梅撇撇嘴:“说是家里的孩子要去县城上小学,要借读费,阿菊在家里也挣不到钱,想叫我给她安排个工作,我说我车队里面只有司机,要么学开车我带她做,要么给我当保姆,阿红做什么她就要做什么。”
  结果阿菊本来信心百倍,觉得自己能做得来这个保姆,在这里住了几天,跟着阿红做了几天活,才知道有多辛苦,比她在家的时候辛苦多了。
  私底下又跟郑母埋怨了很久姐姐的狠心。
  阿红听了也不忿:“都是闺女,姨婆就是偏心,从小到大都是阿梅挣钱养家,她从不记阿梅的好,每次一说起来,都说我阿菊怎样怎样,若说他们养孩子图的是养老,阿菊也没有给她养到什么老,反倒是姨婆一直给她带着孩子,从生下来带到现在,一个带完带第二个,要我说养孩子做什么,像阿菊那样的,从小啃老的啃到大,还图她养老,一大把年纪了还在奔着给她干活呢。”
  把个西瓜跟仇人一样戳戳戳。
  于小丽听她用了一个“啃”字,觉得很贴切,笑着同她讲:“那阿红你不生儿子拉?”
  “不生了,我把晶晶带大养好了就行了。”阿红气哼哼的:“生儿子有什么用拉,姨婆还不是拿阿菊当儿子养的,疼的时候疼的不得了,要是从小拿这股气力气疼阿梅,阿梅不会不愿意跟她住在一起的。”
  还是阿红通透。
  郑冬梅也说:“我也不会给侄子挣钱的,我花不完的不知道捐了吗,谁对我好给谁。”
  于小丽想了想:“赚钱难,花钱可不难,等咱们老了一起出去旅游吧!”
  郑冬梅:“你不是说你晕车吗?”
  “等以后就不晕了。”等到全国都通了高速,开车去哪里都方便,走高速一般人都不会晕车。
  “那好,万一我这辈子都没有孩子,老了旅旅游,住住养老院,也不用给人带孩子,也不用求儿女,你看像我姥姥那样,生了一堆儿女有什么用,到老了动弹不得了,依旧一口水都没得喝的。”
  村里人一说起生孩子来,就是要生个孩子给自己养老,一般是指儿子,闺女是要嫁出去的。
  可真到了有事儿的时候,找上门来了,当闺女的要是以“我是个闺女”作为理由拒绝,看唾沫星子不淹死你啦?
  更可笑的是,儿子们犯的错,搞不定的还要闺女买单。
  若是以养老作为前提生孩子,简直是个悖论!
  生孩子就是生孩子,是喜欢一个小小的生命,把ta从出身带到长大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并不是像畜养家畜,也许不会有很明显的成果......
  很多年前,郑母把小女儿定义为养老的目标,也因此加倍的对她好。
  可现在又要为了小女儿的生计,跑了这么远来求大女儿。
  到现在,郑冬梅已经不想为廉价的感情买单。
  该她做的,她做的比郑冬菊好多了,可在母亲心里始终不如妹妹。
  说多了也是累,想明白了活的就洒脱多了。
  端午过后个把月就是暑假,放暑假的时间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了,于小丽头疼放暑假以后萌萌的去处,好在黄爱枝不用去学校,让于小丽把孩子丢她家里。
  这年头,邻里关系处的好的,孩子可以放心丢在邻居家。
  这个暑假韩学美没有回来打工,学校为了冲刺高考,整个暑假都要补课,刚开始放假那几天她回来住了一个星期,几天后又回学校去了。
  一个暑假下来萌萌也晒黑了不少,但小胳膊小腿比以前更健壮了些。
  过完暑假又是新的一个学年,入秋以后天气也渐渐凉爽起来,这个时候传来了郑冬梅的好消息。
  她要结婚拉!
  第160章
  郑冬梅的婚期定在了阳历十一月份。
  日子定下来以后才跟于小丽讲,害于小丽不自信了很久,拉着郑冬梅的手神经质的问:“我是你的朋友吧,我是你的好朋友吗?”
  郑冬梅笑着骂她不正经。
  婚期时间不是很久,不过这会儿的人办酒也很简单,不用定酒店农村的就在农村办,城里的就去馆子里头吃一顿。订婚、下聘一系列流程下来,时间定好以后要定好厨师,早几年提前很早就要准备食材,从82年以后,物资也很齐全了,只要有钱没有买不到的东西,那头冼富强准备。
  成功定下来婚期,冼村长见谁都是一副笑眯眯的模样,为了婚礼时能更好看点,冼村长的减肥大计除了少吃,还加了一项跑步,于是冼村长难得不穿人字拖,去哪里都是波鞋。
  郑冬梅娘家那边的亲戚有些麻烦,舅舅姨妈都是挺事儿的人,郑冬梅不想请太多人,便跟她妈打了电话,问了一嘴要不要来,那头回复想一想再说,郑冬梅知道她妈什么尿性,八成要把娘家那边的亲戚都拉过来旅个游,很坚定的跟她讲,既然是二婚男方家里只打算简单摆个酒,家里至亲的亲戚过来就行了。
  但其实冼家村村长办酒,冼富强没想过只是简单弄一场,下半年重点都在准备婚礼上。
  暑假过后,于小丽一直没停下来过,一直都处在极度繁忙的状态。
  原因是中秋节月饼爆单了。
  元宵节过后,《羊城晚报》又找到她,准备做一期中秋节的采访,在采访中于小丽讲述了上一代人辛苦创业的故事,《晚报》分了几次刊出,这个百年老品牌在本地造成很强烈的反响。
  编辑跟于小丽还是本家,名字叫于梦。
  她本来是想当个作家,结果作家没能当成,现在在《晚报》的名气却是打起来了,这个半死不活的专栏,从最开始最不起眼的刊位做到现在在晚报中颇占一份名气,元宵节的故事这个题材是一个很显著的起点。
  采访过后,她跟于小丽说:“你这个故事讲的很动人,如果还有上一代的故事更好,我想分几期刊载。”
  “还能分几期,据我所知想上你这个专栏的人都得排着队来。”
  “那也要看东西怎么样。”
  “别人都开玩笑说咱们是亲戚了哦。”于小丽半开玩笑道:“你不怕仕途受阻啊?”
  打过几次交道,不能算是朋友,起码也算个熟人,于梦经常来店里吃个工作餐,尤其是夏天来店里吃个凉菜,看看电视,简直不要太惬意,现在她的名气也打出去了,虽说还是拿着死工资,但目前
  这个栏目,不仅仅是讲羊城风土人情,还有美食推荐,很多店都会找于梦做软广。
  但于梦只推荐她愿意推荐的,必须要亲自尝过觉得不错才会推。
  未必每次推荐出来都会火爆,但是带点历史沉淀的,有故事性的总能收到读者们的喜爱跟欢迎,现在就连报社的主编都赞她文笔比以前好很多,讲故事的逻辑性跟故事角度也好很多。
  “那我就当自由作家去。”于梦说:“以前我也没有想过我能够主笔一个专栏,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第一次写作文,都吓哭了,交了个白卷上去,老师给我打了个大大的零蛋,拿着那个零蛋的试卷我不敢回去,在家门口徘徊到傍晚,直到看着我爸我妈出来找我,找了好久还没找到,我才敢回家。”
  于小丽给她倒了杯绿茶,两人刚刚试吃了月饼,嘴里留着甜味儿,一杯些许苦涩的绿茶冲淡的口中的甜腻,不过于梦觉得嘴里甜丝丝的。
  “我以前不是最有天赋的那一个,可是我一直都有梦想,尽管以前有人嘲笑我,可是我一点都不觉得揣着这个梦想有什么好笑的,当作家怎么了,我就要当作家。”于梦摇着小茶杯,悠哉哉的说道:“一篇不行我就再投一篇,在我主导这个专栏之前,当了四年的兼职作者,我给全国几乎所有的杂志社,报社都寄过信,一篇投七八个杂志,那是常规操作了,投了很久以后,终于有一家回应我,说不定以后书店里也会有我出版的书,你信吗?”
  于梦的眼神里面充满了陶醉,那么多人尝试过,可是大部分人都失败了。
  于小丽也笑了,她也是个有梦想的人:“偷偷告诉你,我插队的时候,也有个梦想,我想当百万富翁。”
  两个女人相视一笑。
  “或许你能够成功。”
  “或许你也能成功。”
  于梦的专栏连刊三天,第一天讲中秋节的来历,第二天讲中秋节的小故事,第三天讲鼎记的百年往事,这种应景的题材刚刚刊登出来就获得了很好的反响,而且于梦的文(hu)笔(che)不错,把一个个道听途说的小故事讲的跟真的一样。
  结果很明显,软广告做的羊城人民都买账。
  中秋节钱本来说请于梦吃个饭,最后因为没时间把这件事给搁下来。
  鼎记的员工们都习惯了。
  于小丽决定改变休假的模式,鼓励员工把假期放在淡季修掉,意思是等过完中秋节再休假。
  “等过了中秋节,咱们把休假算一算,旺季不休的,到淡季补贴百分之二十五的假期,攒四天假送一天,攒两天假送半天,怎么样?”跟算加班费一个道理。
  几个员工一听就乐了:“那能连休吗?”
  于小丽一听:“店里不超过两个人请假,你们自己协商安排,我是不反对连休的,你们出去走走玩玩也好。”
  年轻人嘛,谁还没个约会的时候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