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之世 第173节

  临阵对敌,军士退却斩该军士,如果全什退却只斩什长一人,若什长不退战死而军士退,导致什长阵亡,斩全什军士,以此类推,上及一军主将。
  若是主将、军司马等高级军官抛下部曲私自逃跑,斩杀其本人,亲卫队及其亲眷,实行连坐制。
  原本只有惩罚,没有什么奖赏,当时唯一的奖赏是可以凭借杀敌升任军职。
  当时许安规定的升任军职制度非常的简单。
  战场之上斩杀两人,确认无误,并无虚报,可以升任什长。
  共斩杀五人升任队率,斩杀十五人者升任屯长,斩杀三十人者即刻升任军候,斩杀百人,升任军司马,割左耳以计数,而且还需要周围军卒的肯定,比较严苛。
  其中斩杀敌方军官之类,又是另外一种计算的办法。
  黄巾军中有为数不少的中下级军官就是这样升任上来,至于凭借杀敌升任军司马的,暂时还没有。
  不过现在黄巾军中,大部分的将校还是各部的主将,任命亲信,亲随。
  还有就是最先跟随许安的三家子弟,和太行黄巾留下的班底,作为中下级军官。
  许安也有意识的将这些凭借着战功升任上来的军官,全部调任到自己的麾下作为直属,这也是为什么许安麾下,现在直属的部曲战斗力如此强悍的原因之一。
  见证了下曲阳、广宗的许安一直以来都比较遵信精兵的政策。
  许安确实被皇甫嵩指挥的汉军所震惊了,孙坚带领的汉军锐士,曹操带领的洛阳骑兵,阎忠率领的三河骑士,都在许安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现在许安正好凭借设立的军功授田制度,再度完善一下这条军规。
  秦国的军功制,是设定军队以伍为基本战斗单位。
  据《商君书·境内》篇,一伍之中如有一人战死,其余四人即获罪;如有二、三人战死,其他人的罪名更重。
  将功折罪的唯一方法是杀敌:一人战死,须杀敌一人。二人战死,须杀敌二人。所以秦军战士要想得到“斩一首爵一级“的奖赏,必须是在斩杀敌人的数量中扣除了己方死亡人数后,方能获得。
  但是这并不适用于黄巾军中,当时秦军战斗力强悍,所以可以使用此法。
  但许安麾下的黄巾军虽然获取了汉军在并州、河东郡的武备,但依旧不及汉军。
  葵城之战之所以能战而胜之,主要是欺负河内郡当时征募了一些新兵,武备贫乏,将校指挥乏力。
  当时许安整编军队完毕,集中了整个太行山中黄巾军的武备,押上了整个太行山精锐部队。
  又有阎忠这个熟悉孙坚战法的谋士在,一开战先大大削弱了汉军的骑兵,然后又击杀了韩当、祖茂,挫伤了汉军的锐气。
  最后凭借着巨大的伤亡,这才赢下了葵城之役。
  但是现在的汉军收到了黄巾军的威胁,汉帝国这个臃肿的巨人,也开始行动了起来。
  面对着凉州、并州的动乱,汉帝国战争的动力也被激发了一些。
  汾水之战的时候,许安就注意到了汉军的披甲率明显提升了很多。
  普通的汉军郡兵素质是要胜过普通黄巾军军卒的,所以如果直接沿用秦的军功爵规定,那么只怕是一战下来,不仅全都无功,反而尽皆有过,反而不利于军心。
  所以许安现在暂时定下的是:
  普通军卒斩敌一人,赏地十亩,斩杀敌方什长,赏地二十亩。
  队率级五十亩,屯长级一百亩,军候级三百亩,军司马级一千亩。
  第二百五十九章 开源节流
  总算是完成了一件事了。
  许安放下毛笔,不过敲定了军功授田制,还有一个问题,许安也需要解决。
  这个问题如同一把鞭子一样,一直驱赶着黄巾军向前,一直征伐。
  这个问题就是钱粮的问题。
  许安要保证自己的麾下军力能够抵御汉军汉军围剿,还有进取的能力,那么势必就需要维持大量的军队,以保持对进剿汉军的优势。
  但正因为如此,也使得黄巾军背上了巨大的财政压力。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许安取下了上党郡,又制定了攻取河东郡的方略。
  不仅仅是为了日后好图谋并州,更是为了大量的人口,还有河东郡的千里沃野。
  自古解决财政问题,几乎都是两点,一为开源,二为节流。
  对于这两点,许安此前在上党郡定下攻略河东郡时,也已经有了谋划。
  强敌环绕,群雄并起就在不久的将来,青豫的黄巾军起义迫在眉睫,许安必须要充实实力,拿下基业。
  所以许安早早就定下了计划,而这也是他的老师张梁教导他的,行一步看十步,不能只注重眼前,眼光必须长远,做事必先筹谋。
  开源节流。
  首先是开源,河东、上党、并州三郡,适合耕种的土地众多,而能开垦的荒地也有。
  所以许安准备做五点:
  其一,颁布律令,鼓励开垦,开垦的荒地,全部归属开垦人,并且免税一年。
  其二,收取豪强世家田地,租借给无地的农户,收取三成半的租税,缺少农具、稻种、耕牛可以找黄巾军租借。租借也要收取租金,一同算在租税之中。
  其三,收取豪强世家财货,充当军资。
  其四,繁育耕牛,牛政马政自古有之,保护耕牛的法律,无论是《秦律》还是《汉律》都有法可依。
  而且不仅是秦汉两朝,中国古代几乎历代法律都严厉禁止任意宰杀耕牛。
  如果要宰杀耕牛,必须要经过严苛的屠宰标准和审批手续,私屠乱宰耕牛乃是重罪。
  这皆是因为中国自古以来作为农耕国家,“铁犁牛耕”必须保证有足够的耕牛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增加耕牛的数量,又助于提高耕种的效率。
  黄巾军现在根本不缺耕种的土地,反而是缺少人口,缺少可以耕地的农民。
  其五,更新农具,提高耕种效率,灌溉效率。
  许安虽然没有亲自种过田,但小时候他也曾在乡下的老家,见过耕种的工具,曲辕犁,水车,这些他都见过。
  而且就在中学的历史上,也有记载可以增加耕种效率的工具,曲辕犁就是其中一种。
  这些工具,他的脑海中都有印象。
  开源完毕,然后便是节流。
  节流,许安的第一想法便是裁军。
  许安现在支给鹰狼卫的钱粮不过是悬赏要给与坐探的钱财,还有供应鹰狼卫日常用度。
  而城镇中办事的文吏,基本上给与的俸禄,除了满足其温饱外,每个月也余下不了多少,所以支出也并不多,大头还是在于军队。
  所以许安想到的便是裁军。
  他如今需要供养这么多的军队,短期还能靠着抢掠豪强的财产才维持如此庞大的军力,但难道真学明末的流寇,流窜各地,抢掠四方,维持给养?
  如果真做了这种烧杀抢掠的事,又和蛮夷有何分别,还说什么黄天之世。
  本是同根生,皆为贫苦人,却要做杀戮同胞的举动,为五胡乱华作助力?
  所以裁军之举势在必行。
  不过裁军这事,只能循序渐进,所以许安先设了武卒营和锐士营,现在又增设了骁骑营,再设陷阵营。
  现在许安的设想,是将麾下近十万军队削减至六万人,维持六万人的常备兵力。
  然后剩下的军兵降为屯田兵,效仿历史上曹操所实行的军屯。
  许安展开了魏律送来的卷宗,仔细的查看了起来。
  上党郡中的那些不愿意臣服的豪强被黄巾军全部斩杀,河东郡想要反击的汉军被击退后,那些原本躲在坞堡之中的河东郡的豪强,除了少数的几家外,要么逃到了河东郡的南部,要么走出了坞堡选择了降伏。
  这些卷宗上记载的那些豪强的行径,如果按照上党郡中鹰狼卫的标准,那么大部分河东郡的豪强,最多被罚没一些田地,钱财,不至于抄家。
  许安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厉色。
  “魏律。”
  听到许安的喊声,魏律立刻低下了头,应答道:“属下在。”
  许安指着一旁的竹简,冷声言道:“不需要再理会卷宗和探查的情报,这些豪强世家获取巨资、眷养仆憧、藏兵于宅、兴建坞堡,哪家手中不是沾满了鲜血。”
  许安突然想到了什么,于是问道。
  “河东郡的道堂应该修建好了吧?”
  魏律自然知道许安要问什么,当即回答道:“已经全部营建完毕,奉明公令,河东郡中一众豪强的嫡长子皆在平阳城道堂就学。”
  “正好。”许安点了点头,吩咐道:“如今刘辟有要务在身,你为我掌管此事。”
  “河东郡的豪强,妄图抗拒我天兵,居于坞堡负隅顽抗,直到汉军退却,才放下兵刃选择投降,也给我们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许安拿出一枚精铁铸成,染成土黄色的虎符,放在了案桌上。“这虎符是我的凭证,你拿这枚虎符,可以在河东郡调集兵马,让其他的将领配合鹰狼卫行动。”
  “河东郡豪强势力根深蒂固,你必须要有万全的准备,再行雷霆一击,否则河东郡只怕又要再度一段时间的动荡。”
  魏律接过虎符,此事确实事关重大,坞堡易守难攻,围困和攻下往往需要数倍的兵力。
  那些豪强胆大包天,私藏甲胄者比比皆是,魏律曾经也在上党郡中参加过围攻坞堡的战斗。
  攻击坞堡局部的惨烈程度甚至不亚于高都城,那些豪强眷养的门客、还有家族中人,手中所持的兵刃,甚至比汉军还好。
  也辛亏私藏甲胄乃是重罪,虽然这些豪强势力不小,但铁甲也只是偷偷摸摸打造了一些。
  不然只怕是攻击坞堡,都要消耗黄巾军大量的兵力。
  魏律郑重地应承道:“必不负明公所托。”
  第二百六十章 绣衣使者
  中平四年(187),距离光武皇帝刘秀横扫六合,并吞八荒,肃清寰宇,才过去了一百多年的时光。
  洛阳的皇宫在白日总是显得威严而神圣,高高在上,富丽堂皇,让人不禁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
  一队又一队披坚持锐的汉军甲士,恪尽职守的巡视在皇宫的周围,护卫的皇宫的安全,保护着汉帝国的皇帝,保护着受命于天的汉家天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