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第710节

  朱由校当即重用了这名工人,并且让军器司好好研究水泥的比例,先把全国主要干线铺上水泥再说。
  第九百八十二章:最后再打一次
  水泥的发现,为接下来一百年间大明整体建筑打开了新的格局。
  朱由校也绝对不会知道,在接下来的一百年间,大明的建筑层面会发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他只知道,要想富、先修路!
  没错,朱由校又要修路了,上次修路,还是在上次。
  首先要做的就是拨款,把全国的主干道路全都换成水泥路,而且是从偏远地区先开始铺路,一直铺到京城。
  最先开始这个工程的,就是帝国的遥远边界,西伯利亚、安南以及乌斯藏。
  这些地方都修了一条直通京师的官道,现在这些官道都将要被换成最先进的水泥路。
  这样一来,这些地区与京师的联系更加紧密了。
  军器司也是头一次知道水泥这么新奇的玩意,一阵紧锣密鼓的调试过后,总算是找到了石灰石和粘土混合的最佳比例。
  既然说水泥是用石灰石和粘土混合的,比一般的石板路都要坚硬得多,那么问题来了。
  军器司的大师们就在想,要是用点什么别的玩意儿再混合一下呢?
  万一弄出来点更奇怪但是好用的东西,那可就有意思了。
  水泥一经发现,给军器司这些整个大明的各方面精英人才们拓宽了新的思路。
  于是,他们开始在尝试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朱由校当然是支持这种创新行为的,毕竟不能走后世我大清的死路,去搞什么闭关锁国。
  当即下谕,凡有创新者,经军器司裁定可用,皆有重赏。
  这样一份圣谕宣示全国以后,对各地工匠及百姓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发明水泥的石匠名作贡五,如今已被记载于传,留名青史,列传详述其发明水泥的过程。
  消息传出,更加激发了全国各地能工巧匠们的创作热潮。
  他们发现,原来自己这些平头老百姓,这些最底层的匠户,也有青史留名的机会。
  一时间,各种新颖物件层出不穷。
  就连朱由校都不得不感叹,华夏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看来,这全都让我大清的奴役政策给抑制住了啊。
  当然也有许多滥竽充数,想要混一混赏金的。
  不过,军器司毕竟荟萃了全国各行各业的大师,但凡被他们分辨出来的,都被退回并且惩戒一番。
  天启二十九年冬。
  今年已经四十五岁的天启大帝朱由校,负手站在乾清宫西暖阁的窗檐边上,望着窗外的鹅毛飘雪,十分唏嘘。
  忽然间,他有了一个想法。
  后世,康麻子尝吹嘘有十全武功,现在自己的成就,恐怕不止了吧?
  要不要给自己搞一点装逼的东西,流传到后世好供人瞻仰。
  毕竟像自己这样的大帝,后面估计也不会再有了。
  十全武功还是算了,这个词已经配不上朕了,朕要搞一点新奇的东西。
  朱由校想来就是这个说做就做的性格,于是招手示意王承恩过来,说道:
  “朕有意设立两样东西,你且听好。”
  “第一,皇家功勋馆,派遣史官,前往那些立有特殊战功的文武官员家中,详细记述他们的升平及各自功勋。”
  “朕要让在朕这一朝,或有战功,或提笔可安天下的文官武将们,一样得到后世的瞻仰。”
  “将他们的个人升平编纂成书,还有他们对战法、政策的讨论、心得,一并记录,以供后世皇家子弟学习。”
  “除非特许,非皇帝及储君不可进入。”
  王承恩只是站在一旁,波澜不惊的静静点头。
  跟这位皇爷久了,就算是做什么,他也不觉得吃惊了。
  朱由校踱步到殿外,伸手接起一片雪花,看着雪花在手中逐渐融化,华为雪水,淡淡又道:
  “第二,设立御剑阁。”
  “招募天下最娴熟的能工巧匠,打造朕的御用宝剑,招募天下最好的画师,临摹朕的画像。”
  说着,朱由校深吸口气,这才说道:
  “待朕死后。”
  “陛下——!”王承恩头一次敢犯大不敬,打断了皇帝的话,跪在生冷的石阶上,匍匐道:
  “陛下不要说这种话,陛下万岁,万万岁!”
  朱由校也没有怪罪的意思,只是轻笑一声,转头说道:“朕现在总算明白,始皇嬴政,为何要追寻长生之道了。”
  “活不够,朕也活不够。”
  “可是三皇五帝、秦皇汉武,又有何人能做到长生不老呢?你起来吧,朕知道你忠心。”
  王承恩这才起身,默然不语。
  朱由校继续说道:“待朕死后,将朕的御剑及亲征穿戴的盔甲,坐骑的盔甲,还有画像,一并藏进御剑阁。”
  “如有后世子孙瞻仰,朕那时在天之灵,会保佑他们的。”
  “告诉工部,这些东西,要尽快准备,朕怕,自己没有多少时日了……”朱由校说完,随意一笑,负手走进暖阁。
  待王承恩进去,发觉这位大帝,又批阅起奏疏来了。
  ......
  天启一朝的版图,至今已经基本确定。
  朱由校年近五旬,加上连年的朝政劳累,已经没有精力再去搞什么御驾亲征了。
  现在他所想的,只有两件事。
  第一,安排好后事。
  第二,稳固好国内,为自己的皇儿奠定一个盛世的基础。
  至于说扩张,现在已经没办法扩张了。
  一个是朱由校害怕自己没那个时间安固好新的地盘,一个是不知道往哪里打。
  亚洲基本都已经拿下了。
  现在大明的版图之辽阔,比当年的大元还多了整个东南亚,但说句实话,核心还是汉地十八省。
  像是远东、东南亚这些地盘,要么是荒无人烟,资源稀少,要么是错综复杂,不好管理。
  再去打,难道跨海去打印度尼西亚吗?
  不现实,东南亚和西伯利亚好歹修大路,花上个把年,还能联通本土,稳固局势。
  跨海去打,打下来也难以守得住,自己有生之年发展发展海外殖民地得了。
  实在不行,后世之君放弃也可以理解。
  一个国家不可能永远强盛下去,朱由校现在做的,就是尽量吃足大航海时代的福利,为后世打基础。
  不过,看着地图,朱由校还是陷入了沉思。
  要不然,再打最后一次?
  这个朱由校目光所停留的国家,是一个距离朝鲜不远的岛国。
  现在这个岛国,经过上一次的打击后,可以说是非常的老实。
  老老实实接受了国王的封号,每年老老实实的遣使朝贡,可来自于后世的经验告诉朱由校。
  这个国家,只是在暗中蛰伏,其狼子野心,只是被自己的强大所震慑。
  想了一会儿,朱由校还是决定,为了彻底避免日后可能发生的惨剧,还是把这个国家彻底灭绝才能放心。
  于是,张口说道:“召英国公张世泽、兵部尚书杨嗣昌觐见。”
  第九百八十三章:坏人朕来当
  张世泽早就没了当年的纨绔习性,但他还是一样的色,四十好几了,去年还娶了一房十七岁的小妾。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一点反倒令朱由校放心。
  有意思的是,张世泽育有一子张飞昂,年方十五,大有他当年的风范。
  这个小子,具有“与国同休”张家一贯的勇武,从小就成了勋贵子弟的孩子王。
  可是张世泽小时候纨绔的习性,却也一点不落的继承了下来。
  张世泽也不止一次的揍过张飞昂,可却一点儿也没改。
  朱由校早有密奏。
  张飞昂虽说纨绔习性恶劣,但嫉恶如仇,闯出的祸事一般都是惩恶扬善,把某某恶霸,或是作恶的富家子弟打个半死。
  又或者,带着一群勋贵子弟们,骑马冲出京师,跑到某欺辱百姓的地主老财家里,将他家里一通打砸,为百姓出气。
  被收拾的豪强们,面对这样一群未来统领五军都督府的勋贵子弟们,不敢有半点的反抗。
  大是大非上,这小子从不含糊,性格也是勇武刚强,大场合没有过半点僭越之举。
  从小,便与皇太子朱慈燃打成一片,十分的忠心耿耿。
  他们两个,以后或许真的能和自己与张世泽一样,一个掌握朝政,一个统率勋贵,开创一片新的天地。
  想到这里,朱由校顺势与他开起了玩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