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木匠皇帝 第484节

  “皇爷,流民的事是暂时缓解了,可山东蝗灾一日不消,流民就只会越来越多。”
  “这重建京藏官道,也能提供大批劳工,一举两得。”
  朱由校眉毛一皱,道:
  “你什么时候这样婆婆妈妈了,有什么事,直说,朕是那种不通情达理的人吗?”
  “是不是这次动工,户部内库的存银不够?”
  “爷天纵英明…”魏忠贤惊呼一声,慌忙跪倒:
  “是这回事,老奴想着毕竟与爷亲近些,就自作主张,揽了这个差事,陛下恕罪。”
  “恕罪?”朱由校失笑:“恕的什么罪?朕这次不仅不会治你的罪,还会记你的功!”
  看着喜形于色的魏忠贤,朱由校淡淡说道:
  “具体的事儿,等内阁把部议的折子呈上来再说,要是他们实在不放心,你回去给个准信,就说银子这事上,不算个问题。”
  准备这么多年,你当是白准备的?
  早知道后面年年都会有大灾,怎么能不多预备一些资金以备周转?
  这一点,朱由校这个现代过来的人,心里还是很清楚的。
  “陛下天纵英明,重修京藏官道后,远征军定能马到成功,凯旋而归!乌斯藏和青海,必将重归于大明的版图之中!”
  朱由校哈哈一笑,用眼神点了他一下:“行了,你少在这拍朕的马屁,大半夜的,烦不烦。”
  “遵旨,老奴告退,皇爷好生歇着。”魏忠贤嘿嘿一笑,挤出了满脸的褶子,然后躬身退了出去。
  看着魏忠贤出了乾清宫,朱由校脸上笑容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眉宇间深深的忧虑。
  至于魏忠贤,出去后也是发觉浑身出了许多的冷汗。
  陪伴在君侧,尤其是在这样一个看似年轻,实则心机深沉的皇帝左右,不是个什么好差事。
  累!
  魏忠贤只觉得累,由于他权势过大,皇帝势必有所堤防,在温体仁入阁,浙党入朝以前,每一句话,每一个细微的表情,他都是丝毫不敢马虎。
  不过这次出来,他几乎有一件事可以断定,重建官道招抚流民这事上,自己说话说对了,事儿也办对了。
  而且现在看来,皇帝也没有任何要卸磨杀驴的意思,似乎不必过于担忧,好生办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就行。
  松了口气,他才是自大明门而出。
  ......
  天启五年八月十五日,内阁会六部议,题奏重建京藏官道,奏本被呈送入乾清宫,翌日御批准行。
  很快,京师顺天府、南京应天府并中原各省州府相继发出通告,昭告天下,朝廷即将大举动工修路。
  因为远征军出征迫在眉睫,所以官道只在原基础上进行重建和修缮工作,但这依旧是个十分浩大的工程。
  朱由校发内帑银一千万两用于承建,严旨由工部牵头,各省州府清吏司领地方官府一齐施行。
  锦衣卫各地督办司也相继接到命令,严查官吏贪腐工程款项,流民未有良好待遇等贪赃枉法诸事。
  部议规定,京藏官道的重修范围,经行畿辅、宣府、大同、宁夏、密云及乌斯藏、青海七地。
  首批劳工,优先招募无家可归且身处异地的流民。
  正是为了表达对流民安置问题的重视,户部受了朱由校的意,对劳工的待遇也是历朝最为丰厚。
  最普通编入地方劳工营的流民,全国统一标准是“日结工食银一钱二分”,没错,工钱从原本按月结算改为了日结。
  这也是考虑到流民大多身无分文、急需用钱,临时改变的政策。
  毕竟皇帝出钱很大方,一次性给了一千万两,有这么多的银子,户部安排起来也显得底气十足了。
  为什么说这次是历朝最高?
  要知道,有明一代,自洪武以来,历朝劳工临时雇佣的价格虽然没有定制,但有一点没有变过,即是所有正经职业中“工资”最低的。
  而天启一朝,首次大批雇佣劳工,工钱居然和南京银作局裁撤前养老的“国企员工”们的收入差不多。
  这种待遇,流民们就算看见了,也没有人敢相信居然是真的。
  也就是说,如果这次的工期能达到一年,首批雇佣的劳工们每个人都能得到四十两以上的年收入!
  这在这个时候,说成是后世的三十万也毫不夸张。
  如此高规格的待遇,正说明了朝廷的财大气粗,以及天启皇帝的从容不迫,消息传散之处,人心纷纷安定。
  流民们对皇恩浩荡,纷纷是感恩戴德。
  因为有了资金加持,各地招募劳工的通告陆续张榜,招募处每日都被围得水泄不通。
  当然有许多不是流民的人也想来混混,不过这些小事,都有督办司和地方官府负责去管。
  紫禁城里的天启皇帝,正因为一个消息而自责。
  第六百五十四章:国事亦家事
  河开不日,乱红飞絮。
  慈宁宫上愁云高驻,此处的宫主,即为天启王朝掌太后印玺,统摄后宫的万历皇帝皇贵妃刘氏,如今的太妃。
  朱由校心知自己不会有多少时间陪伴乌缇娅,在西暖阁拒绝了塞北三卫的姻亲之请。
  诚然,这在朱由校这个现代人的眼中,这是放归草原的雏鹰,使她展翅高飞,无所束缚。
  在朱由校心中,乌缇娅值得更好的人生,而不是在后宫虚度年华,他觉得自己做的没错。
  然而乌缇娅出来以后,却是备受旁人白眼。
  一夜之间,从翱翔于草原之上的雏鹰,变成了旁人躲避不及的被抛弃者,这种身份角色的转变,没有人能接受得了。
  她的失败,让塞北三卫三百余个归附与大明的蒙古部落蒙羞,身为父亲的福余王宰塞,更是不知所措。
  自从有了中宫之主,刘太妃也逐渐让权,深居简出,诚心礼佛,为大明,也为天启皇帝日日祷祝。
  刘太妃听闻此事,很是震惊,虽说大明与蒙古诸部从未联姻,然而当今形势不同。
  这次塞北诸部之请,实则是畏服于大明的安定、强盛,姻亲的意义大于以往。
  后宫虽不得干政,但这既是国事,也是皇家的家事。
  既然天子将自己尊为太妃,以太后印玺授之,那便也就有了选择干预的权利,在这件事上,刘太妃决心促成。
  “参见太妃。”
  不多时,宫外传来一声温温细语。
  刘太妃手中拿着佛珠,闻言仍旧闭着眼睛,淡淡道:“皇帝来了,快请进来吧!”
  朱由校没有客气,直接走进了慈宁宫,在众人的注目下坐在椅子上,明知故问道:
  “不知太妃召朕前来,是为了何事?”
  “听说皇帝在西暖阁回拒了福余王的姻亲之请,是不是有这回事?”说着话,刘太妃睁开了眼睛。
  原来是为了这事…
  朱由校摇摇头,说道:
  “是,朕是为了她好。”
  “为了她好?”刘太妃动了雷霆,但是很快又控制下去,叹了口气,说道:“皇帝只怕还不知道,乌缇娅现在已经无家可归了吧。”
  朱由校一愣,随即失笑:
  “朕已命人送她出关回蒙古了,福余卫尚在,福余卫的郡主,怎么会无家可归?”
  “太妃说笑了。”
  刘太妃再度叹了口气:“看来皇帝是真的不知道…”
  “也罢,皇帝忙于政事、日理万机,这等凡俗妇家的琐碎之事,自然是无暇关注了。”
  “太妃什么意思?”朱由校眼神微微变了变,身子也略微坐得板正了些。
  “乌缇娅出关后,塞北诸部人人都说她是个被大明皇帝抛弃的女子,连宰塞也与之断绝了父女亲情。”
  刘太妃说完,淡淡瞥了一眼天启皇帝。
  “什么。”朱由校也的确是头一回有些失态地站了起来,“真有此事?朕怎么毫不知情?”
  刘太妃叹了口气,没有说话,只是又开始闭目冥思。
  “宰塞与乌缇娅断绝了父女关系?”朱由校不由怒火中烧,动了怒,一扬袖子,“传王承恩!”
  不多时,一脸懵逼的王承恩来到慈宁宫,先后拜道:
  “参见太妃,参见陛下。”
  朱由校瞥了一眼刘太妃,喝问:“朕问你,乌缇娅送回福余卫后,那边是如何待她的?”
  一听这话,王承恩心里咯噔一下。
  他连忙跪在地上,瑟瑟发抖:“陛下恕罪,奴婢、奴婢也是为了不扰了陛下的心气,这才隐瞒不报。”
  眼前的毕竟是王承恩,那个后世唯一陪着崇祯吊死的忠宦。
  朱由校的气消了一些,也发觉自己方才的失态,尽量用平淡的口气道:“朕赦你无罪,说!”
  “回福余后,宰塞当场就与乌缇娅断绝了妇女关系,诸部也都议论纷纷,称大明皇帝看不上草原的女子。”
  “为什么不早报!”朱由校横眉冷对,片刻后又无力的摆了摆手:“罢了,你回去吧。”
  “陛下…?”王承恩有些担心。
  “回去吧,没有你的事了。”
  看着一步三回头离开的王承恩,朱由校大抵也明白最近这一个月发生了什么事,只怕乌缇娅熬过来的日子不容易啊。
  一时间,慈宁宫中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朱由校知道这件事终究是自己做错了,以后世的眼光去看待眼前了,垂眸许久,默然说道:
  “太妃教训得是,此事系朕之过,也当朕去弥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