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3章 欢迎你们,匈牙利的父亲!

  毕竟匈牙利曾经被称作天主之盾,哪怕如今对于奥地利人深恶痛绝,民族感情逐渐亲向大明,但他们的宗教意识依然强烈。
  这绝对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夏志新在笔记本上默默记下了:
  “归国后务必上奏圣上,于匈牙利办工厂,使之为大明在欧罗巴之桥头堡,第一要务乃改造其国民信仰,而改造国民信仰,第一要务在改造儿童。
  余观匈牙利穷弱,儿童饥瘦,不识文字。
  其父母衣食不足以蓄,唯凭耶教麻痹精神。
  要解决此弊疾,唯有一途,曰:‘社会化抚养’也!”
  ·
  中午时分,车队终于抵达了目的地,布达佩斯大学。
  布达佩斯大学也叫厄特沃什·罗兰大学,是1635年由红衣主教帕茨玛尼·彼得建立的。
  不过时至今日,叫这个名字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
  相反,在某股神秘力量的推动下,校内师生正在请愿,希望将学校更名为“匈人大学”,或者“匈奴大学”。
  这场博弈,无疑也是匈牙利亲大明改革派与亲天主教建制派斗争白热化的一个缩影。
  目前来看,本身长期受到奥地利压迫,受到西欧列强的反复背叛,匈牙利国内的匈奴民族主义热潮就已经足够高涨了。
  历史上,满清和民国政府什么都没干,而且在国际上反复丢人,匈牙利也依旧一度爆发过中华寻根的思潮,而如今大明明晃晃地犹如灯塔,这种思潮就更加一发而不可收拾了。
  自带干粮的匈奴-泛中华主义者本身就能和坚定的天主教狂热分子打个五五开了。
  再加上《大明匈奴文化研究协会》的一点点研究经费,《大明欧罗巴人权观察委员会》的一点点人道主义援助,这场交锋胜负的天平已经无限向着大明方向倾斜了。
  以至于到夏志新来到布达佩斯大学的时候,校门口的红衣大主教雕像已经被激进的反奥地利学生推到,头颅也不翼而飞了。
  而在校门上的校名,拉丁语universitasbudapestinensisderolandoe?tv?snominata,也被人用红色的油漆涂掉,转而以汉字歪歪扭扭地写上了“匈奴大学”四个大字。
  不过令人无语的是,“匈奴大学”一共四个字,他们写错了三个,只有最简单的“大”字没错,就是写得特别丑。
  “尊敬的夏志新教授,欢迎您的莅临访问!”
  迎接夏志新可不仅仅是“匈奴大学”的现任校长圣捷尔吉,还有匈牙利王后,或者也可以说是匈牙利女王伊丽莎白。
  今天她穿着一身匈牙利传统服饰,显得典雅端庄。
  夏志新以抱拳礼回应道:“仅代表国子监全体师生,礼部尚书赵阿千先生,礼部鸿胪寺卿冯国正先生,向您致以问候!”
  夏志新并没有说“代表吾皇致以问候”,倒不是说他的级别不够,而是因为夏志新知道,朱富贵陛下的问候另有人代表了。
  朱莉同样穿着一身漂亮的礼服,站在一旁,笑着说:“夏志新先生,我们有多少年没见了?是五年?还是六年?没想到今天我们会在这个遥远的地方重逢。”
  夏志新苦笑道:“范德比尔特小姐,我们上次见面还是在武德六年的新春晚会上呢,我们已经整整八年没有见过了,您还是依然风采照人。”
  这倒不是夏志新恭维,八年过去,朱莉确实容颜不改,依然是双十年化的绰约风姿,每每都让伊丽莎白非常嫉妒。
  与之相反,八年过去,夏志新看上去就像是老了十几岁一般。
  因为在过去八年中,夏志新绝大部分时间都在甘肃、西域、陕西、河南等地进行考古研究,只有偶尔几次回到凤都的家中,陪陪妻子和女儿。
  去年,夏志新还去了一趟西贡,见了见那位一言难尽的法国高僧。
  当见到他的那一刻起,夏志新就知道,比起这一位,自己过去这些年里,吃得苦,受的罪,根本就不算什么。
  长期以来风餐露宿,风吹雨淋,夏志新如今黑了,也瘦了。
  但是身上那种历史学者兼学术官僚的气质也愈发浓厚了。
  在伊丽莎白女王的亲自作陪下,夏志新走进了“匈奴大学”。
  校园里,早已经挂满了横幅。
  “热烈欢迎大明国子监大学校长夏祭酒教授莅临访问指导!”
  很显然,写这个条幅的教职工,明显把祭酒当成了夏志新的名字,同时还犯了“监”与“大学”重复的语法错误。
  另外还有一些亲明学生自发组织了欢迎队伍。
  他们穿着简陋的儒衫,用长凳做成了台阶,进行大合唱。
  《如果匈牙利能够回到》华夏的歌声已经有些沙哑,却始终飘荡在校园之中。
  穿过操场的小路上,在一棵一看就很有念头的橡树前,挂着一块巨大的白布,上面密密麻麻按着血手印。
  标题是《我们一定要将奥地利人赶出匈牙利》。
  在道路的另外一边,则是两幅巨型的油画,显然出自艺术学院的学生的手笔。
  其中一幅画画着伊丽莎白女王带领着匈牙利追随者手持武器,与弗兰茨的走狗们对峙;
  另一幅油画则是他们想象中的战争画面。
  即一个彪悍凶狠的东方猛男,骑着白色骏马,手持双枪,打得英国龙虾兵与奥地利军队丢盔卸甲,仓皇而逃。
  一路上,这样的景象比比皆是。
  而到了最终的目的地,“匈奴大学”中央大礼堂处,这里更是早已围满了学生。
  他们高呼着“匈奴独立,打到哈布斯堡”,“欢迎你们,匈牙利的父亲!”的口号,并向夏志新一行报以热烈的掌声。
  这些学生都是没有得到入场券的倒霉蛋,但他们依然在礼堂门口等了数个小时,只为了向匈牙利的救世主们报以掌声,让他们看到匈牙利人独立的决心。
  在安保人员的帮助下,夏志新一行才得以进入礼堂。
  在这里,他将要进行本次普达佩斯之旅的第一个项目,也是小小的开胃菜。
  《论华夏-匈奴-匈人-与匈牙利的渐变关系,及汉匈共荣的历史机遇》,这便是夏志新今天向布达佩斯年轻的精英们做的主题演讲及授课。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