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番外四

  3、知其标本:刺血疗法常作为重要的治标方法,而被用于临床。强凋治病之法,宜先刺血以缓解其痛苦,再根据疾病的虚实属性,取舍补泻。现代对各种原因所致的高热、昏迷、惊厥等危证,先以刺血泄热开窍以治其标,然后再针对开发病原因而治本。
  4、定其血气:《灵枢·官能》指出:“用针之理,必须知形气之所在,左右上下,阴阳在里,血气多少。”因此,必须根据十二经气血的多少及运行情况,来决定是刺血及出血量的多少。临上取商阳刺血治疗昏迷、齿痛、咽喉肿痛;取攒竹刺血治疗头痛、目赤肿痛;取委中刺血治疗腰痛、吐泻;以曲泽刺血治疗心痛、烦热、呕吐等,即是以经脉气血多少为依据的。
  5、顺应时令:《素间·诊要经终论》曰:“春夏秋冬,各有所刺。”又说:“春刺散俞及与分理,……夏刺络俞,见血而止。”指出了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序,故刺血疗疾也因时令而异。根据四时五行衰旺与脏腑相配的机理,视腰痛病人发病经络的经气旺与不旺来决定的。如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应取太阳经委中穴放血治疗,但春日不可刺出血,四足太阳经为寒水之脏,春日木旺水衰,太阳经气方盛,故不能刺出血;足阳明脉令人腰痛,应取阳明经足三里穴放血治疗,但秋日不可刺出血;因阳明属土,土旺长夏,而秋日金旺木衰,故不可刺血以泻之,余可类推。
  案例一
  问题一,
  1)按药品不良反应的传统分类,本事件属于c型不良反应,按性质分类属于特殊毒性,按基于机制的药品不良反应分类,属于g类反应。
  2)药品不良反应分类
  按照药品不良反应的传统分类,分为a型不良反应、b型不良反应、c型不良反应共三类;
  按照药品不良反应的性质分类,分为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首剂效应、继发反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依赖性、停药综合征、特殊毒性等十类;
  按照基于机制的药品不良反应分类,分为a类反应、b类反应、c类反应、d类反应、e类反应、f类反应、g类反应、h类反应、u类反应等九类。
  3)效价:指产生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效应量)时所需药物剂量的大小。效价(强度)反映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效能:指药物的最大效应。在量效曲线上指曲线的最高点,也就是药理效应的极限。效能反映药物的内在活性。
  4)治疗指数:是药物的安全性指标,通常指半数致死量/半数有效量,即ld50/ed50。但治疗指数并不能完全反映药物的安全性。
  问题二
  1)区别:药物作用是药物对机体细胞或组织的初始作用,药理效应是药物初始作用引起的机体器官、组织、细胞、分子等不同层次水平上的改变。药物作用是动因,而药理效应指药物作用的结果。
  2)对因治疗:药物作用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叫对因治疗,或称治本。
  对症治疗:指用药的目的在于改善症状称为对症治疗,或称治标。
  3)如何对待:发挥药物的对因治疗,是为了解除病因,消除疾病症状,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发挥药物的对症治疗,是为了发病症状,解除患某些情况下,对症治疗甚至是必不可少的。例如休克、惊厥、心力衰竭等情况就必须立即采取有效的对症治疗,此时比对因治疗更为迫切。综合治疗原则,使得以相辅相成,促使患病动物早日康复。
  案例二
  问题一
  1)受体:受体是一类存在于细胞膜、胞质或细胞核内,具有识别和结合细胞外特定化学物质,介导细胞信号转导并产生生物学效应的功能蛋白质。
  特性:特异性,高亲和力,敏感性,饱和性,可逆性,多样性。
  2)如何作用:药物作为配体,只能与其相应的受体结合,这是药物作用特异性的基础。药物的特异性作用起始于药物与受体结合,进而改变受体的蛋白构型,引发一系列细胞内变化,完成信号向下游转导,并使原始信息逐级放大,最终产生药理效应。
  分类:激动药,拮抗药,部分激动药,反向激动药。
  问题二
  1)根据受体蛋白结构、信息转导过程、效应性质、受体位置等特点,分为四类: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受体、核激素受体。
  2)自我调节:
  分为受体脱敏(加受体增敏)和受体调节。
  受体脱敏:受体的数量、亲和力及激发反应的能力可因受体分子结构或构型的修饰、细胞膜流动性改变或g蛋白的变化等因素而发生调节性改变。机体在长期使用一种激动药后,受体的敏感性逐渐降低,这一现象称作受体脱敏。敏现象被视为机体进行自我保护的一种负反馈调节,其机制可能是:
  1.受体发生可逆性的修饰或构象变化。最常见的是受体磷酸化导致g蛋白脱偶联。
  2.膜上受体数目减少。膜受体与激动药结合形成的复合物被内吞而造成数目减少。
  3.受体数量下调。由于受体降解加速,或受体生成减少所致。
  4.g蛋白减少。由于g蛋白降解增多或表达减少,使g蛋白偶联受体反应性降低。
  与受体脱敏作用相反,长期使用一种拮抗药会导致受体对激动药的敏感性增高,称为受体增敏。
  受体调节
  若受体的调节性改变只表现为数量(或密度)的增加与减少,则分别称之为受体上调和受体下调。通常,反复使用受体激动药或其浓度增高时,受体下调;而长期应用受体阻断药则受体上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