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进60年代躺赢 第206节

  黄嫂子下意识看向叶蓁,叶蓁再次插话融入话题,“我看行。”
  她转头看向黄嫂子,“姐,你人缘好,这事得你去办。”
  黄嫂子很是茫然,自家事自家就能办好,还需要怎么办?
  叶蓁继续说:“咱们得招人将稻谷舂成白米,还要把白米磨成米粉,完了后还要买糖和米粉,最后还要把和好的米团印成竹筒饼。”
  “这一道道工序弄下来,起码的一两个月吧?孩子们都着急下山,我觉得咱们需要请人帮忙,缩短印竹筒饼的时间。”
  黄嫂子反应过来,“蓁儿说的对,这事我去办。”
  赵仁国妈妈接上话,“那我回去吧家里的粮食拉过来?”
  叶蓁看向沈北,沈北明白叶蓁的意思,“我们三个人凑份子投资,小川和小国负责出粮食,我负责出钱。”
  叶蓁明了,应该还是受了她的启发,沈北想出凑份子投资,赚钱后再分成。
  这个方法挺不错,至少短时间内能减少很多摩擦。
  黄嫂子办事雷厉风行,只用一个下午就召集到十个口风紧且关系近的女人帮忙干活。
  所谓的竹筒饼其实跟南方某些地区的竹筒饼差不多,只不过竹筒饼更为脆口一些,且形状也更为精巧一些。
  耗时半个月,女人们做出一批竹筒饼,总重量四百五十斤,分给三个孩子是一人一百五十斤。
  六月中旬,大队长带人护送沈北、赵仁国以及赵仁川下山。
  三个孩子背着沉重的包裹下山,归期不定。
  长木生产大队的人似乎没察觉到三个孩子的离去,如同往常一样日落而息,日出而作,没有人上门打探三个孩子的去向。
  叶蓁感觉这种气氛不太对劲,总感觉长木生产大队的人暗地里开过会,集体讨论过三个孩子的去向。
  其实她的感觉是对的,在三个孩子下山之前,大叔公曾召集男人们去宗祠开会。
  若没有大叔公的应允,大队长不敢同意放三个孩子下山。
  当然了,目前的叶蓁对此一无所知,她只是感觉气氛不太对,心里闪过一些猜测而已。
  ******
  沈西和沈风一人拎着小半桶螃蟹跑进屋,沈风扯着嗓门喊:“妈,山上好多螃蟹,咱们今天吃螃蟹吧。”
  叶蓁走出门,伸手去捞桶里的螃蟹。
  两个人的水桶里除了螃蟹外还有鱼虾、泥鳅,这里的螃蟹不是外边卖的大螃蟹,而是一种脚指头大小的山螃蟹。
  “好的呀,你们是想吃杂锅螃蟹还是想吃椒盐螃蟹?”
  沈风吸了吸口水,“我两样都想吃。”
  沈风迅速点头,“妈,咱们两样都做吧,我们捉了不少螃蟹呢,能吃好几顿。”
  叶蓁拿出水盆,把桶里的东西倒进盆里。
  “行,你们是捞螃蟹的大功臣,听你们的。”
  叶蓁挠了挠盆里的螃蟹,放下水桶跟沈西说话,“你去你大姨家一趟,跟你大姨和大姨夫说一声咱家今晚吃螃蟹,让他们过来喝酒。”
  “我现在就去。”
  沈西急匆匆往外跑,沈风等沈西走了才说话,“妈,今天赵礼跟我们一起去捉螃蟹了。”
  叶蓁不说话,她知道只要她不喊停,沈风就会继续往下说。
  “赵礼可笨了,他竟然不会捉螃蟹!还有啊,他被螃蟹夹住手指头也不喊疼!螃蟹夹人可疼了,他竟然不喊疼。”
  “妈,赵礼这样的是不是你以前说的书呆子?我觉得他是,我还没见过他这么呆的人呢!”
  “妈,三狗子老去惹人家赵礼,我听说大叔公管赵礼管得可严了。赵礼今天跟咱们去捉螃蟹,晚上回去后可能会被大叔公罚跪。”
  “不过我不明白大叔公为什么要罚赵礼,难道捉螃蟹是不对的?”
  叶蓁捡走盆里的枯树枝,两个孩子许是直接用水桶捞螃蟹的关系,桶里有不少的枯树枝。
  “五儿子啊,你很好奇?”
  沈风迅速点头,叶蓁擦了擦手,“妈妈也给你一个任务。”
  “什么任务?”
  “你去大叔公一趟,跟大叔公说妈妈邀请他和赵礼来咱家吃螃蟹。”
  沈风急忙皱起眉毛,叶蓁笑眯眯问:“做什么露出这样的表情,你是不想去还是不敢去?”
  沈风实话实说:“不敢去。我有点怕大叔公。”
  叶蓁走过去戳了戳沈风的大圆脸,“妈妈觉得你可以迎难而上,去吧,早去早回。”
  沈风一步三回头,“妈,要不我等三狗子回来了再去?”
  叶蓁摆了摆手,示意沈风赶紧去。
  傍晚时分,家家户户点亮煤油灯开始吃饭。
  沈家搬出大圆桌,摆出十几张凳子,在桌子的中心位置点燃两盏煤油灯。
  叶蓁端出一锅椒盐螃蟹,一锅杂锅螃蟹:“上菜啰。”
  钱小花接过两锅菜,叶蓁擦了擦手,转身去房里拿酒。
  从长青生产大队带来的羊奶酒已经喝完了,不过她跟长木生产大队的人买了一些大米,酿造了一批米酒。
  这会酿造的米酒勉强可以入口,叶蓁拿出最好的一瓶,拧开盖子给大家倒满酒,“尝尝我新酿造的米酒。”
  大叔公率先喝一口酒,许是大叔公在场的关系,大队长和黄嫂子跟一对鹌鹑似的缩着脑袋不敢说话。
  咽下嘴里的米酒,大叔公放下酒碗,“不错,有几分酒味。”
  大队长一动不敢动,要知道小姨子请了大叔公,他绝对不会过来凑热闹!
  黄嫂子同样一动不敢动,要知道大叔公要在这里,她绝对不会过来!
  叶蓁接上话,“有点像客家甜酒的味道,酒味不是很浓,度数也不太高 。”
  沈风凑过去闻了闻,“妈,我能尝一口吗?”
  叶蓁把碗递给沈风,这些米酒说是米酒,其实就是比甜酒的度数高一点点的甜米酒。
  小孩子也能喝,喝进嘴里跟喝菠萝啤的感觉差不多。
  叶蓁看出大队长和黄嫂子的不自在,“姐夫,姐姐,咱们干一杯?”
  大队长和黄嫂子同时看向大叔公,大叔公看也不看他们。
  大队长咽了咽口水,顿时结巴了,“干,干一杯。”
  黄嫂子连话也不敢说,捧起碗就是一阵咚咚声的喝酒声。
  叶蓁打量大叔公旁边的赵礼,赵礼跟大叔公坐在一起像极了大叔公的影子,一举一动都跟大叔公一般无二。
  叶蓁替赵礼心累,给他夹了一筷子椒盐螃蟹,“沈西最爱吃这道椒盐螃蟹了,你尝尝。”
  “谢谢叶婶。”
  赵礼吃东西时细口慢咽,且每道菜都只吃三口,吃东西时端端正正,似乎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嘴里的食物上面。
  今天这段饭一开始很拘谨,随着几碗米酒下肚,大队长和黄嫂子渐渐放开,俩人开始跟叶蓁说话。
  一个说:“蓁儿啊,这道椒盐螃蟹真香,太适合下酒了。”
  一个说:“蓁儿啊,改天我过来学做这道椒盐螃蟹,这会正是山螃蟹出山的时候,可得吃个够本。”
  赵礼也渐渐放松下来,在沈西的带动下嗯,啊地跟沈西对话。
  吃过饭,叶蓁主动提出送大叔公和赵礼回家。
  路上,她凑到大叔公旁边:“大叔公,计划书已经写好了,咱们可以聊一聊计划书的事吗?”
  大叔公心情很好,朝叶蓁点了点头,“那就聊聊吧。”
  叶蓁张嘴就说:“我是这样想的,学校的事总体可以分为三个重点,第一个重点是学校的名字,第二个重点是学校的发展模式,第三个重点是学校的发展方向。关于学校的名字我想了三个,一个是长木学院、一个是长木技术学院、一个是长木培训学院。这三个名字,您觉得哪一个名字比较合适?”
  大叔公听出叶蓁话里的深意,轻声说:“这三个名字有什么区别?”
  叶蓁解释说:“各自侧重点不同,如果选长木学院这个名字则代表学院以后以多样式的发展模式进行发展,比较倾向于大学类的发展方向;
  “如果选择长木技术学院则采用技术教学的发展模式,重点在发展技术,倾向于专科学校的发展方向;
  “如果选长木培训学院则是培训为主的发展模式,重点在培训某种技能,倾向于工人培训类的发展方向。”
  大叔公停下脚步,不答反问:“你选择哪个?”
  “针对长木生产大队的情况,我比较想选第一个。”
  大叔公挑眉,“针对长木生产大队的情况?长木生产大队有什么情况?”
  大叔公瞬间释放出威压,叶蓁感觉到庞大的压力,咬牙回答:“我观察过长木生产大队的孩子们,发现这里的孩子都有很高的文化素养。这些孩子跟外面的孩子相比,他们的文化水平可以达到初中级别。”
  “也就是说他们知识储备量充足,不需要再进行基础类的文字教学。所以我想在这里建立一个大学类的技术学院,根据当地的环境,因材施教。”
  “咱们长木生产大队目前最需要两样技术,一样是农业现代化技术,一样是科技现代化技术。因此,咱们的学校可以往这两个方向发展,重点培养技术型人才。”
  大叔公拧起眉头:“什么是农业现代化,什么是科技现代化?”
  叶蓁解释两个名词的意思,“简单来说农业现代化技术就是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农业,比如我之前制造的黄豆种植机器,这个机器就是先进科技的一种不成功的尝试。科技现代化技术则跟科技技术有关,这个不好解释,简单来说就是用电带动自动化。”
  她的解释很笼统,严格来说完全没有解释出两个名词的真正意思。
  不过叶蓁不再继续解释,她觉得大叔公应该能明白自己的意思。
  其实大叔公只能明白一半,大概是农业现代化技术只能明白农业技术四个字,科技现代化技术只能明白技术两个字。
  只是他辈分高,在小辈面前习惯端着,没好意思继续提问。
  叶蓁以为大叔公懂了,大叔公则不懂装懂,俩人的话题继续。
  叶蓁一路走一路给大叔公讲述自己的计划,大叔公越听越迷糊,但是迷糊之余不免产生‘好厉害、不得了、很好、可以尝试’之类的想法。
  俩人谈了很久,谈到最后大叔公彻底懵圈,完全听不懂叶蓁在说什么。
  叶蓁问:“大叔公,您觉得可以吗?”
  大叔公心里叹气,叶蓁后面说的东西他一个字都没听懂,哪里知道可不可以?
  不过他总觉得叶蓁说了不得了的东西,想了想严肃点头:“按你说的办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