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气运被夺后我名满天下 第124节

  “因为当时心软放了师姐一马,未曾让她魂飞魄散,事后我亦不得安心,总怕她卷土重来,所以这么些年来,若是遇见同道中人,我总担忧是不是师姐,总会去看看,知晓那姚氏也懂得这些本事,得知她又准备搬去京城,这才过来的看看的,只是没料到,她也不是师姐……”
  沈糯听到这里,搁在膝上的掌慢慢收紧,她心里面跳的厉害。
  师公留下的那些笔记,她也都陆陆续续的看完了。
  的确有一本笔记中,其中两页是没有的。
  师父说那两页,里面记载的应该是血玉佩和夺运的法子。
  而姚氏其实就是懂夺运的。
  但师父又说姚氏不是师伯。
  她不清楚师父是怎样辨认姚氏是不是师伯的,但想来师父有自己的辨认法子。
  姚氏莫不成真不是师伯?可她明明就会夺运术的。
  镜心双眸中满是忧愁,“当时师父把那血玉佩交给我时,师父也是长叹一声,还说自己不该把那些术法一同记在笔记上的。”
  师父肯定也是后悔的,不该把自己知晓夺运的术法都记在笔记上,被师姐看了去。
  师姐才死时,她也在想,是不是师父没有记下那些夺运的法子,师姐就不会误入歧途。
  最后她也想清楚了。
  修炼其实也是修心。
  有些人即便你给她金山银山,她知晓那不是她的,她不会去动。
  就好比阿糯,即便你给她看过那些夺运的邪术,她也不用使用这种邪术来修炼的。
  师姐本性如此,就算没有那些夺运的术法,师姐也会走同样一条路的。
  沈糯道:“师公没有做错,错的只是师伯。”
  沈糯也有记笔记的习惯。
  这也算师门的传承了吧。
  师公当初喜欢把自己遇见的事还有点点滴滴都记在笔记上。
  师父也是,现在她也是,毕家母子,郑夫人等等,她所看过的事儿,都会写下来,偶尔遇见到病状古怪的病人,治好后,也会把病症和药方详细的记载下来。
  镜心叹道:“的确如此,所以知晓阿糯你也会去京城,师父是想着,那姚氏还是有些古怪的,所以想让阿糯去了京城也帮忙盯着些,待我身子好些,我再去京城。”
  虽然先祖皇帝曾说再不许她踏入京城半步。
  可是先祖皇帝都已经死去二三十年了。
  她也无需在遵守那个约定。
  沈糯道:“师父放心吧,我会盯着她的。”
  即便师父不交代,她也没打算放过姚氏的。
  其实她也觉得奇怪,姚氏怎么看都是普通的妇人,性格行事等等,师父口中的那位师伯还是清高的。
  可姚氏,小营小利就计较的清清楚楚,的确不像师伯。
  但姚氏也的确会夺运术。
  上辈子,她嫁去崔家十几载,都没在崔家瞧见什么玄门道门的书籍,姚氏也不像自学成才。
  等她死后那十几载,跟了姚氏十几载,姚氏也从未跟人透露出自己到底是什么习得这些玄门道法的。
  所以姚氏怎么懂得这些的是个迷,或许也是解开她是不是师伯的关键之处。
  镜心脸色有些白,她出来的太久了些。
  沈糯道:“师父,我先送你回家吧。”
  “好,麻烦阿糯了。”
  若不是姚氏突然要上京,她也不想让阿糯掺和到这件事情中来。
  沈糯提着桃子,套了牛车送镜心回永环村。
  路上时候,镜心忽地道:“对了,我今日去看那姚氏面相,她最近应该得了比横财的。”
  姚氏财帛宫出现井字纹,这表明姚氏最近得了比横财,还是挺大的一笔财。
  沈糯闻言,眉心微蹙。
  她倒不是觉得羡慕,只是担心姚氏不知从哪得来的横财,只希望莫要是害人得来的就好,难不成是穆家给的?
  想不透,沈糯也就没再继续去想。
  送了师父回永环村后,沈糯就回了,晚上吃过晚饭后,沈家人坐在院子里,沈父正色同几个孩子说,“我和你们母亲已经商量过了,等过了年,阿糯就跟阿焕去京城,还有小玉和小峰也去,你们跟过去可以帮忙跑跑腿做做饭,我也会一同前往,但我送你们去了京城,看着你们安顿下来就得回来了,我跟你娘,还有阿莺,暂时不会去京城住,等过个两年再说。”
  过个两年,阿糯该说亲了。
  而他和沈母也能把村里的事都忙得差不多。
  沈母是想在村里继续种两年寒瓜和小菜,多存点银子,等两三年后,再去京城,到时候带着阿萦一起去京城。
  沈焕听完后,沉默了下才说,“爹爹和娘不一起去京城吗?”
  沈父道:“我和你娘,缓两年再去。”
  这想法,也是他深思熟虑很久的了。
  沈父知道阿糯有大本事,有她跟阿焕去京城,他也能放下心来。
  沈糯倒也觉得这个主意还可以,爹爹还惦记着村里的学生,娘惦记着自己的田地,所以在给他们两三年的时间,等她去京城,把一切都安排妥当,多赚些银钱,在接爹娘来享福。
  她自己到处跑是完全没甚问题的,她可以独当一面的,也的确觉得是小事一桩。
  “爹娘放心,我会照顾好阿焕的。”
  沈母一听这话,眼眶就红了,她还是不放心。
  沈糯见沈母的模样,过去挨着沈母坐下,抱着沈母的手臂撒娇,“娘放心吧,我不经常自己去镇上还有饶城买药,而且我都能禁范老婆子的言,娘觉得这世间有几个歹人能伤害得了我?”
  “你这丫头。”沈母听闻女儿这般说,哭笑不得的,“娘知道你本事大,但你心太软了些,不要路上遇见什么人都心软,就怕遇见坏人了。”
  沈糯噗的笑出声来,“娘,您都忘了我还会看人面相了吗?那人善恶,我看看面相都能分辨出个大概来,又岂会上当。”
  沈母怔住,又失笑。
  对啊,阿糯的确是有这样的本事。
  这一下,沈母也终于放心下来。
  等说完这些,沈父和沈母特意把阿糯叫回房间里,告诉阿糯,沈母种菜种瓜,这一年也存了差不多九百多两银子,加上沈糯帮人看病和看事儿存得银钱,全部加起来有两千四百多两。
  沈糯给人看病其实没赚几两银子的,她每次给人看诊都只是收个药材钱,一个月能赚个几百文钱都算不错。
  剩余的银钱,都是她帮着人看事儿赚来的,差不多有个一千五百两左右。
  所以沈家现在有小两千多两的银子,沈父沈母都已经换成银票,打算让女儿和儿子去京城时都给带上,他们自己就留个几十两银子。
  数完家里的小金库后,沈父又交待阿糯别的一些零零散散的注意事项。
  沈糯都耐着性子听完。
  她多活了几百岁,实在不觉得带着个幼弟去京城有甚难的。
  不过儿行千里母担忧,爹爹和娘亲肯定还是担忧害怕的。
  …………
  沈家都准备年后启程,但没想到因为别的事儿,沈糯要先启程去京城了。
  次日,奉永镇的县太爷夫人郑夫人上门了。
  郑夫人带着个婆子和车夫,赶着马车送她过来沈家的。
  郑夫人一直很感激沈糯,逢年过节的,也都有给沈家送礼。
  今天不是什么节日,沈糯又见郑夫人上门,猜她可能是有别的事儿。
  把人请到药房后,沈糯问道:“夫人今日上门可是有什么事?”
  郑夫人点点头,“的确是有件事情想请小仙婆帮帮忙。”
  沈糯道:“夫人直说。”
  郑夫人道:“小仙婆,我有个玩的较好的手帕交……”
  郑夫人也是边关这边的人,她自幼有个玩得很好的手帕交,名金慧。
  两人年岁也是相当,郑夫人嫁给县太爷做续房,金慧则嫁给当时奉永镇的一个商人陶良畴。
  就这么十年功夫,那小富商成了大富商,生意都做到江南和京城,而全家也搬去了京城。
  这些年,郑夫人和金氏也一直还有书信来往。
  虽然书信不多,偶尔一两年才收到一封。
  一个月前,金氏给郑夫人写了封书信,说是家里出了事,自从把祖坟迁到京城的山上后,家里就总出事,先是公爹去山上时,从山上摔下来,脑袋碰在个大石头上,人当场就没气息了。
  然后是大伯哥出门被突然发疯的马踩断一条腿,过了不到半月,连着她的丈夫也被砸了头,还有小叔子好好的出门,路上遇见两家的纨绔子弟打架,小叔子被飞来的大刀,一刀砍在后背上,人虽没死,但也伤的挺重,现在还趴在家里养着伤。
  家中再小一辈的,也总是很倒霉,祸事不断。
  金氏前些日子也突然见红落胎了。
  陶家都感觉是不是迁祖坟时出了什么问题,一直再请人看,但都无济于事。
  金氏心中烦闷,就写了这封信告知给郑夫人。
  郑夫人也觉可能是陶家迁祖坟没迁好,想着小仙婆的本事,就给金氏回了封书信,让人快马加鞭给金氏送了去,说了小仙婆的本事。
  金氏很心动,想着闺友给她介绍的人肯定是厉害,就跟丈夫还有大伯哥小叔子说了声。
  但他们一听小仙婆是个十六的姑娘,根本就不相信。
  可金氏相信,相信郑夫人说的。
  毕家母子的事情,京城里人人都知晓,郑夫人信中虽没详细写经过,但也给闺友透露是跟小仙婆有关。
  可金氏正在做小月子,没法亲自从京城跑来水云村请沈糯去京城,只能给郑夫人写了封信,希望她能来同小仙婆说声,请小仙婆去京城帮忙看看,不管能不能看好,她都愿意奉上一大笔银子作为酬劳。
  郑夫人来的时候其实也有些忐忑,毕竟要让小仙婆去京城。
  小仙婆就算很厉害,可到底是个姑娘家,边关距离京城有上千里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