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吸血(八)

  身为湖南人,曾国藩挺能吃辣。恭亲王奕訢请曾国藩到他府上吃饭的时候,专门给曾国藩提供了一碟朝天椒。辣椒呈现碧绿的颜色,看着脆生生的甚是喜人。曾国藩是很讲涵养功夫,特别是在酒宴上更是显得从容。他每道菜都会吃一点,却也不会多吃。
  夹起一个辣椒咬下去,入口就是爽脆的感觉。接着辛辣酸爽咸香的口感在味蕾上爆发出来。曾国藩神色微微一震,转瞬就恢复了那种从容不迫。继续把整个辣椒给吃完。
  王爷的饭菜自然不会难吃,能够让食客动容就算是极大成功。当恭亲王奕訢看到曾国藩看似不经意的又夹起一个朝天椒时,他心里还是颇为满意的。
  “涤生,这教习之事却不知道该怎么办。”酒过三巡之后,恭亲王奕訢问。
  原本恭亲王奕訢是想在演习的时候让八旗看到湘军的能耐,然后让曾国藩带领的千名湘军精锐来做八旗的教习。演习的结果与最初美好的设想大相径庭,双方爆发激烈冲突。在八旗的强大压力下,湘军被迫砍了几名士兵表的脑袋示谢罪。事情到了如此地步,教习之事已经不用再想。可以八旗现在的训练程度,恭亲王奕訢也不敢把这些部队放心的派上战场。
  曾国藩先把嘴里的食物给咽下肚,这才从容说道:“王爷,不如让八旗派军官来观摩湘军的操演。”
  “好!”恭亲王奕訢登时就有了喜色。他不由得不佩服曾国藩办事的能耐。满清这边认为打仗全看军官指挥,若是能让八旗的军官水平提升,军队的水平自然也会有相应的提升。曾国藩无疑抓住了这个要点,这让恭亲王奕訢感到慈安太后对曾国藩“忠臣”的评价是正确的。
  若不是忠臣,曾国藩受了这么大的委屈,哪里还会替朝廷考虑。听了问题之后立刻就拿出了应对办法,这不可能是曾国藩有急智,而是曾国藩早就考虑过这个问题,并且做出了决定。这样的忠臣的确是令人感动。恭亲王奕訢想起那些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逃离京城的汉人官员,那些人的道德水平与曾国藩一比简直是猪狗不如。
  “涤生,来干了这杯。”恭亲王奕訢向曾国藩敬酒。他看到曾国藩饮了酒之后,又去夹起一个朝天椒,他也连忙给曾国藩布菜。
  “还有件事,朝廷从洋人那边买了一批火铳,过几日就交货,还请涤生派人与我们一起验货。”恭亲王奕訢提出了新的要求。湘军购买过大批洋人的火器,在这方面曾国藩可是行家里手。
  曾国藩答道:“王爷,我可以亲自去验货。”
  有曾国藩亲自带队,恭亲王奕訢更是放下心来。若是说湘军心中没有记恨八旗军,恭亲王奕訢绝不相信。曾国藩这位忠臣亲自带队,那是比什么都要令人放心。
  临走之时,恭亲王奕訢命人拿出二十几个玻璃瓶来。这年代的玻璃在北京并不是完全稀罕的玩意,至少在王爷眼里更是如此。玻璃瓶用涂了蜡的软木塞封死,里面是澄清的汤汁,汤汁中浸泡着大量的朝天椒。
  “涤生,湖南人爱吃辣,这边的辣椒也不知道合不合你胃口。”恭亲王奕訢拿出了从洋鬼子的大船上购买来的美食。“不光有辣椒,还有些黄桃,凤梨。涤生尝尝鲜,过几日我再给你府上送。”
  已经进入九月,桃子水果等物早就不见踪迹,此时能吃上水果那可不是一般的奢侈。可据购买这些绝对能称为奢侈品的管家所说,海上那帮洋鬼子们不懂价钱,这些玻璃瓶装的水果价格“非常便宜”。且不说玻璃瓶里面的水果,玻璃瓶本身也是值点钱的。可这两瓶才卖一两银子,比那些贡给皇家的点心都便宜。
  曾国藩谢过恭亲王奕訢就告辞了。按照礼数,恭亲王奕訢派手下把这些东西给送到曾国藩在京城的府上。
  几天后,光复军的海上贸易舰队迎接到了满清的“采购团”。负责人原本以为,以双方不死不休的局面,与满清的生意未必能做大。没想到的是这生意越做越大。买卖的类型居然越做越多。粮食、武器,这些倒也好说。可由韦泽亲自下令带上的例如水果罐头、火腿、腊肉、糖果等商品卖的干干净净。是水粉、护肤用品、牙刷、牙膏、肥皂、香皂,这些东西也卖的很不错。熏香等奢侈品也被满清的采购者大力购买。
  党委会议讨论的结论是,“满清上层穷奢极侈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不过大家说这些话的时候也难免有些心虚,同志们都是苦出身,自幼哪里享受过生活,能吃饱肚子,不挨饿就是了不起的好日子啦。自打跟随了韦泽之后,大家在纪律逼迫之下养成了洗澡刷牙的习惯。随着日化等产品生产上了轨道,大家都用上了这些“生活用品”。其实别说满清贵族,新政府体制内人员也都逐渐离不开这些东西。
  党委负责思想问题,党委书记针对大家的疑惑,提出了看法,“在咱们这里,普通百姓难道用不起么?在满清这边,普通百姓用得起这些东西么?”
  这么一问,大家就从心虚的状态中恢复过来。的确,城市里面的普通人民能够用的起这些商品。负责销售的人员都是商务部的人,大家参观工厂的时候都知道这些商品是如何大规模生产制造的,那成本可是非常低廉。玻璃瓶以前还是稀罕货,随着工业水平和探矿水平的提升,还有碎玻璃回收,玻璃已经是非常廉价的商品。黄桃罐头在解放区顶多卖一块五,也就是150文。运到满清这边立马能卖500文。若不是此次的目的是为了尽可能的从满清这边抽取货币。价钱更高只怕也是能够接受的。
  最后讨论出的结果非常正面,新政府治下的解放区,民众日常生活水平已经赶上满清王公贵族的日常生活。整个部队可以说是士气大振,大家是诚心诚意的赞扬着韦泽。
  当然,部队也不是光卖,也得卖。其中最重要的商品之一就是来自东北地区的木料。解放区大力推行煤作为燃料,有了替代草木的燃料,在运输便利的地区开始大量植树造林。中国五亿人口得吃饭,对于燃料的需求极大。南方人口密集,树木砍伐的更是厉害。现在早就没了那些大树。
  现在的军舰龙骨船肋已经用了钢铁,可铁甲需要安装在木质基座上,这些木质基座需要大树来加工。光复军最早的植树造林区域也不过是7年前,那还是在广州一带得到了鸿基煤矿的优质无烟煤供应之后的事情。十年树木,七年的时间,那些种植下去的树还没长大呢。所以光复军就把目标放到了东北,东北是满人的自留地,可满清不懂种地,自打明末杀光了东北的汉人之后,这地方其实基本都荒了。因为人少,所以大树极多。
  光复军倒是不缺乏联络人,很多汉人官员逃出了北京,他们中不少人认识东北那边的官员。想“戴罪立功”的人从来不缺乏,自有前满清官员为了家族搏一把,光复军其实也没想到真的能有什么效果。但是东北的大根树木就这么开始通过海路想光复军的船队销售。销售量越来越多。
  一片帆影出现在桅杆上的瞭望人员的望远镜中,很快,几艘蒸汽快船就开了过去。北风起,北方的货物就开始大量向南边运输。现在也是这样,东北的大树砍倒之后先顺水漂到海边,在海边扎成大木筏,上面立起风帆,接着就开始往南边航行。
  半天之后,前去查看的蒸汽船回到了船队,负责查看的人员向舰队司令部汇报。“这边运来了两千多棵大树。是真的大树!”
  两千多棵大树?司令部心中大喜。这可完全超出了大家最好的想象之外。大家觉得能有一千棵树就很了不起了。
  这样的喜悦没维持太久,满脸喜色的同志接着说道:“他们说,还有好几千棵书还在后头呢!”
  在这里还有七八十里外的海上,泰兰海坐在木排上,用手摸着树干。一定要形容他此时的心情,大概与汉人老农看着长势喜人的麦子时候的心情一样。去年夏天,旗主说有人收木头,使唤着旗下众人砍树。当然了,旗主告诉大家,卖了树赚的钱给大家四六分账。旗主拿六,参与的旗丁们拿四。
  去年把木头运到海上,果然赚到了钱。那些银子让泰兰海感觉日子真的如同神仙一样。大家去年将信将疑的,砍得都是不那么粗大的树。顶多是两人合抱过来的。洋鬼子说了,与去年那些的树相比,三四个人合抱不过来的大树能卖上两倍到三倍的价格。
  今年大家继续去砍树,旗主领着大家挑着三四个人合抱不过来的大树砍了半年。费劲力气把这些树放漂,运到海上。幸好去年的时候那些领了大批汉人水手的洋鬼子商人提供了一大批粗大的缆绳给旗主,这些大树才能顺利的捆绑到一起。
  泰兰海想着将要得到的收益,嘴都合不拢了。而旗主笔直的站在木排前头,瞪着眼睛观望,仿佛是想找到梦里的银山。泰兰海看着旗主,心里面也有一丝担忧。关外是龙兴之地,要保大清风水,所以那些巨木是不许砍伐的。可旗主根本不以为然,就这么大肆砍伐。若是京城的大主子们知道了,会不会怪罪下来?泰兰海心里面没底。责罚倒也罢了,若是京城的主子把钱给没收了,那可就惨了啊!
  天边出现了一些烟,烟越来越近,一艘没用风帆的船只由南至北出现在大家眼中。这是去年见过的洋鬼子的船,泰兰海站起身欢呼起来,此时船上所有人都起身,兴奋的又蹦又跳,声嘶力竭的欢呼着。
  钱!终于来啦!
  “这钱省可太多啦!”舰队党委书记说话都有些结巴了。这次收到的木头若是在南方的价格,估计得是舰队支出价格的十五倍到二十倍。而且很多树木根本就买不到。他已经派了快船赶回在浙江的港口,尽快让海军派人来。上万根巨大的木料,已经完全超出了现在舰队的拖运能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