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妻兔相公_分卷阅读_22
也亏得这鸭脚巷住着的三户人家向来不分彼此,雷寅双的一句“不走”,便叫她真在板牙奶奶的屋里住下了。
其实依着板牙奶奶的意思,是再不许她靠近这生着病的孩子的。可一来那孩子不干,二来小老虎也不依,加上姚爷再三向奶奶保证,这会儿这孩子只是受了寒凉,病气还不会过人,板牙奶奶这才十分不放心地点了头。
*·*·*
天近傍晚时,板牙爹王朗领着衙门里的同事们回来了。
五六年前,王家人带着雷姚两家人搬回镇子上没多久,板牙爹便依着姚爷的主意,想办法在衙门里谋了个杂役的差使。因他为人八面玲珑,手脚又勤快,所以很快就跟衙门里那些有正经编制的衙役们混熟了。加上他不仅识文断字,人还挺知情识趣的,不到一年时间,他便被县衙的主薄老爷看中,调去文书房帮着抄写公文什么的了——以小老虎胡编乱造的词儿来说,就是从“蓝领”升级为“白领”了。虽然同样还是个没编制的“临时工”,可至少在江河镇百姓看来,他到底是吃公家粮的,也算是衙门里的人了。
而自古以来,大兴这片土地上就有很浓的排外情结。便是王家自祖上起就是江河镇的老住户,可因板牙爷爷带着一家人出外避祸多年,连板牙爹都不是在这镇子上出生的,加上板牙奶奶曾“当过叫花子”,他们一家重新落户回来时,还带着两家说不清道不明关系的“亲戚”,虽然镇上的人出于祖上的交情,不好开口赶人,却明显也能看得出来,镇民们对鸭脚巷的众人都颇有些看不起的,明里暗里更是各种排斥。
而自从王朗穿上那身黑皮后,便如百姓对官威的畏惧一般,镇民们立时改了对鸭脚巷诸人的态度——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小老虎跟人打架的次数明显少了。便是有孩子被雷寅双打了,那敢于上门来讨公道的家长也少了许多……
此乃闲话。
且说县衙接到江河镇上报来的消息后,那县令老爷立时想起王朗就是江河镇人,于是便钦点了他带路,领着通判老爷,带着一队衙役们来江河镇办差了。
此时离天启帝创立大兴朝也才不过八年时间,那帝都从两百里地外的旧都迁到新都也不过才六年,因此,天下的吏政还算清明。虽然一路上大家都在开着玩笑说,难得遇到这样的机会,一定要去王朗家里讨杯水酒喝喝,再好好尝尝王朗天天跟他们吹嘘的、他家娘子的一手好厨艺。可真到了江河镇上,一个个倒也没像前朝的衙役们那样,放着正经差事不做而先跑去喝酒,连王朗都不曾回家。直到把那几个人贩子装进囚车,又分了人手押回县衙,再仔细核对了听到消息赶过来认领孩子的家长们,把那几个幸运的孩子还给家长,最后再把余下那几个尚未被认领走的孩子寄养到里正家里,这些人才闹哄哄地跟着王朗往鸭脚巷过来。
王朗领着那些人进门时,江苇青的热度已经退了下去。姚爷说,只要到明儿早上他都不再发烧,也就没什么大事了。
王朗进门喊着“娘”时,姚爷正在西厢里检查着三姐和小静、板牙的作业。雷寅双则因她的作业一个字都还没写,且她又答应要看着江苇青,这会儿正盘腿坐在东厢的桌子旁,对着桌子上的本子抓耳挠腮着。听到一群人闹哄哄进门的声音,她立时丢开笔便要窜出去,却迎面就被从西厢里迎出来的姚爷和板牙娘给抓了个正着。
“你出来做什么?功课做完了?”姚爷皱眉道。
板牙娘也是一阵皱眉,过来就要将她推回东厢里去。姚爷却忽地拦住她,指着西厢道:“官府的人怕是有话要问那孩子,叫她去西厢跟三姐呆着。”说着,便转身先迎了出去。
雷寅双看看姚爷的背影,回头对着板牙娘一阵憨笑,道:“王爹爹回来了,我跟王爹爹打声招呼去。”
“外头人多,你去添什么乱!老实在你小静姐姐的屋里呆着!”板牙娘才不理会她,揪着她的衣领便将她推进了西厢,又对正坐在西厢窗下看着书的三姐吩咐一声:“看好她,不许她出来。”这才低头掸了掸衣衫下摆,回身迎了出去。
东厢里,被外面的动静吵醒的江苇青悄悄睁开眼,那眉尖不禁一阵微微蹙起。
板牙娘迎出去时,板牙爹王朗正在小院里跟通判介绍着徐爷。板牙奶奶则笑眯眯地站在一旁,热情地请着人往屋里坐。
王朗道:“今儿天热,屋子里又小又闷,倒不如在这丝瓜架子下面凉爽呢。”
众人听了连声叫着“这主意好”,板牙奶奶便嗔着在他肩上拍了一记,这才笑着招呼众人在丝瓜架子下面坐了,又回头喊着小静去酒坊打酒,再叫着板牙娘下厨去炒几个小菜。
通判老爷见她一番忙碌,忙摆着手对板牙奶奶笑道:“不急不急,先了结公务再说。”又道,“听说你们家里也收留了个被拐的孩子?还有,是隔壁雷家的孩子最先发现那伙人贩子的?那只小老虎呢?把他叫过来,我们问问经过。”
雷寅双听了,立时便要从桌边站起来。三姐头也不抬地一伸手,便拽着她的胳膊将她按回了桌边。
“他们叫我呢。”雷寅双道。
三姐没理她,只抬起一条腿,将腿架在她的腿上。
雷寅双看着腿上架着的腿,不禁一阵哭笑不得——鸭脚巷的孩子们个个都是自小习武。可比起小静的懒来,三姐就是“没一点运动天赋”(想也知道,这是小老虎的说法),那拳脚功夫上连小静都比不过,这会儿她把腿架在雷寅双的腿上,其实更多的只是起个警示作用,表示她下定决心不许雷寅双往外跑的意思。
屋里两个姑娘斗着法时,外头只听板牙奶奶笑道:“她一个小姑娘家家的,不惯见外人,有什么要问的,问姚爷也行,他一直都在的。”
通判老爷不禁一阵惊讶,道:“咦?那孩子是女孩儿?我听人叫她‘虎爷’,还当她是个男孩儿呢。”
“嗐,”王朗一边给他倒着茶水一边笑道,“那孩子长得像个男孩,乡亲们取笑她,才给她起了这么个外号的。她可不高兴着呢。”
——又一个明显的谎言。雷寅双可从来不在乎别人叫她这“虎爷”的外号的。
床上的江苇青听了,不禁疑惑地拧起眉尖。王家人的那些话,给他一种很是明显的感觉,就好像他们都不希望虎爷雷寅双在这些官差面前抛头露面一样。
☆、第十二章·姚爷的思虑
第十二章·姚爷的思虑
很快,江苇青便发现,这感觉并不是他想多了。
只听那通判老爷又问着板牙奶奶道:“虎爷既然是个小姑娘,就不难为她了。嗳,她家大人呢?那人贩子是小姑娘发现的,照着朝廷的章程,她该有一笔赏银才是。小姑娘脸面薄,不愿意出来,那就叫她家大人过来一趟吧。”
板牙娘笑道:“她爹是我们镇子上的铁匠。这不,昨儿大王庄上有活计叫他,得明儿才能回来呢。”
“咦?”一个心细的衙役道,“好像听镇上的人说,看到他回来了。”
“哎呦,定然又是把镇东头的瘸子张错看成咱们大锤了。”板牙奶奶笑道,“就因这二人都是瘸子,倒老叫人认错了。有一回,连瘸子张的儿子都给认错了,冲着大锤叫了半天爹,等追到跟前才发现,根本就不是!”
板牙奶奶拿袖子捂着嘴一阵乐。那些衙役们听了,也跟着一阵乐。
雷寅双在屋里听到,却是一撇嘴——真相是:那小子听她说书听迷了,一心向往着也能成为故事里那些会飞檐走壁的侠客,且又听板牙吹嘘雷爹爹武艺如何厉害,他这才追着她爹喊“干爹”,想巴结着跟她爹学武的!
而东厢里的江苇青则意识到,显然王家人不仅不愿意雷寅双在这些官差面前露面,似乎连铁匠,他们也不希望这些衙役们跟他碰面的。
姚爷笑道:“事情的经过我倒是知道的。”于是他将雷寅双告诉他的那些事又告诉了那些官差,道:“双双救回来的那个孩子,就在屋里呢。那孩子受了大罪了,落了水,还伤了脚,且吓得不轻,这会儿连自个儿叫什么,是哪里人,父母是谁都不知道了。”又问道:“各位可要去看看那孩子?”
江苇青一听,立时闭了眼装起睡来。
通判道:“自然是要看一看的。不管他记不记得事儿,总要记录在案,也好方便将来他家里人找来。”又道,“那孩子多大年纪了?”
“看起来也就七八岁的模样。”姚爷说着,领着通判大人进了东厢。
直到这时,江苇青才装着刚被吵醒的模样,以一脸呆萌萌的神情看着那几个官差。
官差问着江苇青话的时候,姚爷特意后退了一步,将自己藏在暗处,摸着胡须默默观察着江苇青。
便是这孩子从头到尾都没说过几句话,姚爷还是从他的眼神动作中看出,这孩子全然不像他表现出来的那般稚嫩天真。甚至,当他说他不记得他的父母家人时,姚爷也不是十分相信的。倒唯有被人追杀这一点,看来似乎这孩子没有说谎——怎么说现年已经五十的姚爷,当年也曾是叱咤一方的人物,这点真假他还是能够分辨得出来的。
对于官差的问话,有关那些人贩子的事,孩子倒是一五一十地全都答了,包括他所知道的,那些被拐来的孩子,是什么时候,从什么地方,被人贩子带上船的。但只要一问到他的出身来历,这孩子就只是摇头了。
且,精明的姚爷还注意到,这孩子能清晰地记得那几个孩子各是在什么地方被拐上船的,甚至还能一一说出他们这船停靠过的地点码头,却在官差问及人贩子是从哪里把他带来时,把那行船的方向和途经的地点说得很是混乱。
而且,从头到尾,这孩子都没跟官差说过一句“镇远侯府在追杀他”的话。
姚爷的三角眼忍不住就眯了起来。
其实通判一看这孩子才七八岁年纪,且还生得一副病弱模样,就没指望能从他身上得到什么有用的消息,询问也不过是例行公事。可叫他深感意外的是,这孩子虽然说不清自己的来历,却居然能记得所有被拐孩子的来历。而这些被拐来的孩子,除了附近丢失的那几个外,剩下的全都是外地拐来的,且年纪最小的才不过两三岁,自是没办法说清楚自己的来历家门,也亏得这个孩子能记得他们被拐上船的地点,倒叫官府省了力气。只要按图索骥,应该很快就能替那些孩子们找到家长了。
江苇青答着官差的问话时,脑子里却渐渐记起了前世的事。他想起来了,似乎前世时,他也曾跟官差有过这么一番交谈的。只是,那时候他的态度颇不友善。脚上的伤,加上他自小养成的刁蛮任性,叫他把那些官差们都臭骂了一通,便是记得那些一起遇难的孩子们的事,他也懒得跟那些官差讲,只逼着官差赶紧送他回家……而直到此时,他才想起来,他为什么没能记住鸭脚巷的众人。他记得他被救上来时,曾处处挑剔着救他的人家不曾侍候好他,后来那户人家就把他送到里正家里去了……想来,也正是因为那时候的他眼里只有自己,看不到别人,才叫他一点儿都没能记住鸭脚巷的众人……只除了那个他以为是弄残了他的脚的“罪魁祸首”……
这么想着,江苇青悄悄往角落里看去,却正和姚爷那带着若有所思的眼撞在一处。
二人看着对方不约而同地眨了一下眼,然后才各自转开眼去。
通判例行又问了江苇青几句后,便回头对王朗道:“这孩子有点麻烦了,他不记得自己家在哪里,也就只能等通告发出去,看他父母能不能找来了。现下……”
他话还没有说完,姚爷已经道:“这孩子病着,脚上还有伤,眼下怕是还不好挪动。”
通判笑道:“我正是这意思。如果大娘和弟妹没意见,我看,不如把这孩子暂时先寄养在你家里。”又压低声音对王朗道:“知道你家里人口多,你那一点进项养家也不容易。这孩子寄养在你家,衙门照例每个月都是要给些银米的,好歹也算是个补益。”
王朗不着痕迹地看了一眼姚爷,见姚爷冲他微一点头,他这才应着通判的话笑道:“不过多双筷子而已,也不费什么事的。”见这里问得差不多了,外头板牙奶奶也招呼着说酒打来了,他便又邀着众人道:“如今结了公事,终于可以放松放松了。平常总承蒙大伙儿的照顾,难得有这个机会能在家里请大伙儿喝酒,还请各位不要嫌弃。”
众人说着客套话,便都相让着出了东厢,往那丝瓜架子下面喝酒去了。
姚爷临出门前,回头看着江苇青意味不明地笑了笑,直笑得江苇青心头一阵打鼓,然后他才转身出了门。
时值五月,白天越来越长,夜晚则来得越来越晚。直到过了寅正时分,天光才渐渐开始黯淡下来。那通判抬头看看天色,放下酒杯对众人笑道:“今儿就到这里吧,再不走,怕是就得摸黑赶路了。”
王朗和一旁作陪的姚爷虚应着留了众人几句,可到底天色在这里,酒宴到底还是散了。于是众人纷纷起身告辞。通判拍着王朗的肩笑道:“你难得回来一趟,今儿就别往城里赶了,在家里住一晚,明儿再来上差。”又打着酒嗝道:“县令大人那里我来跟他说,许你明儿晚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