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君臣_分卷阅读_133

  吃完,顾缜本有心试试刷碗,但谢九渊直接给他盖上披风兜帽,拉他出了门。
  没想到,竟是上了船。
  这是水师特有的铁甲战船,顾缜被牵着走过长木,小心踏上甲板,惊喜又好奇,跟着谢九渊走到船头,卜羲朵下船舱去吩咐开船,阿大将一队水师兵卒带到船中和船尾警戒,一艘渔船用绳连着跟随在后,两艘水师巡船坠在不远不近处跟着。
  “倭人近日就有动作,这里虽是水师驻地,不怕一万只怕万一,还是以安全为上”,谢九渊揽着顾缜,在他耳边解释。
  此时,顾缜面上蒙着青纱,长发也简单束成一束垂落胸前,披风兜帽也好好戴着,防止让人看出面貌性|别。
  “已经很好了”,顾缜抓着谢九渊的小臂,因为行船的晃动,不习惯地更靠近了谢九渊怀中,“没想到,我还能有出海的一天。”
  今日恰是立冬,阳光疏淡,但也算是天朗气清,碧空澄澈,一丝云彩都无,蓝得都有些叫人心中发慌,尤其是大海无边,顾缜一时紧张,复又笑出声来,因为这新奇的经历而开怀。
  毫无预兆的,前方,一个庞大身躯从海中徐徐浮出,喷出一道水柱,将疏淡阳光映出一道霓虹来!
  顾缜哪里见过此物,初时讶然非常,脑中还记得不能露陷,第一时间捂住了自己的嘴,待见到霓虹时,又十分惊喜,转头小声问谢九渊:“这可是……鲸?”
  它这样庞大,似乎一个翻身都能掀了船,令顾缜话语中都带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他们船后跟着的那艘渔船,上面的渔夫已是跪下对着鲸恭敬叩头了。
  “是”,谢九渊反握了他的手,温言解说,“听水师的将领们说,这鱼性情还颇为温顺,并不害人,无需紧张。”
  顾缜哭笑不得,“这,怎么能叫鱼?”
  谢九渊搂着他,指着缓缓游走的鲸比划,一本正经似的:“这个形状的,不就是鱼么,大不了巨大一些罢了。”
  道理倒也是这么个道理,顾缜好笑:“这都是‘大不了’,还有什么‘小不了’。”
  谢九渊一挑眉看他,那眼神跟登徒子也差不到多少,顾缜简直是拿他没办法:“九郎!”
  “冤枉,我可什么都没说”,谢九渊是故意逗他,见人要恼,赶紧指着远处的海岛解说,“那里就是修筑了工事的空心岛,那次……”
  在海上绕了一圈,因为谢九渊说今日立冬,立冬后是“雉入大水为蜃”,蛤贝正肥美,中途停留让特地雇佣来的渔夫帮忙捕捞了些海味,太阳有西落的意思时便返了航。
  上岸后,跟着巡航警戒的那两艘船上,有兵卒跟了过来,说是顺手也捞了些海味,有几样肯定是好吃的,特地拿来给谢将军,也算是他们给佳人的见面礼。
  这点东西收不收倒无所谓,谢九渊听这帮滑头悄悄说“嫂夫人”,也就顺水推舟地收下了,顾缜倒不生气,只觉得九郎这点小心思可爱得紧。
  回了别庄照样是谢九渊下厨,也都是很简单的菜式,卜羲朵和阿大兴致勃勃地搬来了铁架子,摆满了蚝贝,用炭火拷着,待开壳了再撒上葱姜调味。更嫩一些的海味清洗开了壳,调味后进蒸笼蒸着。虾贝时蔬煮了道汤,另外给顾缜做了道上汤玉白菜,晚膳就齐了。
  刚捞上来的海味到底是鲜得地道,这一顿,有谢九渊伺候着,顾缜吃得更舒服,只管动筷子。
  唯一遗憾是谢九渊怕明日赶路难受,没让顾缜喝酒。
  到夜里,顾缜就明白为什么宫里规矩不让多吃海味了。
  云收雨霁,顾缜趴在谢九渊身上,动都不想动,回想今日经历,才知人间烟火、家常滋味,但又想到如此寒天,平头百姓还是吃不上海味蔬果,一时又怅然。
  谢九渊一眼就知他在想什么,还能多想,证明还不够累。
  次日午后,谢将军离了别庄,抱着佳人上了马车,马车徐徐而行,深夜才进了京城,先进了宫,后回的谢府。
  京宿二卫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于是竟是风平浪静。
  对于先前文谨礼闹出的流言,这二位也没有澄清的意思,但由于文谨礼已经是大逆不道之人,谁还会拿他搅出的流言说事?
  更何况,三日后,东南急报。
  倭人联合六国进犯,战|船浩荡而来,轰|炸沿海城镇,向大楚宣战。
  作者有话要说:
  *你们有没有感受到我因为牙套产生的涛涛饿意
  *应该是九十九章正文完结,还有十七章!
  第83章 整内阁任首辅
  奉天殿上, 一派寂然。
  刚开放了全国公议, 正赶上七国联军进犯的消息,沿海诸城多有死伤, 于是和倭寇通信的文谨礼顿时罪大恶极, 人人都喊着要打要杀, 就连主动揭发的梅子期都成了不砍头不足以平民愤的人物。
  各地都有书生学子联名上书,一篇篇议文洋洋洒洒, 中心观点都一致, 那就是若不将文谨礼千刀万剐,不足以平民愤。
  民间此次反应如此之大, 皆因大理寺地方分支积极彻查文党势力, 各地方官报都与京城一样操作, 将本地文党所做之事一一摆明,证据都刊登在官报上。
  前朝有句话,叫做“千里做官只为财”,这自然是前朝末期腐|败所致, 就是放在当时也过于绝对, 但放在文党上,其实也大差不差。如此一来, 那些父母官鱼肉百姓的地方,可不是就如烈火烹油。
  据说, 前两日有倒霉鬼, 大理寺终于定罪抓捕时,因为民愤过激, 锁了枷的他居然被愤怒的百姓一拥而上乱打,当场就碎了脑骨。施|暴的百姓四散离去,没有目击者肯作证指认,连一个嫌犯都没能抓到,何况启元帝一早下旨不许严|刑逼|供,好歹也是一方大员,虽说按他罪状也是得斩,但被百姓“私|刑”致死,确实令官员们不得不兔死狐悲。
  不要说动手,平日里哪个平头百姓敢与官差争论?民愤之激烈,可见一斑。
  百官听着燕王细细禀报,除了问心无愧的,余者都渐渐汗湿了背。
  以前没发现这报纸竟是如此厉害的喉|舌,内有锦衣卫,外有官报民论,照此以往,这官,可就越来越难做了。
  启元帝一偏头,和玉阶下的谢九渊眼神一对,俱是皱眉。
  给文谨礼扣上通敌卖国的帽子,是鬼蜮伎俩,也是以其人之道还治以其人之身,顾缜心中不悔,谢九渊亦不会有半分愧疚。文党误国,除去文谨礼,并不是党|争,而是为了大楚的安危。手段,并不折损目的的正当性。
  他们一手主导了文谨礼的倒台,隐忍布局多年,虽有文崇德这个突变助力,但为了一击即中、永绝后患,他们思虑再三,还是提前启用了报纸与公议,如今舆论如猛虎之势,是在意料之中,遂了他们的计划,但也着实叫人心惊。
  这样的工具,还是必须得加以制约,否则,福祸难料。
  燕王手上的奏章很长,整个奉天殿就只有他一个人的声音回荡。
  与百官设想的阴谋论不同,燕王一回朝,立刻就被启元帝派了实差,没有让他回原先挂在礼部下的教育司,而是新设了文化交流部,任文化大臣一职,与六部同级并且直接入内阁,负责各地官报社与书局审计,管理各地交流学社和百姓公议,另外交给了燕王组织人才翻译并刊印西洋技术书籍的工作,光是官报就足够燕王忙得脚不沾地,足见启元帝的器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