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黄河改道计划

  朱聿键要求基建部拿出具体方案,先在洛阳旧城的附近建设洛阳新城,同时对旧城区和附近古迹进行保护性修复。另外从洛阳到湖广地区的铁路需要先行修建,已经逐渐淤塞的京杭大运河也要重新疏通加固堤坝。
  本来这个京杭大运河因为运输成本比海运高,已经处于被淘汰的边缘,不过随着蒸汽机的发展,让河运有了新的发展契机。依靠着民用版蒸汽拖轮,可以一次性带上大量无动力的运输船只,只需要几个人照顾就能将堪比火车长度的一大串货船拖走,运输成本比火车还要降低三成以上,是南北内陆运输的绝佳选择。
  除了疏通京杭大运河这个庞大的水利工程之外,朱聿键还有一个更加大胆的水利计划,给黄河改道。
  后世黄河曾经再次决口改道,重新在渤海湾找到了入海口,脱离了淮河的河道,造就了华夏在二十世纪的地理格局。朱聿键不是因为自己的习惯而打算进行这次黄河改道工程,而是自有深意的。
  因为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让黄河成为世界上最浑浊泥沙夹杂量最大的一条河流。后世黄河每年都会夹杂六十亿吨泥沙,并将其中十二亿吨流入大海之中,其造成的水土流失非常严重。更可怕的是除了入海的那些泥沙之外,其余泥沙都被堆积在下游的河道内,造成黄河河道连年升高。
  后世为了避免黄河决口,不得不逐步提高堤坝高度,造成黄河河底都比附近平原区高出十几米,成了一条名副其实的地上河。尽管有时有调水调沙的做法,也只能算是扬汤止沸而已,不如从根本上根治。
  在后来的华夏虽然也在陕西治理水土流失问题,但因为动手太晚,所以直到朱聿键来到此处的时候,还没有见到太大的功效。在这个时代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还未达到过去那么严重的程度,他已经开始的固土治沙也就更容易开展,不过这个工作仍旧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取得成果的。
  如今黄河夺淮入海,将大量泥沙冲入淮河河道,加上淮河的水量,很容易出现溃堤的情况,让富饶的两淮流域经常遭遇水灾。两条河放在一起,当然比一条河更加难以治理,所以朱聿键打算以人工挖掘足够深度足够宽度的河道,将黄河导入渤海湾,让其从山东入海。因为河道是人工挖掘的,可以挖得更深一些,让黄河的淤塞速度更慢一些,给黄土高原的治理工作争取时间,相信未来能节约很多加固黄河大堤的费用。
  这个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必须立即展开,随着山东和河南都落入大明帝国之手,这个工作已经没有什么制约了。何况两地刚刚回到大明帝国手中,更兼当地三年两旱,百姓生活十分困苦。以国家出钱雇佣百姓挖掘河道,未来可以将黄河用于灌溉,又能让百姓拿到工钱,达到以工代赈的效果。
  这个工作虽然耗资庞大但花费时间也长,资金是细水长流的,不会给财政造成太大困难。更何况大明帝国开始发行华元纸币,虽然不能无限量的发行,但却能将唐王银行已经积累到六千吨以上的黄金派上用场,这同样让财政部的资金大为丰富,足以展开全国性的基础建设。
  以疏通京杭大运河,治理黄河改道为起点,朱聿键已经开始了全国的大建设工作,这其中需要各个研究所多年的成果来支持,尤其地理、生物、化学、农学等研究所,都在其中出力很多,而朱聿键也愿意在自己退任之前,多为国家做些事情,这样等到执政实行立宪制度,取消监国摄政王的时候,他也能够走得安心。
  朱聿键开始讲自己的重心从军事转移到了国家建设方面,希望将国家转入正常轨道,但往往世事难料,总有些军事方面的问题牵扯他的经历,比如酒井晴美和安云就主动找到了。
  “王爷,我们有事情向您禀报。”安云跪倒在地向着朱聿键磕头,旁边的酒井晴美有些不安的看了看安云,又看了看朱聿键,最后也跪倒磕头了。
  自从酒井晴美和安云投靠他以后,两女始终在木兰卫中担任忍术和刺杀防御术教官,平日里与朱聿键也多有接触,她们还是比较随便的。今天突然行此大礼,显然是有什么重要事情,朱聿键不禁有些好奇:“有什么事情就说吧。”
  “王爷曾经提出五年内让德川家光死无葬身之地,可是根据几天前传来的情报,德川家光已经病死,而德川家族尚未灭亡。”安云虽然没有直说,但话语中显然有埋怨的意思。
  朱聿键这才恍然大悟,当初他答应了两女,要在五年内让德川家光死无葬身之地,结果五年将尽德川家光先病死了,德川家却还没被毁灭。实际上这几年朱聿键虽然并未关注日本,并不代表大明帝国不关注日本,依靠着海军和夜枭的配合,日本各方势力都以奴隶兑换的方式购买火枪,造成日本人口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急剧减少。
  大量日本男女奴隶补充到各地矿场工地的同时,也让原本拥有两千万人口的日本,逐渐只剩下了两百万人口,这其中青壮年的数量甚至少于五十万。按照这样的速度日本民族很快就会消亡了。
  日本的各方势力自然也知道如此作战方式的危害,但如果你不劫掠奴隶贩卖,别人也会做,会利用奴隶买到更多火枪,就会消灭你。谁不昧着良心做奴隶贸易,就是在自己找死,所以没有任何藩主会做这样损己肥人的事情,他们只能硬着头皮饮鸩止渴,就连天草四郎的天照十字军也是一样。
  听到两女的诉说,朱聿键也考虑到应该尽快解决日本问题了,毕竟摆上一个好战又敌视大明的国家在身边,总是个不定时的炸弹,这个问题应该尽快解决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