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派将

  云浩觉得自己操心的有些过分,龙绝对是一种生人勿近的生物。即便是熟人,高兴了陪你玩一会儿。如果不高兴,只要一个翻身绝对是相片的下场。
  朝堂上的李二和乡下的李二绝对是两个人,面对那些贫苦的农民。李二会以最热情的笑容面对他们,和头发花白的老者勾肩搭背,哥哥兄弟的一顿乱叫也不是一次两次。
  可面对朝臣,尤其是勋贵。李二是龙,还是最为凶恶的那一条。最为老练的房玄龄,杜如晦,如今面对李二都是小心翼翼。连房谋杜断都觉得力不从心,云浩不认为自己的智商跟那二位比有任何优势。
  不过现在想要召回张妙柯已经来不及了,没办法只能继续在渤海之滨钓鱼。希望自己的行为,不会引起龙的咆哮。政治真他娘的不是人玩的,云浩恨不得抽自己两个嘴巴。李二作死就由得他,长安乃至大唐混乱也由得他。天下动荡生灵涂炭关老子什么事,只要上了船大海就是自己的天下。
  云浩打定决心,今后绝不再咸吃萝卜淡操心。这辈子这种事情也不能再做!
  说到底是缺少底蕴啊!上辈子最多也就是个民兵排长,跟现在的级别差距太大。有用的经验几乎为零,搞政治这东西,多少需要一些天赋异禀。更多的人则是言传身教!
  就好像后世的公务员,家里父母做领导的一定平步青云。不但是政治后台硬,更是仕途上有人指导。
  比如说单位里面两个女同事吵架,回家吃晚饭的时候跟父母一说。老爹老妈就会给你分析,这是谁谁谁的人。那是谁谁谁的人,双方势力历史上有何种恩怨,他们的背后靠山会做出怎样的反应,你应该在此次事件中秉承什么样的态度,怎样说怎样做。分析的透透彻彻,清晰明了。只要照着老爹老妈的家传绝学,一般都不会出什么差错。
  平民老百姓家的孩子就没这样幸运,工作的衙门可能老爹老妈一辈子都没去过。里面复杂的人事关系,对他们来说就像是天书。指望他们给你正确的指南,你根本就找不着北。
  云浩就是那个百姓家的孩子,政治经验的匮乏。让他很难对应纷繁复杂的大唐朝局,于是他躲了起来。偏偏来到登州这地方,还他娘的嘴欠!呃……应该是脑子欠!没事儿瞎琢磨,希望老了不会秃顶。
  登州不远的地方,就是黄海和渤海的交汇处。站在岸边,就能看到海面上有一道明显的分界线。一边是浑浊的渤海,一边的深蓝色的黄海,泾渭分明的一塌糊涂。
  草原文明和农耕文明其实也是泾渭分明,一道长城坐落在两座文明的中间。一边是靠天吃饭逐水草而居的草原文明,一边是土里刨食面朝黄土背朝天,总想在地里面种点儿什么的农耕民族。
  历史上两个民族无数次的碰撞,尸横遍野血浪翻涌。草原民族占尽优势,但苦于数量不足。农耕民族处于劣势,但数量庞大。即便经历了五胡乱华那样的打击,中原农耕民族也没有消亡。
  有了胡人血统的李二,开始越过这条泾渭分明的线。草原上的雄鹰颉利,现在变成李二养在长安的娃样子。如果没有供人观赏的功能,云浩认为他那一身肥肉可能早就化为尘土。
  辽阔的西域已经成为大唐的天下,可草原上忙碌的人还是生活在这里的牧人。李二悲哀的发现,自己打下了一座大大的疆土。可却没有足够的人口来填充,如果现在给李二分发十四亿人口,李二一定会乐得鼻涕都冒泡。
  黑眼珠的唐人打了过来,草原上还是那些蓝眼珠,褐色眼珠,还有灰眼珠的家伙。西域人认定,汉人的军队就像是洪水。再大的洪水也有过去的时候,当洪水退去的时候,石头依旧是石头。无论多么大的洪水,他们都会顽强生存在这里,因为他们深深扎根在这篇土地上。
  李绩手下有三万八千人,这就是大唐在庞大西域的全部兵力。当然,为了统治如此庞大的地区,这里还有数量庞大的仆从军。至于有多少,连李二都搞不清楚。
  没办法,大唐军队的补给能力只能供应三万八千人。这已经是大唐的极限,十斤粮食运到前线,耗费的粮食肯定不下百斤。为了立威李靖曾经在草原上大杀特杀,可胡人和唐人都明白。唐军再凶残,也不可能杀光所有的人。因为他们也要在这里生存,需要在当地取得补给。
  想要养活大唐军队,还有数量庞大的官吏,仆从军,和为大唐工作的人。就得有更加庞大的人群才行!
  李二一心想着怎样对付高丽使节,却没想到草原上给了他当头棒喝。胡子造反了,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他们更加怀念阿史那家族的统治,草原上的狼族一直是他们心目中的王。
  几乎在一瞬间,数量庞大的仆从军全部哗变。大唐军队在各个羁縻州受到攻击伤亡惨重!焦头烂额的李绩,只能带着残兵退回到玉门关。三万八千人的军队,还有几乎相同数量的官吏和他们的家属。成功进入玉门关的,只有四万人不到。
  李二感觉自己的脸上被狠狠抽了一巴掌,太惨了。这是他继任大唐皇帝以来,最大的一次军事失败。
  李绩被召回长安待参,百骑司的大头目脑袋挂在旗杆上。阿史那家族成功策反这么多人,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些蠢货,居然一丁点儿察觉都没有。虽然百骑司的重点在长安,但监察天下是他们的责任。失职就要受到处罚,百骑司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是军事组织。李二对他们行的是军法!
  “说说看,西域的事情怎么办才好。派谁去收拾那个烂摊子!”李二懊恼的坐在龙椅上,在他的对面是十几位大唐国公王爷。最前面是,自然是房玄龄杜如晦。武将里面,老迈的李神通坐在最上首。李孝恭程咬金尉迟恭等人,乖乖的站在老家伙身后。
  房玄龄闭目养神,杜如晦低头沉思。魏征梗着脖子,不知道说些什么。西域的事情,对他来说太过遥远。监察百官匡扶皇帝的得失才是御使大夫的责任,他的眼光更多的放在了长安。
  “陛下!西域之所以会失败,完全是因为大唐在那里没有子民。臣以为,陛下应派干吏经营西域。以王道教化治其身,圣人之言治其心。十载之后,边疆必定安定。胡人百姓,也必然归心。”
  大佬们都不说话,令狐德棻却站了出来。看起来这是一个积极要求进步的家伙,礼部的侍郎居然对说军略说得头头是道,堪称文武全才。
  文官们纷纷点头赞许,武将们嗤之以鼻。
  那些胡子能认识汉子的万中无一,能听懂汉话的比这个数也多不出几个。连语言都不通,你打算教授他们孔孟之道?他们也得听得懂!
  李二不说话,房玄龄还是闭目养神,杜如晦正在抬头看太极宫的天井。房梁上的壁画很漂亮,说的是孟母三迁的故事。一大群蝙蝠围着孟母,知道的是福气。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吸血蝙蝠在攻击孟母。
  魏征不再梗着脖子,而是吃惊的看着令狐德棻还有那些叫好的文官。读书读傻了!
  “令狐先生说得没错,胡子需要教化。看起来,令狐先生去西域走一遭最合适。”李孝恭龇着白牙笑道。
  “多谢河间郡王保举,臣礼部侍郎令狐德棻请命西域一行。”令狐德棻毫不犹豫的弓下了身子,看样子他是真的想去西域一行。准备看笑话的李孝恭,被噎了一个大红脸。没想到,这老家伙还真有慷慨赴死的勇气。
  李神通“呲”的笑出了声,安静的大殿里面这一声冷笑格外清晰。
  “皇叔可有高见?”李二正在烦闷的时候,没人敢在朝堂上这么干,程咬金,尉迟恭都不敢。不过李神通没问题,放眼整座大殿,坐着的就他和李二。
  “高见倒是没有,不过想到了云浩那小子的一句话。叫做无知者无畏!”李神通看着令狐德棻笑道。
  “淮南王,您……!”令狐德棻脸色涨得通红,却不敢还嘴。
  “老夫怎么了?前隋的时候你令狐德棻不过就是一届县令,得了天恩才平步青云到了朝廷的四品大员。你打过仗么?你知道西域的茫茫瀚海是什么样儿?你见过胡子的奸诈狡猾?你知道这一次,我大唐有多少将士血染黄沙?
  让你去西域,只能让西域增添更多的孤魂野鬼。就算军卒们的命不金贵,也容不得你这样的糟蹋。”李神通的手指指着令狐德棻道。
  李二不说话,文官的那些大佬们也不说话。因为他们都是明白人,李神通说得对。让令狐德棻去西域,就是对将士们生命的不尊重。
  “王……!”令狐德棻的眼角几乎瞪得裂开,双目有血泪流出。手指指着李神通不住颤抖,张着嘴却说不出话来。他活了半辈子,还没被人这样当中羞辱过。可对方是李神通,他不能怎样,也不敢怎样。
  “你敢拿手指着王叔,信不信本王把你的爪子剁下来。”李孝恭踏前一步,如果这里不是太极宫他就准备动粗。
  “孝恭!”李二伸手制止,令狐德棻是自不量力了些,不过胜在有些勇气。
  “噗……!”令狐德棻喷出一口老血,身子摇了两下便向后仰倒。
  内侍们将令狐德棻扶起来,李二一声吩咐便被抬出去找太医医治。
  大殿里面又陷入了死寂,没人愿意去西域背这个黑锅。而且这一去,最少三五年回不来。长安的政局波谲云诡,太子和魏王斗法正酣。这里的人或多或少,都在夺谪之争中下了注。现在这种关键时刻,谁会离开长安去鸟不拉屎的西域。
  “令狐德棻虽然迂腐了些,但勇气可嘉。着身体康复,去国子监任祭酒。”李二一句话,令狐德棻便成为了从三品国子监祭酒。也算是小小的升了半级!
  “咳!”长孙无忌轻咳一声站了出来,他不想站出来。可看到李二一直盯着他,那眼神里面好像有钩子。多年的相处,长孙无忌可谓臣子里面最了解李二的存在。不得已,只能出来做这只出头鸟。
  “臣保举楚国公云浩,楚国公自从军以来。无论是南征还是北战,海上或者是陆地都未尝一败。可谓我大唐军中,最善战之将。况且火药武器的应用,也是楚公最为熟悉。火器之军在楚公手里,会发挥出最大的威力。”面对李二,长孙无忌毫不犹豫的就把云浩扔了出去。反正,宁死道友不死贫道。老夫还要在长安看着两位外甥斗法,以便为长孙家的未来找一条粗壮的大腿,只能对不起小兄弟了。
  房玄龄睁开了眼睛,杜如晦也不再看天井。魏征依旧梗着脖子,李神通捋着胡子看着李二。
  “楚国公如今在任登州刺史,况且朕答应过他,不再派他出征。这一次去西域,还是另外寻个人选吧!”在所有人热切的目光中,李二很轻易的便将云浩摘了出来。
  李神通满意的点了点头,云浩的不耐烦已经写在脸上。这一次要是派他去西域吃沙子,这小子肯定会驾着船跑到天边去。
  朝臣们面面相觑,好不容易找个不在场的,准备把安西大将军的职务扣在他脑袋上。却没想到,李二会不同意。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尤其是将军们一个个大眼瞪小眼儿,都是一副宁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做派。
  大殿里面又陷入了沉寂,忽然太子李承乾站了出来朗声道:“父皇!儿臣举荐一位人选!”
  “谁?”李二兴奋的看着自己的大儿子,终于知道为君父分忧了。
  “洛阳留守潞国公侯君集!”李承乾躬身说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