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李世民十 玄武门应果,报应不爽!

  但让朕骇然的是,没有想到这件事情竟然会牵扯出高明!
  更让朕惊骇的是,高明竟然也在阴谋造反!
  阴谋造反!!!
  堂堂太子竟然在暗中阴谋造反!!!
  造他父亲的反!!!
  造朕的反!!!
  朕无法想象,简直不可理解!!!
  高明为什么要造朕的反!!!
  为什么!!!
  朕到底有哪里对不起他!!!
  从朕刚继位的时候,朕就把他立为了太子,十余年来朕一直含辛茹苦的培育他,从未有一丝一毫对不住他的地方!!!
  哪怕他摔断了腿,影响了储君应有的形象,哪怕他多次宠信娈童,破坏了储君应有的清名,朕也从未动摇过易储之心!!!
  可是,他竟然暗中准备要造朕的反!!!
  还人赃俱获,直言不讳地承认了!!!
  呵呵,报应啊!
  这才是真正的报应啊!
  可让朕更心如刀绞的是,这件事情似乎又是朕的错......
  是朕一次又一次的宠信青雀,才将高明一步又一步地推向了造反的深渊!
  高明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太子之位,才暗中积蓄力量准备谋反的,他不能让自己苦心操持了十七年的太子之位就这么轻易地拱手相让给青雀!
  可是,朕从未支持过青雀来争夺高明的太子之位,朕更是从未有过易储之心!
  不就藩、开府、开设文学馆、赐芙蓉园、圈一坊之地、恩赐越礼、迁居武德殿......
  听得贤婿一句又一句地将朕对青雀超越礼法的宠爱一一列举出来,摆到朕的面前时,朕无话可说......
  朕很想解释,朕从来没有过易储之心......
  可是,高明是不会相信的。
  因为他就是深信了,朕对青雀的这些恩宠便是朕对青雀夺嫡之争的支持!
  高明的造反案审查清楚了。
  可是,朕并不想杀害高明,这是朕的错。
  若非朕的言行举止让高明感觉到太子之位受到了威胁,高明又如何至此!
  又是贤婿为朕解决了这一难题,将高明贬为了庶人。
  高明逊位贬为了庶人,但国不可一日无君,也不可一日无储君。
  按照宗法制度,青雀与稚奴,便是储君接下来的人选。
  朕是想要立青雀的,青雀最得朕心的儿子,且青雀自贞观十年留在京城,至今已经七年了,对于朝政也多有涉猎。
  而青雀在朝中也有不少的大臣支持,这样能够顺利承接太子之位,再将来登上帝位之后,也不会受到太多大臣的掣肘。
  而稚奴才刚刚入朝参政,经验浅薄,也并没有在大臣之中树立威信,更让朕迟疑的,是稚奴好谋无决的软弱性子。
  这不是个储君应该有的性子,更不是皇帝该有的性子。
  朕以为朕的决策会通过宰相们的支持。
  可是,朕错意了。
  朕没想到,最先反对朕的便是贤婿,是朕最以为知心知己的贤婿。
  难道是因为青雀之前与贤婿之间的矛盾吗,是青雀狭小的气量吗?
  这个,朕到是忘了,改日招来青雀,朕改要好好劝劝青雀,好好教导青雀。
  身为一国储君,怎能胸怀狭小呢!
  难道是因为贤婿是稚奴的老师?
  不,不,无论是哪种原因,这都不该发生在贤婿的身上。
  贤婿的心怀那般的坦荡与赤诚,数十年如一日,他又怎会因私废公呢,更会在册立储君关乎社稷存亡的事情上有失偏颇呢!
  是的,如朕所料,贤婿还是贤婿,还是那个赤子之心与朕赤诚相待的贤婿。
  可这件事情,又是朕错了......
  无论是贤婿、长乐、稚奴都没有想过要杀害高明,可是青雀竟然想要杀害他的亲哥哥!
  朕从未想过因为元昌兄弟的事情而怪罪过稚奴,可青雀却借着元昌的事情,私下里威胁稚奴!
  更可笑的是,杀子传弟这般的笑话,朕竟然轻而易举地就相信了青雀的谎言!
  杀子传弟那岂不就是父子相残!
  若是青雀不杀害他的儿子,而是杀害稚奴,而保障皇位传递给他的儿子,那岂不就是手足相残!
  父子相残、手足相残,这是个必死之境地,朕自以为聪明过人的脑袋,怎么就看不穿这么愚蠢的事实呢!
  高明的事实也摆在眼前了,若是不青雀对高明形成的压迫与争斗,他又如何会为了维护自己的太子之位而暗中密谋造反!
  若是朕真立了青雀为太子,那岂不是又走上了昔日玄武门之变的老路,亲王篡夺了太子之位!
  那岂不是,表示朕对青雀的支持,也是朕对玄武门之变的认可!
  那将来朕的子孙,岂不都会为了皇位而陷入不死不休的争夺!
  再者以青雀心性的狠辣,朕尚且在位,都要杀害高明!
  若是等到他真登上皇位之后,不说高明的性命,就是稚奴的性命,也不见得能保得住!
  报应!
  那才是报应!
  那才是对朕在玄武门杀兄弑弟的报应!
  青雀不能立为太子!
  朕也更不能再纵容他的权势下去!
  为了确保大唐权力的稳定延续,朕也必须将青雀在朝堂上的势力一扫而空!
  未免以后多生事端!
  高明被朕幽禁在了承庆殿,他的一干党羽都被朕清理干净了,现在朕也将青雀幽禁到了北苑,而他的一干党羽朕也必须要处理干净!
  为了国家传承,为了千秋万代,哪怕他是朕最喜爱的儿子,朕也必须这么做!
  可是,就是朕断了青雀登上太子之位的道路,朕也还是没有立稚奴为太子。
  因为稚奴的性格实在是太软弱了,而他又从来没有参政议政的经验,朕实在是担心朕百年之后,他会镇不住朝堂这些公卿大臣!
  朕想到了,朕的皇三子,吴王李恪!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