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8章 悲剧杜荷,难言太子!

  对于杜荷,其实李二陛下也是有心要赦免其死罪的。
  因为对于杜如晦,李二陛下一直都有一颗追悼、怀念以及感恩的心。
  只是可惜,杜如晦逝世得太早了,早在贞观四年,贞观王朝才刚刚建立四年,天下才刚刚一统两年就逝世了,他根本来不及感激这位对他登基居功至伟的重臣。
  可是,李二陛下却一直没忘记这位对他做出巨大贡献的重臣。
  杜如晦死后,李二陛下赏赐给房玄龄一条黄金带的时候,还不忘让房玄龄带上一条送到杜如晦的灵堂。
  贞观五年,即使杜如晦已经逝世一年,李二陛下依旧十分思念杜如晦,经常梦到他。
  在杜如晦忌日的那一天,李二陛下还派遣尚宫到杜如晦家中慰问杜如晦的妻子和孩子,按杜如晦在世时的俸禄一样,给杜家赏赐,年复一年。
  并在因为玄武门功勋,赐长孙无忌、房玄龄、尉迟恭三人,各封一子为郡公时,依旧没有忘记杜如晦,赐封杜荷为襄城郡公。
  到了贞观十一年,分封群臣、世袭刺史的时候,即使杜如晦已经故去多年,李二陛下依旧封杜如晦为密州刺史,改封莱国公。
  甚至到了历史上的贞观十七年,置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时候,杜如晦依旧上榜,而且名列前茅,位列第三。
  除了因为杜如晦的原因,李二陛下不想杀杜荷,还有一个原因:
  在贞观十六年的时候,李二陛下将女儿城阳公主下嫁给了杜荷为妻。
  城阳公主,可不是一般的公主,她是李二陛下和长孙皇后的嫡二女。
  对于这位公主,李二陛下也是非常的疼爱,历史上在给这位女儿举办二婚的时候,李二陛下一改婚礼于傍晚举行的古制,违背礼制,破例改为白天举行。
  现在这个女儿,才嫁给杜荷不满一年,李二陛下可不希望自己这个女儿这么早就文君新寡。
  可是,现在望向下边那齐刷刷的手,李二陛下没能有任何的言语,狠狠地瞪了眼房玄龄,然后默默地点头同意了。
  至于,左屯卫中郎将李安俨、东宫千牛贺兰楚石这些个小人物,那就真的是小人物了,没有任何的分说,全部都咔嚓掉了。
  当然,也有涉案人员没有被李二陛下咔嚓掉的,比如纥干承基。
  纥干承基因举报有功,李二陛下不仅决定既往不咎,免除纥干承基的死罪,并决定封其为祐川府折冲都尉,赐爵平棘县公。
  不过,这些对宰相们来说,都不过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当不得什么大事,随意李二陛下这么搞了。
  他们在乎的是,李二陛下迟迟未提的大事。
  终于,李二陛下在深沉呼吸,停顿许久之后,终于道出了他自己还有宰相们都最为关心的问题:
  “不知诸位爱卿以为,朕该如何处置太子?”
  对于如何处置李承乾,无论是李二陛下还是一众的宰相们,都有一个心照不宣的共识:
  夷三族肯定是不可能的,不过,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是一定会罢免的。
  既然谋反的太子,那肯定是不可能留在太子之位上的。
  可是,罢免了太子之位后呢,是生还是死?
  若是按照历代的传统,不管有没有造反,总之从太子之位上逊位下来的太子,那都肯定是没有好下场的,造反的,更是必死!
  可是,现在陛下的态度,根本就含糊不清!
  若是陛下真想重惩太子,那刚才第一个处置的人物就不会是汉王李元昌,而是太子了!
  若陛下真想重惩太子,那就不会再唤做‘太子’,而是直呼其名‘李承乾’,亦或者是‘逆子’、‘孽子’了!
  可是,现在谁也不清楚陛下到底是个什么态度。
  就是清楚李二陛下态度的程处弼,也无法直言。
  就算他知晓李二陛下是不想杀李承乾,想要圈禁起来,饶李承乾一命,他也不能直言。
  就算能说,那也只是李二陛下在私下问起时回答,而不是这大庭广众之下,因为这个问题的敏感,更因为他的身份的敏感。
  他是当朝宰相,他必须维护朝廷的威严和官场的秩序,同时他还是御史大夫,他更要维护大唐帝国法律的威严。
  从他在后边的观察来看,甚至他都认为有不少的宰相也同他一样了解李二陛下不想杀李承乾的想法,可是都或多或少碍于宰相的身份没有明说表达。
  “怎么,朕问你们话呢,都哑巴了!”
  见阶下的群臣迟迟没有答话,疲惫的李二陛下顿时怒张着面庞,怒然的喝问。
  “臣等不知!”
  宰相们都在房玄龄的带领下,连忙地向李二陛下拱手。
  此前,齐王李祐之所以被陛下下令赐死,是因为齐王李祐不仅谋反,更残害了权万纪,不仅杀害了权万纪,更将其尸骸肢解扔于厕所之中!
  他得罪的不仅仅是李二陛下、是朝廷,更是百官、是天下儒林和天下师道、孝道!
  可是李承乾不同,因为之前锦衣卫的及时处理,于志宁和张玄素并没有死,还活得好好的,就更不会有肢解尸骸的事情发生了。
  他得罪的仅仅只是李二陛下和朝廷,若是李二陛下不想他死,他自然是不用死的。
  可是,让李承乾免死的话不能由他们这群宰相开口,他们执掌的是政事堂,代表的是朝廷!
  当然,他们更不可能奏报李二陛下,让李二陛下处死李承乾。
  程处弼知道,让李二陛下处死李承乾就更不可能。
  本来李二陛下就不想处死李承乾,如果在他们这群宰相的推动下处死了当朝太子,日后李二陛下要是后悔起来,那是谁第一个提出的,将来就是李二陛下第一个收拾的对象!
  这么浅显而深刻的道理,就是完全站在李泰一边的刘洎都明白!
  不然,他还不得第一个出来落井下石,替李泰免除后患。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