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三章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阿弥陀佛!既然诸位施主心结已了,那就早些散去休息吧,待在这里也影响诸位将士公务。”
  目睹那些守军对自己议论纷纷神化光显的言语,信诚那清澈的眼里飞速地抹过一道阴寒,看着在场的百姓都安下心来,好言说道。
  “若是家园已被洪水冲散者,亦可到蔽寺去休息。”
  “多谢大师!”
  在场那些被洪水冲破房屋的百姓当然是求之不得,一个个感恩戴德。
  而那些虽然家园没有被洪水淹没,也已经暂且放下对亲人故去的执念的百姓,却也不愿意回到自己那阴暗、孤独的房屋。
  他们也愿意跟着同样失去亲人的那些没有家园的百姓,一同到寺庙休息,互为慰藉,互为照应。
  “阿弥陀佛!小僧还要领着徒弟去安抚其他之处有家人离世的百姓,不便此刻返回寺中。”
  见在场的所有百姓都愿意到寺庙中去休息,信诚更为得计,又走向了那个负责值班看守城门的守将,向着他行上一礼,细言说来。
  “这位施主,此处距离小僧的寺庙,尚有一段距离,夜路又不通明,还请这位军爷派人一路相护。”
  “还有这些已经故去百姓的遗体,也请军爷派人送到蔽寺,代小僧回寺之后,再为他们念经超度。不知可好?”
  “当然好!大师大慈大悲,心怀恩世,我等佩服!”
  自从公元372年秦世祖宣昭皇帝苻坚派遣使者到高句丽传播佛教,将佛教从中原带到高句丽,高句丽开始信奉佛教。
  公元375年,高句丽小兽林王为东晋僧人阿道建伊弗兰寺,又立省门寺供顺道居住,佛教开始成为高句丽之国教,至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几乎高句丽上下都信奉佛教。
  再加上刚才信诚在他们面前对百姓表现出来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如何不让这城门守将心怀敬佩、大声赞同。
  “朴顺,你带领五十名军士,一路随行,护送这些百姓、还有这些遗体去到广法寺!”
  随手,这名守将就指着一名小头目,命令下去。
  “阿弥陀佛,多谢施主了!”
  信诚听后又双手合十,高唱佛号,转身从身后的弟子所带的竹篮,讨要了五六个,交到朴顺和他身后的士兵手里。
  “对了,这里还有些炊饼,是小僧从寺中带来的,想来众位施主这大晚上的都饿了吧,不凡吃些,垫垫饥饿!”
  “多谢大师!”
  朴顺翻开竹篮上垫着的厚布,诱人的香味马上随着厚布地揭开而飘扬,一层层金黄酥脆、厚薄适中的炊饼顿时显现在众人的眼前。
  朴顺舔了舔口水,因为这洪水的到来,他可忙活了大半夜,被匆匆忙忙地叫醒,又到街上去救护百姓,帮助百姓进行转移,回头还要换班守城,如何不又饿又累。
  但在这众目睽睽之下,他也不好一人贪图这口腹之欲,连忙将篮子中的炊饼分发下去,分给那些百姓,还有和他同去护送的士兵。
  “好吃,这炊饼真好吃!”
  “香,真香!”
  “我还想吃,再给我来上一块啊!”
  那些失去亲人的百姓,虽然腹中也感到饥饿,但却是没人有心情在这个时候吃东西的,不过看在信诚大师的面子和之前的言语份上,硬着头皮去吃。
  自己不吃,不坦然地面对接下来的生活,那些故去的亲人如何能够安息,如何能够飞升极乐世界。
  但吃着吃着,都对这美味的炊饼吃出了好感,同着那些大头兵们一同大口大块地吃起来。
  “大师,您能不能也给我们一些,我们这深夜又是救护百姓,又是清扫街道,又是看门守城的......”
  看着因为被自己点名而可以享用美食的朴顺和那些士兵,看着他们吃得那么幸福的模样,守门的守将也是越发的嘴馋,摸了摸咕咕发叫的肚子,不好意思地向信诚呵呵笑道。
  “阿弥陀佛!当然可以!这些炊饼就请施主和那些守城的军士们,一同享用吧!”
  信诚又从身后的弟子手中接过四五个篮子,转交到守将的手中。
  “多谢大师了!”
  那城门守将满心欢喜地让人接过这些个篮子。
  “张康安,你小子不仗义,凭什么你小子手上的兵有炊饼吃,老子领着弟兄们在城楼上守着就没得炊饼吃,只能在城头上喝西北风!”
  可就在这时,但闻得城楼上传来一声吆喝,顺声一看,只见一人靠在城墙上,那人的盔甲穿着与城门下这守将形同,但见他笑嘻嘻地向信诚说道。
  “大师,出家人以慈悲为怀,你不妨再多给点,也让我们这些在城头上的兄弟们饱饱肚子!”
  “阿弥陀佛!施主所言有理!”
  信诚合十颔首,又让身后的弟子,递上八九个竹篮交到守将身后的军士手中。
  “赵福德,你小子还不多谢大师,还不派人下来拿!”
  这城门下的守将,也冲着上边的那人吆喝招手。
  “多谢大师!”
  那叫赵福德的人,也向着信诚回了一礼,连忙差下四五个兵下来提篮子。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此处业障已了,徒儿们,你们随为师往他处去,造福百姓!”
  从那些在篮中分着炊饼一同就食的守军身上扫过,信诚的脸上扬起一抹圆满的笑容,这便向着这些守军告辞。
  “恭送大师!”
  吃着炊饼、满口油香的守军们和百姓们,也皆大欢喜地恭送着信诚一行离去。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